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9689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提供直流电流给放电灯的电路结构,包括:用于连接一个电压源的输入端,连接到输入端以由电压源所提供的供电电压生成一个DC电压的电路部件I,所达电路部件配置有两个输出端,在工作期间,该两个输出端之间存在有DC电压,包括容性器件并使两个输出端互相连接的第一分支,包括第二容性器件和一个感性器件的串联组合并使第一分支分流的第二分支,和用于使放电灯保持连接到该串联组合的第一端的第一端子和用于使放电灯保持连接到该串联组合的第二端的第二端子。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第二分支另外具有一个二极管。从而可以通过由第二电容经该电感提供的电流使该电路结构控制的放电灯在点亮之后令人满意地稳定工作。(*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提供直流电流给放电灯的电路结构,包括-用于连接一个电压源的输入端,-连接到输入端以由电压源所提供的供电电压生成一个DC电压的电路部件I,所述电路部件配置有两个输出端,在工作期间,该两个输出端之间存在有DC电压。-包括容性器件并使两个输出端互相连接的第一分支,-包括第二容性器件和一个感性器件的串联组合并使第一分支分流的第二分支,和-用于使放电灯保持连接到该串联组合的第一端的第一端子和用于使放电灯保持连接到该串联组合的第二端的第二端子。这种电路结构可由专利文件US 5,343,125得知。存在于第二分支的阻抗由在已知的电路结构中的欧姆电阻形成。第一容性器件用作输出缓冲电容。在连接到已知电路结构的放电灯刚点亮后,放电仍不稳定而放电灯的阻抗相对较低。在点亮后的相对较短的一个时间间隔中,第一放电灯将具有相对较高幅值的第一电流送至负载。同时,第二容性器件将第二电流送至负载。然而,由于第二电流的幅值受到欧姆电阻所形成的阻抗的限制,和存在于第二分支中,所以第二电流将在相对长的时间间隔中流过。给出已知电路结构的一个合适尺寸,第二电流具有足够高的幅值,并持续足够长的时间以维持放电灯在刚点亮之后,为稳定自身而需长度时间的放电。这可以这样在电路结构中实现,即通过具有良好点亮性能的电路结构来操作放电灯。在刚点亮后的第一时间间隔内稳定放电期问,放电灯两端的电压相对较低。然而,在放电灯的稳定过程的最后阶段,放电灯两端电压升至属于放电灯稳定工作的一个值。然而,已知电路的一个重要优点是当在最后阶段,放电灯两端电压升高时,由第二容性器件所提供的电流的重要部分不流过放电灯,而流过第一容性器件。当放电灯电压上升时,第二容性器件所提供的电流流过放电灯和第一容性器件,这意味着在放电灯工作的这一期间,第二分支工作工作相对不够有效率,这甚至可引起放电灯熄灭。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路结构,其中以一种有效率和有效的方式来稳定通过该电路结构操作的放电灯中的放电。为此目的,开头段中所述的电路结构的特征在于,为第二分支额外提供与第二容性器件和电感串联的单向器件。当在稳定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路结构操作的放电灯的放电的最后阶段,放电灯两端电压上升时,由于单向器件阻止任何部分电流流过第一容性器件,因此第二容性器件所提供的电流全部流过放电灯。由于第二容性器件所提供的电流独占地流过放电灯,所以在放电稳定期间,很有效地使用了第二容性器件所提供的电流。从而可以防止放电灯在放电的最后稳定阶段熄灭。优选地,单向器件包括二极管。从而可以一种简单和可靠的方式实现该单向器件。采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路结构可以获得好的结果,在该电路结构中电路部件I包括一个DC-DC转换器,该转换器配置有感性器件,整流器件,开关元件和一个连接到该开关元件的控制极,用于致使开关器件以高频导通或不导通的控制电路。可能通过DC-DC转换器将输出端的电压调整到在稳定工作期间与负载协调的一个值上。优选地,通过另一个单向元件将在第二分支中的阻抗分路。在放电灯点亮之前经由这另一个单向元件而不经在第二分支中的阻抗来对第二容性充电。经由这另一个单向元件的充电通常比经由所述阻抗快,并且以较少的功耗完成。优选地,该另一个单向器件包括一个二极管。该另一个器件的实施例相对简单和可靠。优选地,在第二分支中的阻抗包括一个欧姆电阻。该阻抗以一种简单并且相对便宜的方式实现。下面将参照附图解释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有一个放电灯的电路结构的实施例。在图1中,K1和K2为用于连接到一个供电电源的输入端子。通过作为输入缓冲器的电容C1将输入端子K1和K2互相连接。也通过一个线圈Ls和开关器件Tq的串联结构使输入端子K1和K2互相连接。用一个二极管D1和电容CA的串联组合对开关元件进行分路。开关元件Tq的控制极连接到控制电路S的一个输出端,使得该开关元件以高频导通和不导通。线圈Ls,开关元件Tq,二极管D1和控制电路S一起形成一个上变压型的DC-DC转换器。在此实施例中的线圈Ls形成电感器件,而二极管形成整流器件。在此实施例中的电容CA形成与输入端子K3和K4互相连接的第一分支和第一容性器件。用二极管D2,一个欧姆电阻R和一个电容CR的串联结构使电容CA分路。二极管D3使欧姆电阻R分路。在此实施例中,二极管D2形成单向器件。欧姆电阻R,二极管D2和D3,以及电容CR形成第二分支。欧姆电阻R形成第二分支中的一个阻抗,而电容CR形成第二容性器件。二极管D3形成一个单向器件。用由稳定器电阻Rstab和用于连接放电灯的端子K5和K6形成的负载分支使欧姆电阻R和电容CR的串联结构分路。放电灯L连接到端子K5和K6上。图1所示适合于直流供电。图1所示的电路结构工作如下。当输入端子K1和K2连接到一个提供DC电压的电源,控制电路S使开关Tq以高频导通和不导通。从而使电容CA和CR放电(后者主要通过二极管D3)。结果,在电容CA,电容CR和放电灯L两端存在具有相对较高幅值的DC电压。作为放电灯L两端存在具有相对较高幅值的DC电压的一个结果,放电灯被点亮。在放电灯刚点亮之后,放电灯的电感相对较低,而一个相对较强的电流在一个非常短的时间内由电容CA流过放电灯。放电灯两端的电压和电容两端的电压呈现为相对较低值。在放电灯刚点亮之后,电流也将开始由电容CR流过放电灯。来自电容CR的电流基本上受电阻R的限制。这样的结果是来自电容CR的电流的幅值相对较低,并因此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内流过。在放电灯中放电稳定的最后阶段,放电灯两端的电压上升到属于稳定工作的一个值。同时,放电灯的阻抗也上升。可以通过二极管D2防止在该最后阶段,电容CR提供的部分电流流到电容CA,使得电容CR提供的电流完全保持用于放电灯中放电的稳定。在稳定工作期间,几乎没有任何电流流过欧姆电阻R,使得在欧姆电阻R中几乎没有任何功耗。在该电路结构的稳定工作期间,通过作为镇流器的稳定器电阻Rstab使放电稳定。在图1所示的电路结构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CA和CR所选的电容值分别为1nF和2.2nF。欧姆电阻R和镇流器电阻Rstab的电阻值都为300kΩ。由该电路结构所控制的放电灯具有长管型的放电腔和基本上充满纯氮。放电灯在DC电压的幅值为4.5kV时点亮。在刚点亮之后,放电灯两端的电压的幅值降到100V。放电灯两端的电压的后一幅值保持大约100μs。在该100μs期间,流过放电灯的电流大约为1.5mA。其后,放电灯两端电压经大约25μs的时间后上升到属于稳定工作的一个值,即1400V。在后一时间间隔内,放电灯所消耗的电流降到大约1mA的量级。权利要求1.用于为一个放电灯提供一个直流电流的电路结构,包括-用于连接一个电压电源的输入端子,-连接到输入端子,用于由电压电源所提供的供电电压产生一个DC电压的电路部件I,所述电路部件I包括两个输出端子,工作期间,该两个输出端子之间存在DC电压,-包括容性器件并使输出端子互相连接的第一分支,-包括第二容性器件和电感的串联结构并对第一分支分路的第二分支,-用于使放电灯保持连接到该串联结构的第一端的第一端子和使放电灯保持连接到该串联结构的第二端的第二端子。其特征在于,第二分支另外具有于第二容性器件和电感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为一个放电灯提供一个直流电流的电路结构,包括-用于连接一个电压电源的输入端子,-连接到输入端子,用于由电压电源所提供的供电电压产生一个DC电压的电路部件Ⅰ,所述电路部件Ⅰ包括两个输出端子,工作期间,该两个输出端子之间存在DC电压 ,-包括容性器件并使输出端子互相连接的第一分支,-包括第二容性器件和电感的串联结构并对第一分支分路的第二分支,-用于使放电灯保持连接到该串联结构的第一端的第一端子和使放电灯保持连接到该串联结构的第二端的第二端子。其特征在于, 第二分支另外具有于第二容性器件和电感串联连接的单向器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LJM博曼A范德伯格RE德曼
申请(专利权)人: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NL[荷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