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克专利>正文

带孔克氏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884 阅读:4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骨科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带孔克氏针,其特征在于在针体两端个开有一孔,针体的一端设有针尖;该克氏针在骨折部位定位后,通过针丝对克氏针进行固定,从而克服了现有克氏针容易游动的缺陷,并且针体骨外预留极短,有效地避免了针体对组织皮肤的机械刺激,从而大大减轻了患者的术后痛苦。(*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属于骨科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带孔克氏针。克氏针用于骨折内固定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它的出现为骨折病患者带来了福音,也改变了原有对骨折的治疗方法,它具有手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固定有效的特点,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发现用克氏针固定骨折部位时,经常出现针体松动游走,造成骨折对位不好,并且由于克氏针骨外预留针尾过长,对组织皮肤机械刺激等问题,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并延长了骨折部位愈合时间。人们为改进克氏针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如中国专利局1994年6月1日公告的名为《加压克氏针》(专利号9322157.x)的专利,它是在现有克氏针的一端设有螺纹,在螺纹上加有加紧垫片和螺母。它虽然解决了克氏针的松动问题,但由于它只是单向带有螺母,另一端手术时,需弯曲,在手术后,剪去螺母端面多余的针尾部分,这样就会造成骨折愈合后,如需将克氏针取出时,由于螺纹部位已被破坏,取针困难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固定可靠、安装、拆除非常容易的带孔克氏针。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孔克氏针,其特征在于在针体3两端各开有一孔3,针体2的一端设有针尖1;孔3可以是圆孔、长孔或多边形孔;针尖1可以是圆锥形或多棱锥形或三角形。本技术的特点在于它既保持了原有克氏针使用方便的优点,又具有固定可靠,可有效防止克氏针在固定后容易滑动、松脱的缺点,并且针的两端骨外预留极短,减少或避免了针两端对组织皮肤的机械刺激,使患者术后的痛苦减小,骨折愈合后,克氏针的取出也极为方便。本技术的实施例结合附图详加说明。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使用示意图。如图1、2所示,当髌骨5骨折后,将骨折部位6复位,采用带孔克氏针将骨折后的髌骨5定位,用细针丝4穿过针体2两端的孔3,将髌骨5固定好,这样针体2在体内就不会松动脱出,同时可使针尾骨外预留很短,避免了对组织皮肤的刺激,减少了病人的痛苦;针体2的一端设有针尖1,手术时采用顺行或逆行固定操作均不受影响。当骨折部位愈合后,只需将细针丝4拆除,拔出带孔克氏针。权利要求1.一种带孔克氏针,其特征在于在针体(3)两端各开有一孔(3),针体(2)的一端设有针尖(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孔克氏针,其特征在于孔(3)可以是圆孔、长孔或多边形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孔克氏针,其特征在于针尖(1)可以是圆锥形或多棱锥形或三角形。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骨科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带孔克氏针,其特征在于在针体两端个开有一孔,针体的一端设有针尖;该克氏针在骨折部位定位后,通过针丝对克氏针进行固定,从而克服了现有克氏针容易游动的缺陷,并且针体骨外预留极短,有效地避免了针体对组织皮肤的机械刺激,从而大大减轻了患者的术后痛苦。文档编号A61B17/78GK2334356SQ9821974公开日1999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1998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1998年8月25日专利技术者马克 申请人:马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孔克氏针,其特征在于在针体(3)两端各开有一孔(3),针体(2)的一端设有针尖(1)。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克
申请(专利权)人:马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4[中国|宁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