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状加热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8205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面状加热体具有通过缝制方式将加热丝2固定在通气性基底材料1上的结构。通过这样的结构,可以提供一种能提高加热丝2对于人入座时的负荷等的耐久性同时又能保持入座时的舒适感和很高的通气性的面状加热体。(*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在座椅等处的面状加热体,主要涉及安装在车辆中的座椅上的座椅加热器。另外,近年来,作为进一步提高车内环境的舒适性的一种手段,要求座椅本身也要加装上冷气装置,加装有珀耳帖(Peltier)元件的冷暖气化也已经实用化了。但是,采用这样的办法取暖时,暖风是从座席表面吹出的,故身体感觉到的温度要比实际的暖风温度低,不能得到充分的取暖效果。可行的解决方法是将现有的面状加热体与使用珀耳帖元件产生的冷气或者风扇产生的送风一起使用。该解决方法的必要条件是面状加热体的通气性必须提高。有关具有通气性的面状加热体,日本专利公报特表平第08-507404号中就示出了一种。图9中示出了该公报中所述的现有面状加热体的截面图。图9中,加热元件(以下称面状加热体)由既有电气绝缘性又有通气性的载体层(以下称基底材料)105、设在载体层105上的发热丝(以下称加热丝)106、以及用于保护加热丝的摩擦层(以下称保护材料)107所构成。作为具有通气性的基底材料,可以举出具有网状构造的基底材料等例子。目前,将加热丝106固定在基底材料105上以及将保护材107固定在基底材料105和加热丝106上时一般是用粘合剂。但是,在这样的现有结构中,在反复通电产生的热应力的作用下,固定住加热丝106的粘合剂会劣化,存在着因人坐在座椅上时的负荷等作用下加热丝106从基底材料105上脱落的问题。另外,由于加热丝106是以粘合方式固定在基底材料105上的,加热丝106没有自由度,在负荷的作用下加热丝106有容易断线的问题。具体地说,由于加热丝106是固定在基底材料105上的,在人入座时的负重等负荷作用下基底材料105上产生皱纹时,加热丝106也跟随基底材料105的皱纹发生弯曲。结果,在皱纹部分处负重集中在加热丝106上,使用过程中的不断弯曲会造成加热丝106断线。特别是在为保持通气性而在基底材料105上设有贯通孔的场合下,由于基底材料105的强度被降低,基底材料105中比较容易产生皱纹,结果与无贯通孔的场合相比,加热丝106更容易断线。并且,由于加热丝106是通过粘接固定在基底材料105上的,基底材料105中也渗透着粘合剂,基底材料105自身也变硬了,从而还会发生使坐在座椅上时舒适感下降等其他问题。另外,为提高通气性而使用具有网状结构的基底材料105时,加热丝106和基底材料105之间的粘接面积将变小。因此,为了相对于人入座时的负重充分地支撑住加热丝106,必须用基底材料105和保护材料107将加热丝106夹住后进行粘接、固定。这样一来,虽然可以提高对于加热丝106的粘接力并降低直接施加在加热丝106上的负重,但存在着部件的成本上升及生产时的作业量增加的问题。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在本专利技术的面状加热体中,加热丝被以缝制方式固定在具有通气性的基底材料上。图2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中面状加热体的加热体固定部分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例的面状加热体的斜视图。图4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例中的面状加热体的另一种基底材料的详细状况的结构图。图5A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例中的面状加热体的又一种基底材料的俯视图。图5B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例中的面状加热体的又一种基底材料的俯视图。图5C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例中的面状加热体的又一种基底材料的俯视图。图6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例中的面状加热体上的大开口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3实施例中的面状加热体的俯视图。图8为表示现有的面状加热体在车辆座椅上的安装状态的斜视图。图9为现有的面状加热体的侧视截面图。(实施例1)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的面状加热体的概略示意图,加热丝被以缝制方式固定在具有通气性的基底材料上。图1中,具有通气性的基底材料1上设有多个贯通孔3,加热丝2通过缝制方式以所需的配线图案固定在基底材料1上。图2为通过缝制将加热丝加以固定的一个例子。图2中,加热丝2被用面线4和底线5固定在基底材料1上。下面说明上述结构的效果。在用粘合剂固定加热丝2的场合下,因反复通电而产生的热应力会使粘合剂劣化,造成加热丝有时会从基底材料剥离。通过图2中所示的用面线4和底线5将加热丝2固定在基底材料1上的办法,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另外,加热丝2只是被夹在面线4和底线5之间,加热丝2在图2中的左右方向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度。因人入座时的负荷作用基底材料1中产生皱纹时,在目前用粘合剂固定的情形下加热丝2会跟随皱纹被弯曲成锐角,这样的情况不断重复就会使加热丝2发生断线。以此相反,在实施例1的采用缝制固定方式下,加热丝2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由运动,被弯曲成锐角的情况会被缓和,断线就不容易发生。特别是在贯通孔3较多的基板1上,由于皱纹比较容易发生,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话可以显著地改善对于人入座时的负重的耐久性。而且,比起现有的通过粘接将加热丝进行固定的情形来,本专利技术的面状加热体的伸缩性也能够提高。在现有的用粘合剂将加热丝加以固定的方式下,粘合剂渗透入基底材料中,使基底材料变硬,同时,加热丝自身的自由度也低。因此,相对于人入座时产生的座席弯曲而言,面状加热体不能发生形变,座椅的舒适感也会下降。通过如实施例1中所述的那样通过缝制将加热丝2加以固定的话,基底材料1不会变硬,且加热丝2的自由度较高。其结果,面状加热体能随着人入座时座席的弯曲发生形变,座椅的舒适感不会下降。另外,虽然在实施例1中用缝制方式将加热丝2加以固定时采用的手段是面线4和底线5,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受此限制。通过对缝制方法进行改进,也可以用加热丝2来代替底线5。具体地说,将图2中基底材料1下侧的底线5换成加热丝2,用加热丝代替底线和面线4进行组合,进行缝制。这样一来,在基底材料1的上下两面都可以缝上加热丝,能够产生很大的发热量。另外,省略图2中所示的位于基底材料1上部的加热丝2,只使用作为底线的位于下部的加热丝也是可以的。这样一来,就可以省去供给上侧的加热丝2的机构或者一边对准着上侧的加热丝2的位置一边进行缝制的机构,可以在需要的位置上自由地缝上加热丝。这样就能够简化制造步骤。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贯通孔3是设置在未缝上加热丝2的部分上的,贯通孔可以在加热丝2配线完成后用冲床等形成。另外,虽然图中没有示出,采用预先设有孔径在加热丝的缝制间距以下的贯通孔的基底材料,在其上完成加热部分的配线也是可以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确保在面状加热体的整个面上具有均匀的通气性,同时缝制时不会产生空针,从而可将加热体可靠地固定住。因此,加工效率可以提高。下面,对本专利技术中缝制时的空针进行说明。在本专利技术中,进行时,缝针将穿过基底材料1的面线4、勾住穿过基底材料1的面线4并与其组合在一起的底线5、以及送入的加热丝2加以组合,将加热丝2缝制在基底材料1上。此时,由于加热丝2的粗细及张力与面线4及底线5不同,各自的张力平衡调整得不好时,面线4和底线5将组合不到一起,成为“飞针”状态。这是空针的一种形式。另外,即使面线4和底线5组合到了一起,加热丝2未被固定住的缝制状态也属于空针。后面一种情况还包括加热丝2没被缝上的情形和在基底材料1中的贯通孔部分中连续缝制的形式。另外,这里的缝制间距是指底线和面线的交差点之间的间隔。(实施例2)图3为加热丝6以缝制方式固定在网状构造的基底材料7上的面状加热体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面状加热体,包括具有通气性透气性基底材料和加热丝,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丝通过缝制方式固定在所述基底材料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山充朝见直仁白武昭阿部宪生永山一巳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