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盲道用复合结构透水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8819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盲道用复合结构透水砖,透水砖的截面为V型;所述透水砖包括至少一对凸出部;一对凸出部分别设置在透水砖上相背的两个端部,且两个凸出部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错开设置;两个凸出部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相邻两个透水砖的凸出部相互重叠,一个透水砖的凸出部压在另一个透水砖凸出部上。由两块同规格砖板在铺装路面时可实现前后两块砖的压槎配合,使铺筑完成投用后的盲道路面具有透水、防滑、抗冻、使用寿命长的功效。该透水砖铺装的路面具有透水、盲道引导、按摩脚底、结构稳定、工程质量耐久的优良性能,并且采用固废为主要材料制作,环保、低碳,具有良好的生产、施工可操作性,性价比高、社会效益好。社会效益好。社会效益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盲道用复合结构透水砖


[0001]本技术属于新型建材
,具体涉及一种盲道用复合结构透水砖。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极端天气频现,一些地区的干旱和特大暴雨情况并存,生态文明建设越发受到重视,海绵城市、中央公园、韧性城市建设的理念已经逐步深入人心。对市政道路人行道以透水砖进行铺装已经成为普遍共识。透水铺装可使城市在雨季过滤、收纳雨水,具有过滤雨水、净水、排水、蓄水、渗水的功能,可在干旱少雨季节将蓄存的雨水释放到周围环境中被植被或微生物利用,具有调节微环境空气质量的作用。
[0003]透水砖是一种多功能便于施工铺砌的新型建材,目前普通透水砖四个侧面一般为平面结构,在底基层水稳土粘结力差的情况下砖体经过多次反复踩踏、碾压经常发生砖体松动问题,常需修护或重新铺砌,否则,行走感觉不好,特别是在雨天积水的情况下会因为踩踏松动的砖体而致砖底的污水飞溅,影响行人心情和城市美观整洁度。同时,我国充分尊重盲人的道路权,对于盲道铺装采用高质量多功能新型透水砖意义重大,以改变当前在盲道之外的人行道采用高质量的陶瓷透水砖的情况下而盲道仍然采用混凝土砖板而因耐冻性和强度偏低易于破裂或松动的状况。
[0004]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的改进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盲道用复合结构透水砖,以至少解决目前常见盲道用透水砖易破碎或松动等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盲道用复合结构透水砖,透水砖的截面为V型;所述透水砖包括至少一对凸出部;
[0008]一对凸出部分别设置在透水砖上相背的两个端部面上,且两个凸出部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错开设置;两个凸出部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0009]相邻两个透水砖的凸出部相互重叠,一个透水砖的凸出部压在另一个透水砖凸出部上。
[0010]如上所述的盲道用复合结构透水砖,优选地,透水砖的V型尖部为前,透水砖的V型凹部为后;
[0011]两个凸出部分别为前凸出部与后凸出部,所述前凸出部设置在透水砖的前端面上,所述后凸出部设置在透水砖的后端面上。
[0012]如上所述的盲道用复合结构透水砖,优选地,所述前凸出部的横截面为V型,所述前凸出部的宽度与透水砖宽度相同。
[0013]如上所述的盲道用复合结构透水砖,优选地,所述后凸出部的横截面为V型,所述后凸出部的宽度与透水砖宽度相同。
[0014]如上所述的盲道用复合结构透水砖,优选地,所述前凸出部位于透水砖前端面的上部,所述前凸出部在透水砖的前端形成阶梯。
[0015]如上所述的盲道用复合结构透水砖,优选地,所述后凸出部位于透水砖后端面的下部,所述后凸出部在透水砖的后端形成阶梯。
[0016]如上所述的盲道用复合结构透水砖,优选地,所述透水砖的上表面粘结有人工卵石颗粒。
[0017]如上所述的盲道用复合结构透水砖,优选地,所述人工卵石颗粒为采用圆整后的建筑垃圾废弃红粘土砖破碎形成的一定粒径的颗粒以低温陶瓷结合剂料粉包覆后以一定的间距布置在透水砖坯体上表面然后经烧结结合而成。
[0018]如上所述的盲道用复合结构透水砖,优选地,人工卵石颗粒仅设置在透水砖基体的上表面上,用于增加透水砖上表面的摩擦力以及起盲道导向和按摩足底作用;多个人工卵石颗粒均匀排布在透水砖上。
[0019]有益效果:由两块同规格砖板在铺装路面时可实现前后两块砖的压槎配合,使铺筑完成投用后的盲道路面具有透水、防滑、抗冻、使用寿命长的功效。该透水砖铺装的路面具有透水、盲道引导、按摩脚底、结构稳定、工程质量耐久的优良性能,并且采用固废为主要材料制作,环保、低碳,具有良好的生产、施工可操作性,性价比高、社会效益好。
附图说明
[0020]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其中:
[0021]图1为本技术中具体实施例中透水砖的俯视图;
[0022]图2为本技术中具体实施例中前后相邻两块透水砖铺设示意图。
[0023]图中:1、透水砖;11、前凸出部;12、后凸出部;13、人工卵石颗粒。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要求本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中使用的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26]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7]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

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盲道用复合结构透水砖,透水砖的截面为V型;透水砖1包括至少一对凸出部;一对凸出部分别设置在透水
砖1上相背的两个端面上,且两个凸出部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错开设置;两个凸出部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前后相邻两个透水砖1的凸出部相互重叠,一个透水砖1的凸出部压在另一个透水砖1凸出部上。
[0028]通过在透水砖1上设置一对凸出部,在铺砌透水砖1时,相邻透水砖1的凸出部相互重叠,使得相邻两个透水砖1相互拼接压嵌在一起,从而提高了透水砖1铺设时路面的整体性,当行人踩在任意一块透水砖1上时,该透水砖1前后相邻的透水砖1都会一起来分担压力,从而大大降低了单个透水砖1受到过大的压力,尽可能的避免了透水砖1损坏的可能性,提高了透水砖1的使用寿命;由于透水砖1铺设时整体性更好,也尽可能的避免了透水砖1发生松动的可能性。同时,该透水砖1的截面为V型,使得透水砖1在安装时更容易对准,提高了透水砖1安装的便捷性和劳动效率。
[0029]透水砖1的V型尖部为前,透水砖1的V型凹部为后;两个凸出部分别为前凸出部11与后凸出部12,前凸出部11设置在透水砖1的前端面上,后凸出部12设置在透水砖1的后端面上。
[0030]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透水砖1的前后端面为V型的尖部与凹部,使得透水砖1的前后端面形成其安装时的定位面,而两凸出部设置在透水砖1的前后端面上,使得凸出部形成透水砖1定位面上的定位件,当相邻两透水砖1的凸出部相互拼接对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盲道用复合结构透水砖,其特征在于,透水砖的截面为V型;所述透水砖包括至少一对凸出部;一对凸出部分别设置在透水砖上相背的两个端部,且两个凸出部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错开设置;两个凸出部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相邻两个透水砖的凸出部相互重叠,一个透水砖的凸出部压在另一个透水砖凸出部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盲道用复合结构透水砖,其特征在于,透水砖的V型尖部为前,透水砖的V型凹部为后;两个凸出部分别为前凸出部与后凸出部,所述前凸出部设置在透水砖的前端面上,所述后凸出部设置在透水砖的后端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盲道用复合结构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凸出部的横截面为V型,所述前凸出部的宽度与透水砖宽度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盲道用复合结构透水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凸出部的横截面为V型,所述后凸出部的宽度与透水砖宽度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尧高爱丽王焱赵恩慧朱文鹏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焱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