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极片以及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8354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极片以及二次电池,属于锂电池技术领域。该电池极片,包括集流体和涂覆在所述集流体上的电极浆料层,在所述集流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所述集流体与所述电极浆料层之间设置有导电粒子涂层,且所述电极浆料层的边缘位于所述导电粒子涂层之上,所述电极浆料层不完全覆盖所述导电粒子涂层。导电粒子涂层里的导电粒子能够降低导电粒子涂层和电极浆料层的浸润角,有利于预防电极浆料层的边缘厚边现象。浆料层的边缘厚边现象。浆料层的边缘厚边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极片以及二次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锂电池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极片以及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锂二次电池的电极通过将包含电极活性物质的电极浆料涂覆在电极集流体上后通过干燥和轧制的工艺来制造。但是,在将电极浆料涂覆在电极集流体上并干燥的过程中,发生在电极宽度方向的边缘形成高负载量的电极浆料的厚边(Fat edge)现象。
[0003]现有技术中,电极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包括该电极的二次电池(CN202111577035.8)对厚边现象的应对方式为,在涂覆电极浆料层且烘干之后,从所述涂层的末端朝向中心部去除涂层的一部分以形成H1区域、H2区域和H3区域,使得平均厚度从所述涂层末端开始依次增加、实现平均厚度的均匀过渡。很显然,这样的操作既麻烦又复杂,大大提高了电池极片的制备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极片以及二次电池。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极片,包括集流体和涂覆在所述集流体上的电极浆料层,在所述集流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所述集流体与所述电极浆料层之间设置有导电粒子涂层,且所述电极浆料层的边缘位于所述导电粒子涂层之上,所述电极浆料层不完全覆盖所述导电粒子涂层。
[0006]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粒子涂层的涂覆宽度为4至7毫米。
[0007]进一步地,所述电极浆料层的边缘距所述导电粒子涂层边缘2毫米以内。
[0008]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粒子涂层的涂覆厚度为0.5至2微米。
[0009]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粒子涂层中导电粒子的粒径为30至50纳米。
[0010]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粒子涂层为乙炔黑涂层、科琴黑涂层或炭黑导电涂层。
[0011]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粒子涂层中含有活性微粒。
[0012]进一步地,所述导电粒子涂层表面经表面活性处理。
[001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极片,该电池极片的集流体上涂覆有导电粒子涂层,该导电粒子涂层设置于集流体的宽度方向的边缘,导电粒子涂层里的导电粒子能够降低导电粒子涂层和电极浆料层的浸润角,增加集流体边缘的粗糙度,则电极浆料层更易于在导电粒子涂层上延伸铺开,电极浆料层的边缘厚度得以更为均匀地渐变地过渡,防止了电极浆料层厚边现象的发生,且选用导电粒子涂层还能确保电池极片的导电性不受影响。
[0014]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包括上述的电池极片。
[0015]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极片为正极片和/或负极片。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涂覆有导电粒子涂层的集流体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极片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2的侧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正极浆料层厚度变化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负极浆料层厚度变化图。
[0022]图中标号说明:
[0023]1‑
集流体;2

导电粒子涂层;3

电极浆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0026]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极片,包括集流体1和涂覆在所述集流体1上的电极浆料层3,在所述集流体1的宽度方向的边缘,所述集流体1与所述电极浆料层3之间设置有导电粒子涂层2,且所述电极浆料层3的边缘位于所述导电粒子涂层2之上,所述电极浆料层3不完全覆盖所述导电粒子涂层2。
[0027]本技术实施例中,该电池极片的集流体1上涂覆有导电粒子涂层2,该导电粒子涂层2设置于集流体1的宽度方向的边缘,导电粒子涂层2里的导电粒子能够降低导电粒子涂层2和电极浆料层3的浸润角,增加集流体边缘的粗糙度,则电极浆料层3更易于在导电粒子涂层2上延伸铺开,电极浆料层3的边缘厚度得以更为均匀地渐变地过渡,防止了电极浆料层3厚边现象的发生,且选用导电粒子涂层2还能确保电池极片的导电性不受影响。
[0028]一般地,为了让电极浆料层3的厚度在集流体1边缘能够充分过渡,所述导电粒子涂层2的涂覆宽度不宜过窄,因此,本技术实施例优选为4至7毫米。
[0029]具体如下表1和表2所示,表1为以N

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的正极浆料形成的正极浆料层的厚度变化与导电粒子涂层2的涂覆宽度的关系。表2为以去离子水为溶剂的负极浆料形成的负极浆料层的厚度变化与导电粒子涂层2的涂覆宽度的关系。
[0030][0031]表1
[0032]在表1中,对比例是未涂覆导电粒子涂层2的情况,实施例1至实施例10代表的是导电粒子涂层2的宽度分别为1至10毫米时的情况,即实施例1的导电粒子涂层2的宽度为1毫米,实施例2的导电粒子涂层2的宽度为2毫米,依此类推。从表中数据可知,正极浆料层的主体厚度为115微米左右,在边缘处由于厚边现象,最厚的地方出现在距离边缘5毫米的地方,厚度能达到137.8微米,与主体厚度差距20微米,严重影响了后续的辊压等操作。而随着导电粒子涂层2的宽度的变化,正极浆料层最厚处的厚度呈现下降的趋势,当导电粒子涂层2的宽度为4至7毫米时,最厚处的厚度不足120微米,与主体厚度差距仅数个微米,厚边现象明显得到缓解;而当导电粒子涂层2的宽度继续增大时,厚边现象反而加重。因此,对于正极浆料层而言,导电粒子涂层2的宽度优选为4至7毫米。
[0033][0034][0035]表2
[0036]在表2中,对比例是未涂覆导电粒子涂层2的情况,实施例1至实施例10代表的是导电粒子涂层2的宽度分别为1至10毫米时的情况,即实施例1的导电粒子涂层2的宽度为1毫米,实施例2的导电粒子涂层2的宽度为2毫米,依此类推。从表中数据可知,负极浆料层的主体厚度为81微米左右,在边缘处由于厚边现象,最厚的地方出现在距离边缘5毫米的地方,厚度能达到103.9微米,与主体厚度差距20多微米,严重影响了后续的辊压等操作。而随着导电粒子涂层2的宽度的变化,负极浆料层最厚处的厚度呈现下降的趋势,当导电粒子涂层2的宽度为5至7毫米时,最厚处的厚度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极片,包括集流体和涂覆在所述集流体上的电极浆料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集流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所述集流体与所述电极浆料层之间设置有导电粒子涂层,且所述电极浆料层的边缘位于所述导电粒子涂层之上,所述电极浆料层不完全覆盖所述导电粒子涂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粒子涂层的涂覆宽度为4至7毫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浆料层的边缘距所述导电粒子涂层边缘2毫米以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极片,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蒙宏潜韦远雄贺袆凌大爱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华桂兴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