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托盘、电池模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9242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芯托盘、电池模组及车辆。电芯托盘包括:托盘主体、分隔组件、集流体以及泄压件。托盘主体的顶壁用于与多个电芯的底部固定连接,托盘主体内设有散热泄压腔;分隔组件设置在散热泄压腔内,分隔组件用于将散热泄压腔分隔为散热通道和泄压通道;集流体设置在托盘主体上并与散热通道连通,集流体用于向散热通道内注入冷却液。泄压件设置在托盘主体上并与泄压通道连通,泄压件用于将泄压通道内的热气导出。以此通过独立的泄压通道和散热通道,有效对电芯进行散热和泄压,减少了电芯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热失控的可能性,提高了整体的安全性能。提高了整体的安全性能。提高了整体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芯托盘、电池模组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的
,尤其涉及一种电芯托盘、电池模组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动力电池是一种为工具提供动力来源的电源,多指为电动汽车、电动列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提供动力的蓄电池。动力电池主要包括圆柱电芯、软包电芯、方形硬壳电芯等,圆柱电芯的生产工艺技术较为成熟,其PACK(电池模组)成本较低,电池产品良率以及电池组的一致性较高,因此,圆柱电芯的电池模组在电动汽车领域应用广泛。
[0003]现有技术中,圆柱形电池模组中,通过托盘承载多个电芯并置于箱体内,因此电芯的底部都是连接在一起的,而传统技术中对电芯的冷却主要是集中在电芯的顶部或者侧面。
[0004]当某个电芯的电流升高,且其底部的温度也同步升高,使得电流与温度相互促进而产生热失控现象时,容易引发相邻电芯一并产生热失控,继而在整个圆柱形电池模组中引发连锁反应,使得整个电池模组存在热失控的风险。热失控不仅可能会使得托盘受热变形,还可能够产生大量高温气体甚至火焰,如果不及时进行降温和泄压,很容易引起起火甚至爆炸等安全事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托盘包括:托盘主体(100),所述托盘主体(100)的顶壁用于与多个电芯(500)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托盘主体(100)内设有散热泄压腔;分隔组件(200),设置在所述散热泄压腔内,所述分隔组件(200)用于将所述散热泄压腔分隔为散热通道(110)和泄压通道(120);集流体(300),设置在所述托盘主体(100)上并与所述散热通道(110)连通,所述集流体(300)用于向所述散热通道(110)内注入冷却液;以及泄压件(400),设置在所述托盘主体(100)上并与所述泄压通道(120)连通,所述泄压件(400)用于将所述泄压通道(120)内的热气导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托盘,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电芯呈多列间隔分布在所述托盘主体(100)上,所述分隔组件(200)包括:多个第一分隔板(210),间隔固定在所述散热泄压腔内,每列所述电芯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所述第一分隔板(210),使得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分隔板(210)之间形成所述散热通道(110)或泄压通道(12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组件(200)还包括:第二分隔板(220),固定在所述散热泄压腔内且与所述托盘主体(100)的顶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分隔板(210)与所述第二分隔板(220)的顶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分隔板(220)的底壁与所述散热泄压腔的内底壁形成与所述集流体(300)连通的散热空腔(13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组件(200)还包括:多个第三分隔板(230),间隔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伟才陈智伟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