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储能单元并联运行的SoC均衡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8054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8:0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多储能单元并联运行的SoC均衡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安时积分法估算第i个储能单元的SoC;通过低带宽通信线路获取其他储能单元估算的SoC,在本地计算n个并联运行储能单元平均SoC;利用SoC均衡控制算法自适应调节下垂系数,得到第i个储能单元的动态修正下垂系数;得到第i个储能单元的变换器参考输出电压,采用电压环PI控制方法,得到第i个储能单元的变换器参考输出电流;采用电流环PI控制方法,得到第i个储能单元的变换器开关管占空比;各储能单元变换器通过互补脉冲信号控制各自开关管的动作,实现各并联运行的储能单元SoC均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SoC均衡控制方法能够各并联储能单元的SoC精确均衡。储能单元的SoC精确均衡。储能单元的SoC精确均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储能单元并联运行的SoC均衡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直流微电网运行控制领域,涉及一种多储能单元并联运行的SoC均衡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双碳”目标的提出推动全球电力系统向绿色低碳转型,这为微电网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相比于交流微电网,直流微电网无需考虑频率控制、无功补偿、谐波抑制等问题,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分布式发电场景。由于太阳能、风能等分布式电源具有间歇性、随机性和波动性的特征,必须配备多个分布式储能单元来保障可再生能源的高效消纳。
[0003]考虑到安全性和冗余性,多个分布式储能单元通常以并联的方式接入直流微电网中,而多并联储能单元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均衡控制一直是直流微电网运行控制领域的一个难点,主要原因在于:(1)不同容量的储能单元初始SoC往往不一致,难以在运行过程中实现SoC均衡控制;(2)相同容量的储能单元因制造工艺、安装方式、测量结果等存在差异而导致其初始SoC不一致,即便是初始SoC一致,也会因各储能变换器输出端到直流母线之间的线路阻抗不同而导致SoC逐渐发散;(3)下垂控制法常被用作多并联储能单元的电流分配方法,但传统的下垂控制方法未考虑SoC信息,无法实现并联储能单元运行过程中的SoC均衡。并联储能单元之间的SoC不均衡容易产生以下两个问题:(1)若未设置SoC临界阈值,将会导致部分储能单元过度充电或深度放电,从而缩短储能单元的使用寿命;(2)若设置了SoC临界阈值,达到SoC临界阈值的储能单元将会被迫从直流微电网中退出运行,从而加重剩余储能单元的带载负担,加速其性能退化,并可能导致系统失稳。
[0004]为了实现并联储能单元在运行过程中的SoC动态均衡,文献
[1]《Double

quadrant state

of

charge

based droop control method for distributed energy storage systems in autonomous DC microgrids》将下垂系数设计为与SoC的n次幂在放电/充电时分别成正/反比来实现SoC动态均衡,并通过改变n的大小来调节SoC均衡速度,但该方法会导致严重的母线电压降;文献
[2]《Distributed secondary level control for energy storage management in DC microgrids》则将SoC与指数函数相关联,利用指数函数的快速收敛特性来调整下垂系数,实现SoC快速平衡,但该方法未考虑储能单元容量不一致的情况;文献
[3]《改进SOC下垂控制的分布式储能系统负荷电流分配方法》将指数函数与幂函数相结合,进一步加快各储能单元的SoC收敛速度,但该方法需要调节的均衡参数较多,增加了控制算法的复杂性;文献
[4]《基于自适应下垂控制的直流微电网多储能SOC动态均衡策略》则通过将SoC与反正切函数相结合来自适应调节下垂系数,利用反正切函数的限幅特性避免下垂系数变化范围过大,但会降低SoC均衡速度;文献
[5]《N.Zhi,K.Ding,L.Du,and H.Zhang.An SOC

based virtual DC machine control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systems in DC microgrids》将每个储能单元的SoC作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来自适应调节下垂系数,以实现SoC动态均衡,但模糊规则的复杂度随着并联储能单元数量的增加而显著
提升,难以应用于实际;文献
[6]则定义了SoC不平衡度函数,并将其作为平均SoC的幂指数,通过自适应调节下垂系数来实现SoC均衡,但该方法SoC均衡速度较慢。
[0005]以上几种SoC均衡控制方法的共性还在于:在均衡前期具有较快的SoC均衡速度,但在均衡后期其SoC均衡速度非常慢。这是因为SoC均衡前期各储能单元的SoC差异较大,利用上述SoC均衡控制方法能够通过放大这种差异来调节各储能单元的下垂系数,不同的下垂系数则会使各储能单元的变换器的输出电流不同,进而影响各储能单元SoC变化的快慢程度。然而,在SoC均衡后期各储能单元的SoC逐渐收敛,利用上述SoC均衡控制方法难以继续通过放大SoC均衡差异来调节下垂系数,导致各储能单元下垂系数及变换器输出电流趋于一致,SoC均衡过程陷入瓶颈,最终难以获得精确的SoC均衡效果。因此,如何设计简单有效的控制方法确保均衡前期和后期均具有快速的SoC均衡速度成为了多并联储能单元SoC均衡控制研究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多储能单元并联运行的SoC均衡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测量并采集第i个储能单元的电池输出电流,利用安时积分法估算第i个储能单元的SoC;
[0008]S2:各储能单元通过低带宽通信线路将估算的SoC传输到其他储能单元,并通过低带宽通信线路获取其他储能单元估算的SoC,在本地计算n个并联运行储能单元平均SoC;
[0009]S3:基于第i个储能单元的SoC及平均SoC,利用SoC均衡控制算法自适应调节下垂系数,得到第i个储能单元的动态修正下垂系数;
[0010]S4:结合下垂控制技术,将第i个储能单元的变换器输出电流与动态修正的下垂系数相乘,得到第i个储能单元的母线电压降,并将额定母线电压与第i个储能单元的母线电压降作差,得到第i个储能单元的变换器参考输出电压;
[0011]S5:将第i个储能单元的变换器参考输出电压与第i个储能单元的变换器输出电压作差后,采用电压环PI控制方法,得到第i个储能单元的变换器参考输出电流;
[0012]S6:将第i个储能单元的变换器参考输出电流与第i个储能单元的变换器电感电流作差后,采用电流环PI控制方法,得到第i个储能单元的变换器开关管占空比;
[0013]S7:将第i个储能单元的占空比基于脉宽调制生成技术,得到一对互补脉冲信号,各储能单元变换器通过互补脉冲信号控制各自开关管的动作,实现各并联运行的储能单元SoC均衡。
[0014]进一步地:所述利用安时积分法对第i个储能单元的SoC进行估算采用下列公式:
[0015][0016]式中,SoC
i
为第i个储能单元的当前SoC,SoC
i0
为第i个储能单元的初始SoC,C
bati
为第i个储能单元的额定容量,I
bati
为第i个储能单元的输出电流。
[0017]进一步地:所述计算n个并联运行储能单元的平均SoC的公式如下:
[0018][0019]式中,SoC
avg
为并联储能单元的平均SoC,n为并联储能单元的个数。
[0020]进一步地: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储能单元并联运行的SoC均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测量并采集第i个储能单元的电池输出电流,利用安时积分法估算第i个储能单元的SoC;S2:各储能单元通过低带宽通信线路将估算的SoC传输到其他储能单元,并通过低带宽通信线路获取其他储能单元估算的SoC,在本地计算n个并联运行储能单元平均SoC;S3:基于第i个储能单元的SoC及平均SoC,利用SoC均衡控制算法自适应调节下垂系数,得到第i个储能单元的动态修正下垂系数;S4:结合下垂控制技术,将第i个储能单元的变换器输出电流与动态修正的下垂系数相乘,得到第i个储能单元的母线电压降,并将额定母线电压与第i个储能单元的母线电压降作差,得到第i个储能单元的变换器参考输出电压;S5:将第i个储能单元的变换器参考输出电压与第i个储能单元的变换器输出电压作差后,采用电压环PI控制方法,得到第i个储能单元的变换器参考输出电流;S6:将第i个储能单元的变换器参考输出电流与第i个储能单元的变换器电感电流作差后,采用电流环PI控制方法,得到第i个储能单元的变换器开关管占空比;S7:将第i个储能单元的占空比基于脉宽调制生成技术,得到一对互补脉冲信号,各储能单元变换器通过互补脉冲信号控制各自开关管的动作,实现各并联运行的储能单元SoC均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储能并联运行的SoC均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安时积分法对第i个储能单元的SoC进行估算采用下列公式:式中,SoC
i
为第i个储能单元的当前SoC,SoC
i0
为第i个储能单元的初始SoC,C
bati
为第i个储能单元的额定容量,I
bati
为第i个储能单元的输出电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储能并联运行的SoC均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n个并联运行储能单元的平均SoC的公式如下:式中,SoC
avg
为并联储能单元的平均SoC,n为并联储能单元的个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储能并联运行的SoC均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第i个储能单元的SoC及平均SoC输入SoC均衡控制模块,利用本发明的SoC均衡控制算法自适应调节下垂系数,得到第i个储能单元的动态修正下垂系数;具体过程如下:将第i个储能单元的下垂系数设计为包含SoC均衡控制算法的自适应变化量:式中,R
vdi
为第i个储能单元的自适应下垂系数,R
vi
为各储能单元的初始下垂系数,Δ
SoC
i
为第i个储能单元的SoC均衡差异,ΔSoC
i
=SoC
avg

SoC
i
,m为小于1的均衡调速因子,I
dci
>0表示放电过程,I
dci
<0表示充电过程。当储能单元放电时,以两个储能单元并联为例,变换器输出电流与下垂系数的关系为:式中,I
dc1
为第一个储能单元变换器的输出电流,I
dc2
为第二个储能单元变换器的输出电流,R
vd1
为第一个储能单元的自适应下垂系数,R
vd2
为第二个储能单元的自适应下垂系数,R
v1
为第一个储能单元的初始下垂系数,R
v2
为第二个储能单元的初始下垂系数,ΔSoC1为第一个储能单元的SoC均衡差异,ΔSoC2为第二个储能单元的SoC均衡差异;当储能单元充电时,以两个储能单元并联为例,变换器输出电流与下垂系数的关系为:式中,I
dc1
为第一个储能单元变换器的输出电流,I
dc2
为第二个储能单元变换器的输出电流,R
vd1
为第一个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彦呈曾宇基张勤进屈腾达黄昊泽陈浩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海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