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钙钛矿晶粒二次生长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8560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过钙钛矿晶粒二次生长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方法,具体操作如下:清洗透明导电基底,在基底表面旋涂薄膜,并在该薄膜上继续旋涂钙钛矿前驱体溶液,在退火后的钙钛矿薄膜表面旋涂巯基乙酸乙酯/异丙醇溶液,通过二次退火的方式,得到了晶粒尺寸更大的PVK晶粒,减少了具有高缺陷态密度晶界的存在,有益于载流子的高效传输;同时,鉴于ET分子中的巯基和羰基官能团的存在,有效钝化PVK表面存在的缺陷态,进一步提升PVK薄膜的性能,最终使得基于ET/IPA处理后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性能显著提升。电池器件性能显著提升。电池器件性能显著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过钙钛矿晶粒二次生长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通过钙钛矿晶粒二次生长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太阳能作为清洁型能源,已被广泛应用于光伏发电领域。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的介质已被证明是有效的光电转换手段。钙钛矿材料作为新型光电转换材料已被成功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的制备中。对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目前其所面临的发展瓶颈主要包括其光电转化效率距理论效率极限值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同时,由于钙钛矿材料的离子特性,使得其成膜后表面的晶界处存在大量的缺陷点(例如:未配位的铅离子),这些缺陷点会成为外界因素(水、氧)侵蚀钙钛矿的主要入侵位点,从而影响了钙钛矿薄膜的稳定性。
[0003]鉴于此,钙钛矿表面缺陷的钝化策略常被研究者作为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有效方法。然而,功能性小分子的钝化只能修饰钙钛矿薄膜晶界处存在的缺陷点,却鲜有能减少钙钛矿薄膜晶界产生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限于目前功能性小分子钝化钙钛矿表面缺陷的不完美,即只能钝化晶界处现存的缺陷,却不能减少晶界本身的存在。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钙钛矿晶粒二次生长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退火后的钙钛矿薄膜表面引入ET分子,再通过二次退火的方式得到晶粒尺寸较大的钙钛矿晶粒,有效减少了晶界的存在,从而降低了缺陷点的量。
[0006]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通过钙钛矿晶粒二次生长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方法,具体操作如下:1)使用去离子水、丙酮、乙醇、异丙醇依次对透明导电基底进行清洗,将清洗干净的基底烘干,等离子体设备处理,放置常温备用;2)在基底表面再旋涂一层薄膜,所述薄膜为PTAA、PEDOT:PSS、NiOX、TiO2、SnO2、ZnO2、C
60
、C
70
、PC
61
BM中的一种或多种复合的薄膜;3)称取PbI2、PbBr2、CsI、CsBr、FAI,配制钙钛矿前驱体溶液,所述钙钛矿前驱体溶液为FA
0.8
Cs
0.2
PbI
2.85
Br
0.15
,将钙钛矿前驱体溶液通过旋涂、刮涂、喷墨打印、狭缝涂布中的一种方式或多种方式沉积到步骤2)的薄膜表面,退火处理后得到钙钛矿(PVK)薄膜;4)取适量的巯基乙酸乙酯(ET),使用异丙醇(IPA)为溶剂,配制巯基乙酸乙酯/异丙醇溶液,加热搅拌,冷却至室温,将巯基乙酸乙酯/异丙醇溶液通过旋涂的方式沉积到步骤2)所得钙钛矿薄膜表面,通过退火的方式,得到巯基乙酸乙酯/异丙醇处理后的钙钛矿薄
膜;5)在通过步骤3)得到的处理后的钙钛矿薄膜上沉积电荷传输层和空穴阻挡层;6)在步骤5)所得的薄膜表面沉积金属电极,得到巯基乙酸乙酯/异丙醇处理后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
[0007]进一步地,步骤1)中的透明导电基底为Glass/ITO、Glass/FTO、PEN/ITO、PET/ITO、石墨烯、金属纳米线、碳纳米管、导电聚合物、银、铜或铝薄膜。
[0008]进一步地,步骤3)中钙钛矿前驱体溶液沉积到薄膜表面后,100

150℃退火处理10

15分钟,得到钙钛矿薄膜。
[0009]进一步地,步骤4)中巯基乙酸乙酯/异丙醇溶液中巯基乙酸乙酯的浓度为3.0 mg/ml。
[0010]进一步地,步骤4)中退火的温度为100

150℃,时间为5

10分钟,二次退火(功能分子处理的前提下)有助于钙钛矿晶粒生长。
[0011]进一步地,步骤5)中的电荷传输层为PTAA、NiOX、TiO2、SnO2、ZnO2、C
60
、C
70
、PC
61
BM中的一种或多种复合薄膜。
[0012]进一步地,步骤6)中的所述的金属电极为Ag、Au、Cu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复合电极。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钙钛矿表面引入ET分子,利用二次退火的方式,获得了晶粒尺寸大、质量高且晶界少(即缺陷位点少)的钙钛矿薄膜;同时,由于ET分子中巯基和羰基的作用,使得ET可有效地钝化钙钛矿薄膜表面存在的缺陷点,即未配位的铅离子,从而达到二次钝化的作用,进一步达到提升薄膜性能的目的,从而有益于优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ET/IPA处理前后钙钛矿薄膜的SEM图。
[0015]图2为ET/IPA处理前后钙钛矿薄膜晶粒尺寸统计图。
[0016]图3为ET/IPA处理前后钙钛矿薄膜的XRD图。
[0017]图4为ET/IPA处理前后钙钛矿薄膜的紫外吸收图。
[0018]图5为ET/IPA处理前后钙钛矿薄膜的PL图。
[0019]图6为ET/IPA处理前后钙钛矿薄膜的SCLC图。
[0020]图7为ET/IPA处理前后钙钛矿薄膜的XPS图。
[0021]图8为ET分子和钙钛矿薄膜表面铅离子吸附能的DFT计算图。
[0022]图9为ET、PbI2及ET

PbI2的Raman图。
[0023]图10为ET/IPA处理前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JV曲线图。
[0024]图11为ET/IPA处理前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变化趋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地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0026]实施例1基于Glass/ITO/PTAA/PVK/C60/BCP/Ag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
[0027]S1.依次使用去离子水、丙酮、乙醇、异丙醇超声清洗Glass/ITO基底,干燥后,使用等离子设备处理后,拿出备用。
[0028]S2.将PTAA溶液(2.0 mg/ml, 1ml甲苯)旋涂在Glass/ITO表面(6000转,30秒),退火后(100℃,10分钟),放至常温,得到PTAA薄膜。
[0029]S3.称取PbI
2 (426.4 mg), CsI (52 mg), PbBr
2 (27.5 mg) , FAI (137.6 mg),使用1ml的混合溶液(DMF:DMSO, v=3:1)作为溶剂,60℃搅拌加热2小时,放至常温后,使用直径为0.22um的聚四氟乙烯滤头过滤后,得到澄清亮黄色钙钛矿前驱体溶液FA
0.8
Cs
0.2
PbI
2.85
Br
0.15
。随后,取70ul钙钛矿前驱体溶液旋涂在PTAA薄膜表面,100℃退火10分钟后获得钙钛矿薄膜。
[0030]S4.取3mg的ET,使用1ml的IPA为溶剂,配制浓度为3mg/m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过钙钛矿晶粒二次生长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操作如下:1)使用去离子水、丙酮、乙醇、异丙醇依次对透明导电基底进行清洗,将清洗干净的基底烘干,等离子体设备处理,放置常温备用;2)在基底表面再旋涂一层薄膜,所述薄膜为PTAA、PEDOT:PSS、NiOX、TiO2、SnO2、ZnO2、C
60
、C
70
、PC
61
BM中的一种或多种复合的薄膜;3)称取PbI2、PbBr2、CsI、CsBr、FAI,配制钙钛矿前驱体溶液,所述钙钛矿前驱体溶液为 FA
0.8
Cs
0.2
PbI
2.85
Br
0.15
,将钙钛矿前驱体溶液通过旋涂、刮涂、喷墨打印、狭缝涂布中的一种方式或多种方式沉积到步骤2)的薄膜表面,退火处理后得到钙钛矿薄膜;4)取适量的巯基乙酸乙酯,使用异丙醇为溶剂,配制巯基乙酸乙酯/异丙醇溶液,加热搅拌,冷却至室温,将巯基乙酸乙酯/异丙醇溶液通过旋涂的方式沉积到步骤2)所得钙钛矿薄膜表面,通过退火的方式,得到巯基乙酸乙酯/异丙醇处理后的钙钛矿薄膜;5)在通过步骤4)得到的处理后的钙钛矿薄膜上沉积电荷传输层和空穴阻挡层;6)在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宇严文生楚亮曾子斌臧月李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科鼐尔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