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耦合驱动的离心式血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79794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7: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磁耦合驱动的离心式血泵,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泵壳,泵壳具有内腔;转子,转子设置在内腔中;转子包括依次连接且同轴设置的上盖板、叶轮和下盖板,且上盖板较下盖板靠近进液管;上盖板的中心设置有吸液孔;上盖板与泵壳的内壁之间形成有上空腔间隙,转子的侧部与泵壳的内壁之间形成有侧壁间隙,下盖板与泵壳的内壁之间形成有下空腔间隙,上空腔间隙、侧壁间隙及下空腔间隙相通;下盖板中内置有内部驱动磁铁;下盖板的中心设置有与吸液孔同轴的通孔,通孔的中心穿设有第一支撑轴,第一支撑轴的侧壁通过支撑叶片与下盖板连接;下盖板上还设置有多个抽吸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磁耦合驱动的离心式血泵的运行平稳性高,血栓形成概率低。栓形成概率低。栓形成概率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耦合驱动的离心式血泵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磁耦合驱动的离心式血泵。

技术介绍

[0002]血泵是一种可辅助人体血液循环的医疗器械,常被用于体外循环支持,心力衰竭救治中;血泵也是体外膜肺氧合(ECMO)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血泵是磁耦合驱动血泵,泵头外面的磁耦合驱动电机驱动泵头内部的离心叶轮旋转,推动血液循环。离心血泵内部的复杂结构以及转子的机械运动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血泵内部非生理剪切力的产生,并进一步导致血液损伤。为了避免血液淤积,离心血泵内部通常设置有二次流道(由上空腔间隙、轮眼和下空腔间隙组成)。离心叶轮的轮眼通常是主流和二次流撞击交汇的地方,往往存在着较高的非生理剪切力和较大的血液损伤,同时也会导致血泵水力性能降低。
[0003]此外,在离心叶轮的轮眼的下方,下空腔间隙和支撑轴附近,血液流速缓慢,使得血液容易在此区域淤积,形成血栓。一旦轴承处发生血栓,很容易破坏动平衡,导致转子失稳,进而引发血泵失效,可能会带来严重临床事故。同时,由于现代离心血泵多采用磁耦合驱动的方法,在转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耦合驱动的离心式血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壳,所述泵壳具有内腔,所述泵壳的一端设置有进液管,所述泵壳的侧部设置有出液管,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分别与所述内腔相通;转子,所述转子设置在所述内腔中;所述转子包括依次连接且同轴设置的上盖板、叶轮和下盖板,且所述上盖板较所述下盖板靠近所述进液管;所述上盖板的中心设置有吸液孔;所述上盖板与所述泵壳的内壁之间形成有上空腔间隙,所述转子的侧部与所述泵壳的内壁之间形成有侧壁间隙,所述下盖板与所述泵壳的内壁之间形成有下空腔间隙,所述上空腔间隙、所述侧壁间隙及所述下空腔间隙依次相通;所述下盖板中内置有内部驱动磁铁;所述下盖板的中心设置有与所述吸液孔同轴的通孔,所述通孔的中心设有第一支撑轴,所述第一支撑轴的侧壁通过支撑叶片与所述下盖板连接;所述下盖板上还设置有多个以所述通孔的轴为中心轴周向分布的抽吸孔,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下盖板之间的腔体通过所述抽吸孔与所述下空腔间隙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耦合驱动的离心式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包括多个以所述通孔的轴为中心轴周向分布的离心叶片,所述离心叶片为中间厚两端薄的香蕉形叶片,所述离心叶片的包角大于等于90
°
,任意一个所述离心叶片从所述通孔的外沿向所述下盖板的外周呈放射状延伸;所述离心叶片的顶端与所述上盖板密封连接,所述离心叶片的底端与所述下盖板密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耦合驱动的离心式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叶片靠近所述通孔的一端为叶尖部,所述离心叶片远离所述通孔的一端为叶根部,所述上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增胜李远樊瑜波邓小燕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