酚类化合物采样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8315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酚类化合物采样管,包括管本体、吸附材料单元、过渡管、试剂包以及两个堵盖。其中,管本体具有入口端和尖锐的出口端;吸附材料单元设于管本体内;过渡管的第一端套设于管本体的出口端外,并与管本体滑动密封配合,过渡管的侧壁开设有连通管本体的出口端的吸气口;试剂包设于过渡管的第二端,且试剂包邻近过渡管的一侧具有能够被管本体的出口端刺破的隔膜;两个堵盖分别可拆卸地封盖于管本体的入口端和吸气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通过设置试剂包向管本体内添加甲醇进行淋洗,便于控制甲醇的添加量,方便操作,同时也能够避免添加甲醇时泄漏,操作更加安全,能够保证实验人员的健康。能够保证实验人员的健康。能够保证实验人员的健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酚类化合物采样管


[0001]本技术属于酚类化合物采样
,具体涉及一种酚类化合物采样管。

技术介绍

[0002]在采用我国环境标准方法《环境空气酚类化合物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HJ638

2012)进行环境空气酚类化合物的测定实验中,其方法原理是利用XAD

7树脂(离子交换树脂)采集的气态酚类化合物经甲醇洗脱后,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紫外检测器或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采样时需要用到采样管,提前在玻璃采样管中加入XAD

7吸附剂,XAD

7吸附剂共分两部分,前一部分装100mg,后一部分装75mg,中间及前后端装入玻璃棉。使用时,将采样管两端用于封闭的四氟乙烯帽取下,采样管的其中一端(出口端)连接空气采样器,保持采样管入口端垂直向下,调节空气采样器的采样流量为0.2

0.5L/min,采样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采样结束后,取下采样管,两端用四氟乙烯帽封闭,将采样管带回实验室,恢复至室温后,从出口端缓缓加入5ml甲醇进行淋洗,淋洗液从另一端自然流出,用棕色容量瓶收集洗脱液,然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进行检测分析。
[0003]现有技术中在采样完成后,将采样管带回实验室分析时,需要向采样管缓缓加入5ml甲醇液体,由于采样管口径较细,甲醇洗脱液通过重力自然流出速度很慢,需要通过移液管多次缓慢加入,费时费力,而且加入甲醇时容易滴落到外界,不易操作。同时由于甲醇具有毒性,会麻醉损害神经系统,滴落到外界的甲醇也会对实验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酚类化合物采样管,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采样管口径较细,需要通过移液管多次缓慢加入,加入甲醇时容易滴落到外界,不易操作。同时由于甲醇具有毒性,会麻醉损害神经系统,滴落到外界的甲醇也会对实验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酚类化合物采样管,包括:
[0006]管本体,具有入口端和尖锐的出口端;
[0007]吸附材料单元,设于所述管本体内;
[0008]过渡管,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过渡管的第一端套设于所述管本体的出口端外,并与所述管本体滑动密封配合,所述过渡管的侧壁开设有连通所述管本体的出口端的吸气口;
[0009]试剂包,设于所述过渡管的第二端,所述试剂包邻近所述过渡管的一端具有能够被所述管本体的出口端刺破的隔膜;以及
[0010]两个堵盖,分别可拆卸地封盖于所述管本体的入口端和所述吸气口。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吸附材料单元包括沿气体流向顺次依次设置的第一玻璃棉层、第一离子交换树脂填充段、第二玻璃棉层、第二离子交换树脂填充段,以及第
三玻璃棉层。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离子交换树脂填充段的质量为90

110mg,所述第二离子交换树脂填充段的质量为65

85mg。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玻璃棉层邻近所述管本体入口端的一侧还设有玻璃纤维滤膜。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酚类化合物采样管还包括分别设于所述吸附材料单元两端的两个固定件,两个所述固定件分别抵接于所述管本体的内壁,以限制所述吸附材料单元在所述管本体轴向上的移动。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件为V形钢丝,所述V形钢丝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管本体的内壁抵接,所述V形钢丝的V形尖端与所述吸附材料单元抵接。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酚类化合物采样管还包括可拆卸设于管本体的限位件;当所述限位件装配于所述管本体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过渡管相抵接,所述管本体的出口端与所述隔膜相距预设安全距离。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管本体的外壁沿周向开设有阶梯环槽,所述限位件为绕设于所述阶梯环槽的箍环,所述箍环的一轴端与所述过渡管第一端的端面相抵接,另一轴端与所述阶梯环槽的阶梯面相抵接。
[00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试剂包为柔性材料构件。
[00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试剂包的容积为5ml。
[00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试剂包包括:包本体,具有容纳腔;以及
[0021]活塞,所述活塞一端沿所述管本体的轴向滑动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活塞的外周面与所述试剂包的内侧壁密封配合,所述活塞另一端伸出所述试剂包形成推动部。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酚类化合物采样管的有益效果是:
[0023]本技术提供的酚类化合物采样管包括管本体、吸附材料单元、过渡管、试剂包以及堵盖,其中过渡管与空气采样器连接,使空气从管本体的入口端进入,从吸气口流出,吸附材料单元设置在管本体内,在采样时能够留存通过管本体的酚类化合物。当采样完成后,通过两个堵盖将管本体和吸气口封闭,避免样本污染或逸散。试剂包内装有甲醇液体,当需要洗脱时,滑动过渡管使管本体尖锐的出口端刺破隔膜,使甲醇流入到管本体内,经过吸附材料单元,从管本体的入口端流出,收集流出洗脱液进行酚类化合物检测分析。
[0024]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通过设置试剂包向管本体内添加甲醇进行淋洗,便于控制甲醇的添加量和添加速度,方便操作,同时也能够避免添加甲醇时泄漏,操作更加安全,能够保证实验人员的健康。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酚类化合物采样管的爆炸图;
[002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酚类化合物采样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酚类化合物采样管未洗脱状态时的内部剖视图;
[0028]图4为图3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002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酚类化合物采样管洗脱后的内部剖视图;
[0030]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酚类化合物采样管洗脱后的内部剖视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1、酚类化合物采样管;
[0033]10、管本体;
[0034]20、吸附材料单元;21、第一玻璃棉层;22、第一离子交换树脂填充段;23、第二玻璃棉层;24、第二离子交换树脂填充段;25、第三玻璃棉层;26、玻璃纤维滤膜;
[0035]30、过渡管;31、吸气口;
[0036]40、试剂包;41、隔膜;42、活塞;421、推动部;
[0037]50、堵盖;
[0038]60、V形钢丝;
[0039]70、箍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酚类化合物采样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本体,具有入口端和尖锐的出口端;吸附材料单元,设于所述管本体内;过渡管,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过渡管的第一端套设于所述管本体的出口端外,并与所述管本体滑动密封配合,所述过渡管的侧壁开设有连通所述管本体的出口端的吸气口;试剂包,设于所述过渡管的第二端,所述试剂包邻近所述过渡管的一端具有能够被所述管本体的出口端刺破的隔膜;以及两个堵盖,分别可拆卸地封盖于所述管本体的入口端和所述吸气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酚类化合物采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材料单元包括沿气体流向顺次设置的第一玻璃棉层、第一离子交换树脂填充段、第二玻璃棉层、第二离子交换树脂填充段,以及第三玻璃棉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酚类化合物采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子交换树脂填充段的质量为90~110mg,所述第二离子交换树脂填充段的质量为65~85mg。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酚类化合物采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玻璃棉层邻近所述管本体入口端的一侧还设有玻璃纤维滤膜。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酚类化合物采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酚类化合物采样管还包括分别设于所述吸附材料单元两端的两个固定件,两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冲张墨刘安安彩秀胡艳巧赫彦涛李龙飞杨嘉晖宋凡央珠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