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中深层地热能供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98034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中深层地热能供热系统,包括:热泵机组,热泵机组的一端连接有采暖供水管与采暖回水管,热泵机组的另一端连接有换热孔回水管与换热孔供水管,换热孔回水管与换热孔供水管的一端连接有换热器;采暖供水管与采暖回水管的支管上连接有电蓄热锅炉,通过采用中深层地热热泵机组与电蓄热锅炉,在极寒天气,电蓄热锅炉工作,在采暖季大部分时间里,电蓄热锅炉不投入使用,仅仅采用中深层地热热泵机组供热,可以大幅降低投资,增加整个项目财务净现值。加整个项目财务净现值。加整个项目财务净现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中深层地热能供热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供热
,具体为一种新型中深层地热能供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中深层无干扰地热能供热技术是指通过钻机向地下2000~3000m深处钻孔,在钻孔中安装密闭的金属换热器,在金属换热器内注入换热媒介,将地下岩土层的热量通过对流、导热的形式传递出来,向用户供热。
[0003]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6667785U的专利,其公开日为2022年6月3日,其公开了一种基于中深层地热能的集中供热低碳化改造系统,其主要包括热泵机组单元,由热力站改造中热泵机组单元为改造中二次网回水单元的二次网回水进行一级加热;在热源侧加装改造中中深层地热地埋管单元,改造中中深层地热地埋管单元通过热源侧改造中热泵机组单元为改造中一次网回水单元的一次网回水供热。
[0004]其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城镇级别的集中供热系统,往往由于热源容量大、供热管网分布广、末端热力站及覆盖的供热需求体量大等特征,难以在不影响实际供热运行的情况下,仅通过非供热季实现一次性的节能低碳化改造,导致城镇级别的集中供热系统仍然维持着传统化石能源为主的供热系统形式。
[0005]上述专利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在极寒天气与采暖季大部分时间里采用一种供热模式,导致中深层地热供热系统造价较大,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中深层地热能供热系统,通过设置热泵机组与电蓄热锅炉,解决中深层地热供热系统造价较大的问题。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0008]一种新型中深层地热能供热系统,包括:
[0009]热泵机组,所述热泵机组的一端连接有采暖供水管与采暖回水管,所述热泵机组的另一端连接有换热孔回水管与换热孔供水管,所述换热孔回水管与所述换热孔供水管的一端连接有换热器;
[0010]所述采暖供水管与所述采暖回水管的支管上连接有电蓄热锅炉。
[00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热泵机组包括蒸发器与冷凝器,所述蒸发器的一端与所述采暖供水管以及所述采暖回水管连接,所述冷凝器的一端与所述换热孔回水管以及所述换热孔供水管连接。
[00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采暖供水管包括西侧用户侧采暖供水管与东侧用户侧采暖供水管;
[0013]所述采暖回水管包括西侧用户侧采暖回水管与东侧用户侧采暖回水管。
[001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西侧用户侧采暖供水管与所述东侧用户侧采暖供水管上分别安装有电磁阀。
[001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采暖回水管上安装有第一水泵。
[001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采暖供水管与所述采暖回水管之间设有第一连接阀门。
[001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换热孔回水管与所述换热孔供水管之间设有第二连接阀门。
[001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换热孔回水管上安装有第二水泵。
[0019]本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0]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中深层地热能供热系统,通过采用中深层地热热泵机组与电蓄热锅炉,在极寒天气,电蓄热锅炉工作,在采暖季大部分时间里,电蓄热锅炉不投入使用,仅仅采用中深层地热热泵机组供热,可以大幅降低投资,增加整个项目财务净现值。
附图说明
[002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2]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型中深层地热能供热系统的流程图;
[0023]图2为本技术一种新型中深层地热能供热系统的采暖供水管与采暖回水管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一种新型中深层地热能供热系统的热泵机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一种新型中深层地热能供热系统的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号说明:
[0027]1、热泵机组;2、蒸发器;3、冷凝器;4、电蓄热锅炉;5、换热器;6、西侧用户侧采暖供水管;7、西侧用户侧采暖回水管;8、东侧用户侧采暖供水管;9、东侧用户侧采暖回水管;10、第一水泵;11、第一连接阀门;12、第二连接阀门;13、换热孔回水管;14、换热孔供水管;15、第二水泵;16、采暖供水管;17、采暖回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0029]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中深层地热能供热系统,包括:热泵机组1,热泵机组1的一端连接有采暖供水管16与采暖回水管17,热泵机组1的另一端连接有换热孔回水管13与换热孔供水管14,换热孔回水管13与换热孔供水管14的一端连接有换热器5;采暖供水管16与采暖回水管17的支管上连接有电蓄热锅炉4,在极寒天气,电蓄热锅炉4工作,在采暖季大部分时间里,电蓄热锅炉4不投入使用,仅仅采用中深层地热热泵机组1供热。
[0030]其中,热泵机组1包括蒸发器2与冷凝器3,蒸发器2的一端与采暖供水管16以及采暖回水管17连接,冷凝器3的一端与换热孔回水管13以及换热孔供水管14连接,采暖回水管17内部水从冷凝器3进入,从蒸发器2流出,经过换热孔回水管13流入换热器5的内部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从换热孔供水管14反流至蒸发器2的内部经过冷凝器3从采暖供水管16流
出,向用户供热;采暖供水管16包括西侧用户侧采暖供水管6与东侧用户侧采暖供水管8;采暖回水管17包括西侧用户侧采暖回水管7与东侧用户侧采暖回水管9,可满足多户的供热;西侧用户侧采暖供水管6与东侧用户侧采暖供水管8上分别安装有电磁阀,能够实现自动化的对西侧用户与东侧用户侧进行用户供热,便于本装置的使用;采暖回水管17上安装有第一水泵10,第一水泵10可在热泵机组1与电蓄热锅炉4同时使用时增加采暖回水的压力,保证供水正常;采暖供水管16与采暖回水管17之间设有第一连接阀门11,可进行冷热水的交替,实现温度调整;换热孔回水管13与换热孔供水管14之间设有第二连接阀门12,可实现对采暖回水的循环换热,提高供热质量;换热孔回水管13上安装有第二水泵15,第二水泵15可在热泵机组1与电蓄热锅炉4同时使用时增加采暖供水的压力,保证供水正常。
[0031]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蒸发器2、冷凝器3、电蓄热锅炉4以及换热器5的工作原理和接线方法是司空见惯的,其均属于常规手段或者公知常识,在此就不再赘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其需要或者便利对其型号进行任意的选配。
[0032]工作原理:在极寒天气时,采暖回水管17内部水分别进入热泵机组1与电蓄热锅炉4的内部进行加热,采暖回水管17内部水从热泵机组1上的冷凝器3进入,从蒸发器2流出,经过换热孔回水管13流入换热器5的内部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中深层地热能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泵机组(1),所述热泵机组(1)的一端连接有采暖供水管(16)与采暖回水管(17),所述热泵机组(1)的另一端连接有换热孔回水管(13)与换热孔供水管(14),所述换热孔回水管(13)与所述换热孔供水管(14)的一端连接有换热器(5);所述采暖供水管(16)与所述采暖回水管(17)的支管上连接有电蓄热锅炉(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中深层地热能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机组(1)包括蒸发器(2)与冷凝器(3),所述蒸发器(2)的一端与所述采暖供水管(16)以及所述采暖回水管(17)连接,所述冷凝器(3)的一端与所述换热孔回水管(13)以及所述换热孔供水管(14)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中深层地热能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暖供水管(16)包括西侧用户侧采暖供水管(6)与东侧用户侧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振涛鲁耀基刘晨苗王晨光张照东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西咸新区沣西新城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