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气两用全氧窑炉燃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98032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7: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气两用全氧窑炉燃烧系统,包括重油泵输管、天然气泵输管和氧气泵输管,氧气泵输管的端部连接有三通接头,三通接头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输气支管和第二输气支管,第一输气支管和重油泵输管与第二输气支管和天然气泵输管之间均设置有联动加压组件,重油泵输管和天然气泵输管的中部设置有电控箱,电控箱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油气燃烧切换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窑炉燃烧系统实现由氧气+燃料组成的纯氧燃烧技术在玻璃、陶瓷、有色冶炼等熔窑燃烧,提高了窑炉的燃烧效率,联动加压组件的设置,能进行重油和氧气泵输或天然气和氧气泵输的同步加压,使氧气和燃料混合更充分,通过油气燃烧切换组件的设置,能实现重油和天然气两种燃料燃烧方式的自动切换。两种燃料燃烧方式的自动切换。两种燃料燃烧方式的自动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气两用全氧窑炉燃烧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全氧窑炉
,具体涉及一种油气两用全氧窑炉燃烧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全氧燃烧是指用工业氧气代替空气来燃烧燃料,可以使燃料燃烧更加完全,全氧燃烧对于空气燃烧有诸多优点:全氧燃烧过程与空气燃烧相比,空气中约79%的氮气不再参与燃烧,可以提高火焰温度,烟气中不存在氮气,燃烧产物为三原子产物,三原子物质的传热效果高于双原子的物质,提高加热效率;而且氮气不再参与排烟,可以大幅减少烟气量,减少排烟热损失。
[0003]随着技术的发展,全氧燃烧(又称为纯氧燃烧)技术的燃烧模式为燃料+氧气,随着制氧技术的发展及电力成本的降低,由氧气+燃料组成的纯氧燃烧技术在玻璃、陶瓷、有色冶炼等熔窑中成为取代由空气、燃料组成的常规燃烧方式的更好的选择方案,在全氧窑炉中得到广泛使用,但现有全氧窑炉上的燃烧系统结构较为传统,常规的燃烧方式,燃烧效率低,无法进行多种燃料的全氧燃烧,且燃烧过程中不能自动进行燃烧模式的切换,窑炉燃烧过程中使用者无法进行燃料泵输数据的远程获取,无法实现窑炉内燃烧状态的远程监控,无法实现窑炉内燃烧模式、燃烧大小的远程调节。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中提出了一种油气两用全氧窑炉燃烧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油气两用全氧窑炉燃烧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7](2)技术方案
[0008]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9]一种油气两用全氧窑炉燃烧系统,包括重油泵输管、天然气泵输管和氧气泵输管,所述氧气泵输管的端部连接有三通接头,所述三通接头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输气支管和第二输气支管,所述第一输气支管和重油泵输管与第二输气支管和天然气泵输管之间均设置有联动加压组件,所述重油泵输管和天然气泵输管的中部设置有电控箱,所述电控箱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油气燃烧切换组件。
[0010]优选地,所述联动加压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重油泵输管和天然气泵输管内部的条板,所述条板的中部外壁上转动安装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端部安装有第一涡轮,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一锥齿轮,所述重油泵输管和天然气泵输管的一侧内壁上转动安装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底端固定有第二锥齿轮,所述重油泵输管和天然气泵输管的一侧外壁上固定有涡轮泵,所述驱动轴贯穿于涡轮泵内部一端的外壁上固定有第二涡轮,所述涡轮泵的顶部外壁上安装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轴底端与驱动轴的顶端固定,所述第一输气支管和第二输气支管的一端与涡轮泵的抽吸端连接,所述涡轮泵的泵输端连接有注氧
管,所述注氧管的一端分别与重油泵输管和天然气泵输管端部贯通。
[0011]优选地,所述油气燃烧切换组件包括镶嵌固定在所述电控箱一侧内壁上的筒管,所述筒管的端部贯通连接有通压管,且通压管的一端贯穿于重油泵输管的内部,所述筒管的内部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杆,所述连杆贯穿于筒管的外部,且连杆位于筒管内部一端的外壁上套装有第一弹簧,所述电控箱的底部内壁上固定有安装轴,所述安装轴的顶端转动连接有导电翻转板,所述连杆的一端与翻转板端部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导电翻转板的一端连接有电源线,所述电控箱的两侧内壁上贯通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插装有导杆,所述导杆的一端固定有限位块,且导杆的另一端固定有触点,所述导杆位于触点一侧的外壁上套装有第二弹簧,所述触点之间的外壁上设置有导电环,所述导电翻转板的一端与导电环的一侧外壁固定,所述限位块的一侧外壁上连接有导电支线,所述天然气泵输管和第二输气支管的端部安装有第一通电阀,所述第一通电阀的电性输入端与一侧导电支线连接,所述重油泵输管和第一输气支管的端部安装有第二通电阀,所述第二通电阀的电性输入端与另一侧导电支线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重油泵输管、天然气泵输管和氧气泵输管的端部内壁上均安装有电磁阀和压力传感器,所述氧气泵输管的端部内壁上安装有氧量检测传感器,所述电控箱的底部内壁上安装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顶部外壁上安装有PLC控制器和电源模块,所述电路板的顶部一侧外壁上安装有数据监测单元、数据分析单元和数据异常报警单元,所述电路板的顶部外壁上安装有数据传输模块和油气泵输调节模块,所述电控箱的外部设置有移动终端。
[0013]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为手机、iPad和电脑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4]优选地,所述注氧管的中部贯通连接有螺旋吸热管,所述螺旋吸热管套装在重油泵输管和天然气泵输管的端部外壁上。
[0015]优选地,所述驱动轴和天然气泵输管的转动连接处安装有轴承,且轴承的两端安装有轴封。
[0016]优选地,所述导电翻转板、导电环、触点、导杆和限位块均为导电结构。
[0017]优选地,所述重油泵输管、天然气泵输管和氧气泵输管的端部均安装有连接法兰。
[0018](3)有益效果:
[0019]A.该窑炉燃烧系统通过重油泵输管进行重油的泵输,通过天然气泵输管进行天然气的泵输,通过氧气泵输管进行氧气的泵输,通过高浓度氧气泵输到重油泵输管内与重油混合,并泵输到窑炉内进行燃烧,通过高浓度氧气泵输到天然气泵输管内与天然气,并泵输到窑炉内进行燃烧,实现由氧气+燃料组成的纯氧燃烧技术在玻璃、陶瓷、有色冶炼等熔窑燃烧,取代由空气、燃料组成的常规燃烧方式,大大提高了窑炉的燃烧效率。
[0020]B.联动加压组件的设置,能同步提高了泵输管内重油或天然气的泵输速度,实现重油和氧气燃烧或天燃气和氧气燃烧过程中燃料和氧气的同步加压,保证了燃料和氧气比例的平衡,有效的实现窑炉内燃烧大小的控制,同步泵输也是燃料和氧气能得到充分的混合,提高燃烧效率。
[0021]C.油气燃烧切换组件的设置,自动控制重油泵输管和第一输气支管上的第二通电阀为打开状态,进行重油和氧气模式的燃烧,切换燃烧方式时自动控制天然气泵输管和第二输气支管上的第一通电阀打开,实现天然气和氧气的泵输,完成天然气和氧气燃烧模式
的自动切换,利于窑炉内油气两用全氧燃烧的进行。
[0022]D.在上述燃料和氧气的泵输燃烧过程中,使用者通过移动终端能进行检测数据和报警信号的远程的获取,实现窑炉内燃烧状态的远程监控,使用者通过移动终端配合油气泵输调节模块能进行泵输管上电磁阀的控制,能实现重油或天然气和氧气流量的调节,从而实现窑炉内燃烧模式、燃烧大小的远程调节。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油气两用全氧窑炉燃烧系统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油气两用全氧窑炉燃烧系统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油气两用全氧窑炉燃烧系统中联动加压组件的立体剖切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油气两用全氧窑炉燃烧系统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油气两用全氧窑炉燃烧系统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两用全氧窑炉燃烧系统,包括重油泵输管(1)、天然气泵输管(2)和氧气泵输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氧气泵输管(3)的端部连接有三通接头(4),所述三通接头(4)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输气支管(5)和第二输气支管(6),所述第一输气支管(5)和重油泵输管(1)与第二输气支管(6)和天然气泵输管(2)之间均设置有联动加压组件(7),所述重油泵输管(1)和天然气泵输管(2)的中部设置有电控箱(8),所述电控箱(8)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油气燃烧切换组件(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气两用全氧窑炉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加压组件(7)包括固定在所述重油泵输管(1)和天然气泵输管(2)内部的条板(701),所述条板(701)的中部外壁上转动安装有传动轴(702),所述传动轴(702)的端部安装有第一涡轮(703),所述传动轴(702)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一锥齿轮(704),所述重油泵输管(1)和天然气泵输管(2)的一侧内壁上转动安装有驱动轴(705),所述驱动轴(705)的底端固定有第二锥齿轮(706),所述重油泵输管(1)和天然气泵输管(2)的一侧外壁上固定有涡轮泵(707),所述驱动轴(705)贯穿于涡轮泵(707)内部一端的外壁上固定有第二涡轮(708),所述涡轮泵(707)的顶部外壁上安装有电机(709),且电机(709)的输出轴底端与驱动轴(705)的顶端固定,所述第一输气支管(5)和第二输气支管(6)的一端与涡轮泵(707)的抽吸端连接,所述涡轮泵(707)的泵输端连接有注氧管(710),所述注氧管(710)的一端分别与重油泵输管(1)和天然气泵输管(2)端部贯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气两用全氧窑炉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燃烧切换组件(9)包括镶嵌固定在所述电控箱(8)一侧内壁上的筒管(901),所述筒管(901)的端部贯通连接有通压管(902),且通压管(902)的一端贯穿于重油泵输管(1)的内部,所述筒管(901)的内部设置有活塞(903),所述活塞(903)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杆(904),所述连杆(904)贯穿于筒管(901)的外部,且连杆(904)位于筒管(901)内部一端的外壁上套装有第一弹簧(905),所述电控箱(8)的底部内壁上固定有安装轴(906),所述安装轴(906)的顶端转动连接有导电翻转板(907),所述连杆(904)的一端与翻转板(907)端部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导电翻转板(907)的一端连接有电源线(908),所述电控箱(8)的两侧内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博智王娟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杭控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