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动管柱检泵复产固定凡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80678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不动管柱检泵复产固定凡尔装置,包括原固定凡尔装置;还包括投入式管式泵筒、新增固定凡尔装置;所述原固定凡尔装置、新增固定凡尔装置均设置在投入式管式泵筒内部,且新增固定凡尔装置位于原固定凡尔装置上方;所述新增固定凡尔装置与原固定凡尔装置之间设置有挡杂凡尔罩;所述挡杂凡尔罩外壁与投入式管式泵筒内壁之间的空间构成沉积杂物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形成双凡尔结构,下入抽油杆柱,能快速恢复生产。投入式管式泵筒为原固定凡尔装置上下挡杂和捕集沉砂,原固定凡尔装置悬挂的泵下进油管柱也起到挡杂沉砂的作用,延长了原泵的使用寿命。延长了原泵的使用寿命。延长了原泵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动管柱检泵复产固定凡尔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不动管柱检泵作业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不动管柱检泵复产固定凡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固定凡尔装置是管式抽油泵的关键部件。目前,管式抽油泵固定凡尔装置漏失占总泵漏数量的80%左右,随着大参数提液抽油井的增多,固定凡尔装置漏失躺井呈上升趋势,导致作业工作量的不断增加,每年作业检换泵维护作业费居高不下。同时,作业施工带来了许多环境污染。为了减少固定凡尔装置漏失,常用的技术方法:一是是在管式抽油泵下安装挡砂装置;二是更换固定凡尔装置内凡尔座为硬质合金凡尔球座。这两种方法在挡杂物抽进泵内和在防止固定凡尔座刺漏上起到了一定作用,延长了免修期,但仍有60%的管式抽油泵受沉杂物、沉砂、撞击、腐蚀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固定凡尔座在短时间内发生刺漏而躺井。为恢复生产,必须采取作业动管柱检泵的技术方法,解决泵固定凡尔座刺漏的问题。动管柱检泵作业需要将井下管柱从井内全部起出来,更换新泵,再将井下管柱全部下入井内,其过程包括洗井、拆井口、起杆、起管、换泵、下泵等十几道工序。动管柱检泵作业存在工作量大、投入高、占井时间长、影响环境等问题。
[0003]在申请号:CN204312314U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抽油泵固定凡尔漏失不动管柱治漏阀。本抽油泵固定凡尔漏失不动管柱治漏阀,包括螺纹连接的主体和导向体,设于主体内部的凡尔球和球座,所述球座位于所述主体内部下端、导向体上端,所述主体上设有出油孔,所述导向体外侧开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卡设有大密封圈。
[0004]在申请号:CN2611629Y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固定阀可捞式抽油泵,属井下抽油泵类。它由活塞游动阀、打捞器、打捞头、泵筒、固定阀、张力爪、锁紧接头组成,工作时由活塞下部的锁紧式打捞头和可捞接头,无需动管柱能一次将泵内固定阀随活塞起出工作筒,从而克服了长规抽油泵检泵时必需起出杆管或出现固定阀堵死油管内通道的弊端,另外,本方法在加药时还可利用抽油机实现正循环,提高清蜡加药效果,又可不动管柱避免井喷事故,缩短施工时间,固此可广泛用于非出砂稠油井采油。
[0005]公开(公告)号:CN202560544U,公开(公告)日:2012

11

28公开一种双阀副固定凡尔,应用于采油井井下设备抽油泵阀副装置。双阀副固定凡尔,上方连接抽油泵泵筒,固定凡尔罩上部连接内阀罩,下部连接固定凡尔接头,形成上下两个内部空间,上部阀球和上部阀座置于上部空间,下部阀球和下部阀座置于下部空间。实现一套装置两套阀副的功用,使抽油泵固定凡尔达到双保险的效果,有效的延长了抽油泵的使用寿命。
[0006]公开(公告)号:CN2544091Y,公开(公告)日:2003

04

09公开一种双凡尔防渣器,属于石油机械领域。上接头与外筒一端螺纹连接,下接头与外筒另一端螺纹连接,上凡尔罩与内管螺纹连接,上凡尔座与内管固定连接,上凡尔球置于上凡尔罩内,连接压罩内侧与内管螺纹连接、外侧与下接头螺纹连接,下凡尔罩置于下接头内,下凡尔座位于下接头内,下凡尔球置于下凡尔罩内的下凡尔座上。优点在于:结构新颖,在下接头里增加一个下凡尔
球,配合上凡尔球能更好地起到密封的作用,能较好防止漏油。
[0007]公开(公告)号:CN201057141Y,公开(公告)日:2008

05

07公开一种石油工业稠油井、出砂井,气锁井,泄油器易开井适用的双凡尔抽油泵。包括泵筒、进油孔、等直径长活塞、内缩径下接头等,泵筒与内缩径下接头连接,泵筒内装有等直径长活塞,等直径长活塞分别与上游动凡尔及下游动凡尔相连接,该泵不但能够防砂堵、蜡堵、气锁;而且具有进油孔面积大,可正、反洗井,不需安装泄油器,延长检泵周期,提高泵效,增加油井产量,降低修井成本等优点。
[0008]公开(公告)号:CN213775322U,公开(公告)日:2021

07

23公开一种双作用凡尔。包括筒体,筒体内固定有多孔板,多孔板上方和下方的筒体内分别设置有上凡尔座和下凡尔座,下凡尔座固定在筒体内,多孔板上方的筒体内固定有固定环,上凡尔座固定密封设置在固定环内,上凡尔座与固定环通过剪钉固定连接,固定环下端圆周均布开设还有多个长槽,长槽内滑动设置有挡块,挡块朝向筒体轴心的端面与上凡尔座外缘接触,挡块下端凸出至上凡尔座和固定环下方,挡块和朝向筒体轴心的长槽槽壁通过第二弹簧固定连接。使用方便,结构简单、稳定,能够有效的起到堵管油管的作用,防止管柱下井过程中井筒水从管柱内喷出,能够满足分注和反洗井要求。
[0009]以上公开技术的技术方案以及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产生的有益效果均与本技术不相同,针对本技术更多的技术特征和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有益效果,以上公开技术文件均不存在技术启示。

技术实现思路

[0010]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动管柱检泵复产固定凡尔装置,在生产过程中,当发生井原固定凡尔装置的固定凡尔座刺漏时,上作业提出抽油杆柱,向管柱内投入备用的新增固定凡尔装置,坐落于投入式管式抽油泵内,形成双凡尔结构,再下入抽油杆柱,快速恢复生产。投入式管式泵筒为原固定凡尔装置上下挡杂和捕集沉砂,原固定凡尔装置悬挂的泵下进油管柱也起到挡杂沉砂的作用,延长了原泵的使用寿命。
[0011]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12]一种不动管柱检泵复产固定凡尔装置,包括原固定凡尔装置;
[0013]还包括投入式管式泵筒、新增固定凡尔装置;所述原固定凡尔装置、新增固定凡尔装置均设置在投入式管式泵筒内部,且新增固定凡尔装置位于原固定凡尔装置上方;
[0014]所述新增固定凡尔装置与原固定凡尔装置之间设置有挡杂凡尔罩;所述挡杂凡尔罩外壁与投入式管式泵筒内壁之间的空间构成沉积杂物腔;
[0015]所述挡杂凡尔罩开设第一种出液孔、第二种出液孔,所述第一种出液孔与新增固定凡尔装置连通,所述第二种出液孔与沉积杂物腔连通。
[0016]进一步地,所述投入式管式泵筒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泵筒、挡环、短泵筒、变径外套。
[0017]进一步地,所述原固定凡尔装置下端连接挡杂筛罩,所述挡杂筛罩开设进液孔。
[0018]进一步地,所述挡杂凡尔罩下端具有一个被夹端台,所述被夹端台卡在变径外套的内变径台阶上,并被顶紧短节顶紧;
[0019]所述顶紧短节分别与变径外套、原固定凡尔装置的原凡尔罩连接;
[0020]所述挡杂筛罩上端连接原固定凡尔装置的原压紧接头。
[0021]进一步地,所述新增固定凡尔装置通过卡固机构固定在投入式管式泵筒内壁。
[0022]进一步地,所述卡固机构包括环型卡爪;
[0023]所述环型卡爪外端卡固于短泵筒内壁,环型卡爪内端卡固于新增固定凡尔装置的上压紧接头的外壁;
[0024]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动管柱检泵复产固定凡尔装置,包括原固定凡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投入式管式泵筒、新增固定凡尔装置;所述原固定凡尔装置、新增固定凡尔装置均设置在投入式管式泵筒内部,且新增固定凡尔装置位于原固定凡尔装置上方;所述新增固定凡尔装置与原固定凡尔装置之间设置有挡杂凡尔罩;所述挡杂凡尔罩外壁与投入式管式泵筒内壁之间的空间构成沉积杂物腔;所述挡杂凡尔罩开设第一种出液孔、第二种出液孔,所述第一种出液孔与新增固定凡尔装置连通,所述第二种出液孔与沉积杂物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动管柱检泵复产固定凡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入式管式泵筒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泵筒、挡环、短泵筒、变径外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不动管柱检泵复产固定凡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固定凡尔装置下端连接挡杂筛罩,所述挡杂筛罩开设进液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不动管柱检泵复产固定凡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杂凡尔罩下端具有一个被夹端台,所述被夹端台卡在变径外套的内变径台阶上,并被顶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新忠赵庆林贾士冕韩文东郭向洲王帅郭秀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