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叉指电极芯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9532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叉指电极芯片,包括:基底,固定设有相互之间平行等距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第四电极;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的第一端部均延伸至基底的侧端,形成USB接口部;第一电极的第二端部上设有第一叉指条,第二电极的第二端部上设有第二叉指条,第一叉指条与第二叉指条以相互环绕的同心圆形式设在基底上,第二电极的第二端部设在第一叉指条的一侧;第三电极的第二端部和第四电极的第二端部设有发热条,发热条的两端分别与第三电极的第二端部和第四电极的第二端部相连接。具有电极结构简单、集成度高、整体发热均匀的特点,有利于提高工作时的温度精度控制,提高了叉指电极芯片的检测精度。测精度。测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叉指电极芯片


[0001]本技术涉及属于功能器件领域,涉及电化学传感器芯片,尤其涉及一种叉指电极芯片。

技术介绍

[0002]叉指电极是指状或梳状的面内有周期性图案的电极,它是通过微加工在基底上形成精细电路。叉指电极进行选择和设计相对灵活,目前在气体检测、微生物检测、液体检测等电化学检测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0003]一般地,叉指电极在工作时,主要探测捕捉的是探测物的电容、电阻、阻抗等参数,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由于电容、电阻、阻抗等参数是温度的函数,因此精准控制叉指电极的工作温度,可进一步提高传感器的检测精度。
[0004]为方便通过USB接口与电化学工作站实现数据连通,可在叉指电极端部设计USB接口部,使USB接口部标准化,方便通过USB接口与电化学工作站实现数据连通。中国专利文献(CN 210665599 U)公开了及一种同心圆型共面集成叉指电极结构,实现了叉指电极的USB接口化。但该同心圆型共面集成叉指电极结构,依然不能精准控制叉指电极的工作温度。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发热均匀、电信号基线稳定、检测精度高的发热均匀的便携式叉指电极芯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发热均匀的便携式叉指电极芯片,结构设计合理,确保了发热均匀、电信号基线稳定、检测精度高,并提出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便携式叉指电极芯片,包括基底,上述基底固定设有相互之间平行等距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第四电极;上述第一电极的第一端部、上述第二电极的第一端部、上述第三电极的第一端部和上述第四电极的第一端部均延伸至上述基底的侧端,以形成USB接口部;上述第一电极的第二端部上设有第一叉指条,上述第二电极的第二端部上设有第二叉指条,上述第一叉指条与上述第二叉指条以相互环绕的同心圆形式设在上述基底上,上述第二电极的第二端部设在上述第一叉指条的一侧;上述第三电极的第二端部和上述第四电极的第二端部设有发热条,上述发热条的两端分别与上述第三电极的第二端部和上述第四电极的第二端部相连接。
[0008]上述发热条通过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与外接USB电源连接,获得稳定电压,使得发热条工作发热,从而保证了叉指电极芯片的稳定工作温度。上述第一叉指条和第二叉指条分别通过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将工作信号传输导出。
[0009]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叉指条、上述第二叉指条呈同心圆共面设置于上述基底的第一表面,形成叉指电极对,上述发热条设置于上述基底的第二表面。
[0010]上述第一叉指条、上述第二叉指条呈同心圆共面设置,最大程度提高两支叉指条
的交叉重合面积,从而提高了叉指电极芯片的探测灵敏度。将上述发热条设置于上述基底的第二表面,同样地,为叉指条的布置腾出了更多的布置面积,从而提高叉指电极芯片的探测灵敏度。
[0011]进一步地,上述发热条呈圆形布置,上述叉指电极对和上述发热条是同心圆对应。叉指电极对和上述发热的同心圆对应,进一步提高了叉指电极芯片发热温度的均一性。
[0012]进一步地,上述发热条与上述叉指电极对的布置面积是相同的。进一步提高了叉指电极芯片发热温度的均一性。
[0013]进一步地,发热条的形状是上下对称且左右对称且中心对称的。进一步提高了叉指电极芯片发热温度的均一性。
[0014]进一步地,上述第一电极、上述第二电极、上述第三电极、上述第四电极设置在上述基底的第二表面;上述第一电极的第二端部为第一通孔结构,上述第一通孔结构用于连通第一电极和第一叉指条;上述第二电极的第二端部为第二通孔结构,上述第二通孔结构用于连通第二电极和第二叉指条。通过通孔结构的设置,将位于基底第一表面的2支叉指条转接到基底第二表面2个电极上,从而实现了4个电极的共面化,进而实现了USB结构单面化,提高了USB接口的兼容性。
[0015]进一步地,上述基底上设有表面上印刷有图案的保护层,上述保护层均覆盖上述第一电极的中部、上述第二电极的中部、上述第三电极的中部和上述第四电极的中部。保护层均覆盖3个电极的中部,有利于保护电极的物理磨损和化学腐蚀,进而提高了叉指电极芯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0016]本技术公开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提供的便携式叉指电极芯片,具有整体发热均匀的特点,有利于提高工作时的温度精度控制,从而提高了叉指电极芯片的检测精度。
[0018]2、提供的便携式叉指电极芯片,具有高可靠性的特点,有利于提高叉指电极芯片的工作稳定性和寿命。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
[0020]图1为实施例1的便携式叉指电极芯片的三维结构俯视图;
[0021]图2为实施例1的便携式叉指电极芯片的三维结构仰视图
[0022]图3为实施例1的便携式叉指电极芯片的平面俯视图
[0023]图4为实施例1的便携式叉指电极芯片的平面仰视图
[0024]图5为实施例2的便携式叉指电极芯片的三维结构俯视图;
[0025]图6为实施例2的便携式叉指电极芯片的三维结构仰视图
[0026]图7为实施例2的便携式叉指电极芯片的平面俯视图
[0027]图8为实施例2的便携式叉指电极芯片的平面仰视图
[0028]图9为实施例3的便携式叉指电极芯片的平面俯视图
[0029]图10为实施例3的便携式叉指电极芯片的平面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附图和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进一步地说明。
[0031]实施例1
[0032]一种便携式叉指电极芯片,包括基底0,基底固定设有相互之间平行等距的第一电极11、第二电极12、第三电极13、第四电极14;第一电极的第一端部111、第二电极的第一端部121、第三电极的第一端部131和第四电极的第一端141部均延伸至基底的侧端,以形成USB接口部;第一电极的第二端部上设有第一叉指条21,第二电极的第二端部上设有第二叉指条22,第一叉指条与第二叉指条以相互环绕的同心圆形式设在基底上,第二电极的第二端部设在第一叉指条的一侧;第三电极的第二端部和第四电极的第二端部设有发热条23,发热条的两端分别与第三电极的第二端部132和第四电极的第二端部142相连接。
[0033]设计USB接口部,使USB接口部标准化。一方面,方便通过USB标准接口提供稳定电压,实现发热条的正常工作,保证叉指电极芯片在稳定的温度下工作。另一方面,方便通过USB标准接口与电化学工作站等信息处理设备实现数据连通。
[0034]实施例2
[0035]一种便携式叉指电极芯片,包括基底0,基底固定设有相互之间平行等距的第一电极11、第二电极12、第三电极13、第四电极14;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叉指电极芯片,包括基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固定设有相互之间平行等距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第四电极;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三电极的第一端部和所述第四电极的第一端部均延伸至所述基底的侧端,以形成USB接口部;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端部上设有第一叉指条,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端部上设有第二叉指条,所述第一叉指条与所述第二叉指条以相互环绕的同心圆形式设在所述基底上,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端部设在所述第一叉指条的一侧;所述第三电极的第二端部和所述第四电极的第二端部设有发热条,所述发热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极的第二端部和所述第四电极的第二端部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叉指电极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叉指条、所述第二叉指条呈同心圆共面设置于所述基底的第一表面,形成叉指电极对;所述发热条设置于所述基底的第二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叉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聪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兴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