重卡汽车用防撞保险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96932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重卡汽车用防撞保险杠装置,包括保险杠本体以及对称安装于保险杠本体内侧的两组支架组,保险杠本体的边缘部分设置有向内翻折的水平翼缘。防撞保险杠采用整体折弯工艺,利用保险杠整体折弯后水平翼缘对保险杠强度进行增强处理,使得其具备高强度特性,同时避免传统钢板采用锻压成型制作带来的高成本问题;通过支架组相对保险杠本体具备相对较低的强度,即使在汽车发生碰撞后,支架的强度低于保险杠本体的强度,会率先发生弯折避免保险杠本体发生碰撞造成直接变形破坏,进而可以相对其传统保险杠具备低成本高强度的特性。以相对其传统保险杠具备低成本高强度的特性。以相对其传统保险杠具备低成本高强度的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重卡汽车用防撞保险杠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缓冲器或保险杠
,尤其涉及重卡汽车用防撞保险杠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重卡汽车的发展,特别是重型工程专用汽车的综合路况及外界环境的恶化,对重卡汽车前保险杠的强度要求越来越高,现有保险杠不是成本高就是强度不够,一般保险杠采用钢板锻压成型等金属加工工艺制作,如果保证其强度势必增加其钢板厚度,这就造成成本的增加且不符合重卡汽车轻量化的发展趋势;如果采用较薄的钢板厚度则无法保证其强度要求,一旦发生碰撞势必会造成保险杠的直接变形,对其保险杠变形恢复处理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足,故此提出重卡汽车用防撞保险杠装置,采用整体折弯工艺加工成型,可以有效兼顾低成本和高强度的防撞保险杠。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重卡汽车用防撞保险杠装置,包括保险杠本体以及对称安装于保险杠本体内侧的两组支架组,保险杠本体的边缘部分设置有向内翻折的水平翼缘。通过水平翼缘能够将增强其保险杠本体的强度,可以适当降低其保险杠本体在整体折弯工艺加工成型后的厚度,这样就使得保险杠本体的成本得到有效降低且强度也能得到有效地保证。
[0006]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出如下改进,所述保险杠本体包括保险杠前板和保险杠后板,保险杠前板和保险杠后板通过铆钉或螺栓或焊接连接。通过保险杠前板和后保险杠后板连接为整体后,采用整体折弯工艺进行加工成型处理,采用双层结构可以保证其结构强度且加工成本低。
[0007]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出如下改进,所述保险杠前板的水平翼缘内侧设置有连接体,连接体通过螺栓或者铆钉与保险杠后板连接。
[0008]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出如下改进,所述保险杠本体还包括设置与保险杠前板和保险杠后板之间的保险杠中间板,保险杠中间体为波浪形结构,连接体与保险杠后板连接用的通过螺栓或者铆钉贯穿保险杠中间板。
[0009]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出如下改进,所述保险杠前板的两端与保险杠后板焊接连接且保险杠前板的中部与保险杠后板之间预留有1cm至3cm的缝隙,保险杠后板上设置有突出的加强区域,加强区域抵接于保险杠前板的后侧。
[0010]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出如下改进,两组所述支架组和保险杠本体均采用相同碳钢材料,两组支架组均包括支架一、支架二、支架三、支架四、支架五、支架六、支架七以及支架八。
[0011]通过支架组相对保险杠本体具备相对较低的抗冲击强度,即使在汽车发生碰撞
后,支架的强度低于保险杠本体的强度,会率先发生弯折避免保险杠本体发生碰撞造成直接变形破坏,进而可以相对其传统保险杠具备低成本高强度的特性。
[001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出如下改进,所述支架一为“几”型结构,支架二、支架六、支架七均为“Z”型结构、支架三、支架四、支架五均为“C”型结构,支架八为板状结构。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设计的防撞保险杠采用整体折弯工艺,利用保险杠整体折弯后水平翼缘对保险杠强度进行增强处理,使得其具备高强度特性,同时避免传统钢板采用锻压成型制作带来的高成本问题;通过支架组相对保险杠本体具备相对较低的抗冲击强度,即使在汽车发生碰撞后,支架的强度低于保险杠本体的强度,会率先发生弯折避免保险杠本体发生碰撞造成直接变形破坏,进而可以相对其传统保险杠具备低成本高强度的特性。保险杠本体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三明治”结构,另一种采用双层结构、经过后板的加强区域来进一步增强保险杠整体的结构强度,上述两种方案的保险杠都具备低成本高强度的特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保险杠本体的水平剖面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保险杠本体的竖向剖面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保险杠本体的水平剖面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保险杠本体的水平剖面图;
[0020]图6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保险杠本体的竖向剖面图;
[0021]图7为图4中保险杠前板、保险杠后板、保险杠中间板连接关系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实施例1
[0024]如图1所示,重卡汽车用防撞保险杠装置,包括保险杠本体10以及对称安装于保险杠本体10内侧的两组支架组,保险杠本体10的边缘部分设置有向内翻折的水平翼缘11,本方案中的支架组可以为传统的支架形式,只要能够将保险杠和车体连接安装即可。
[0025]保险杠本体10采用的为传统保险杠材料(碳钢材料),本方案中的保险杠本体10采用整体折弯工艺加工制作,保险杠本体10的边缘处预留有水平翼缘11成型部分,率先将水平翼缘11成型部分成型出水平翼缘11,随后将保险杠本体10进行整体折弯,通过折弯后的水平翼缘11与相邻的水平翼缘11抵接并通过焊接点连接,使得其保险杠本体10整体的截面为C形结构,进而使得原本板状的保险杠本体10的强度大幅度增强,同时可以有效降低保险杠本体10的生产成本,降幅约为9%

13%。
[0026]实施例2:如图2、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保险杠本体10包括保险杠前板12和保险杠后板13,保险杠前板12和保险杠后板13通过铆钉或螺栓或焊接连接,保险杠前板12的水平翼缘11内侧设置有连接体121(向内翻折呈U形结构),连接体121通过螺栓
或者铆钉与保险杠后板13连接,优选为螺栓。通过向内翻折的连接体121,经过连接体11可以将保险杠前板12和保险杠后板13连接为一整体,进而再进行整体折弯处理。
[0027]实施例3:如图4、图7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作出如下改进,保险杠本体10还包括设置与保险杠前板12和保险杠后板13之间的保险杠中间板14,保险杠中间板14为波浪形结构,连接体121与保险杠后板13连接用的通过螺栓或者铆钉贯穿保险杠中间板14,利用保险杠中间板14进行填充保险杠前板12和保险杠后板13之间,提高其结构强度,保险杠中间板14的横截面为波浪形结构,经过波浪形结构设置可以增强其保险杠前板12的结构强度,防止在碰撞时直接发生变形甚至破坏。
[0028]实施例4:如图5和图6所示,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所述保险杠本体10包括保险杠前板12和保险杠后板13,保险杠前板12和保险杠后板13通过铆钉或螺栓或焊接连接,保险杠前板12的两端与保险杠后板13采用焊接连接,且保险杠前板12的中部与保险杠后板13之间预留有1cm至3cm的缝隙,优选为18mm,保险杠后板13上设置有突出的加强区域131,加强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重卡汽车用防撞保险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保险杠本体(10)以及对称安装于保险杠本体(10)内侧的两组支架组,保险杠本体(10)的边缘部分设置有向内翻折的水平翼缘(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卡汽车用防撞保险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本体(10)包括保险杠前板(12)和保险杠后板(13),保险杠前板(12)和保险杠后板(13)通过铆钉或螺栓或焊接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卡汽车用防撞保险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前板(12)的水平翼缘(11)内侧设置有连接体(121),连接体(121)通过螺栓或者铆钉与保险杠后板(13)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卡汽车用防撞保险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本体(10)还包括设置与保险杠前板(12)和保险杠后板(13)之间的保险杠中间板(14),保险杠中间板(14)为波浪形结构,连接体(121)与保险杠后板(13)连接用的通过螺栓或者铆钉贯穿保险杠中间板(14)。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雷王海雷黄虎周晓丰王旭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福马汽车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