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折叠舷墙的集群式无人潜器半潜母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7974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7: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折叠舷墙的集群式无人潜器半潜母船,包括:半潜母船本体具有可作业面积与集群式无人潜器数量、大小适配的露天甲板,使半潜母船具有一次性搭载集群式无人潜器的能力;可折叠舷墙系统通过传动装置关闭可折叠舷墙结构本体至垂直状态,并通过关闭位置锁紧装置锁紧,保持垂直固定,使半潜母船具有挡浪能力;半潜母船本体采用压载水系统及动力定位系统,使半潜母船具有沉浮和动力定位能力,能将船体下沉到无人潜器自航布放所需的水位;潜器专用基座与集群式无人潜器自身的推进、定位控制系统相配合,待无人潜器自航至潜器专用基座内部后,依靠集群式无人潜器的自航向前惯性运动,实现对集群式无人潜器的无人回收功能。能。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折叠舷墙的集群式无人潜器半潜母船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折叠舷墙的集群式无人潜器半潜母船,属于无人潜器及船舶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半潜母船在集群式无人潜器的运输、布放和回收方面优点明显,主要体现在:
[0003](1)露天甲板面积大,通过设置大量专用基座,可一次性搭载和运输大量的无人潜器至远海目标海域。
[0004](2)压载水系统和动力定位系统强,可快速将母船船体下沉至无人潜器自航所需的水位,并保持母船相对位置,便于潜器自航布放和回收。
[0005](3)船长大,便于在两舷部署多艘无人潜器,实施同时自航布放或回收作业。
[0006](4)相比于传统吊架和尾滑道的收放方式,潜器始终未离开水面悬空,不易发生大幅度运动和碰撞,不易引起潜器内部的精密仪器损坏,对布放和回收作业海况的要求低。
[0007](5)潜器自航布放和回收过程中,需人员直接参与的作业节点少,对人员的操作经验要求低,便于实施无人潜器自主布放和回收。
[0008]然而,半潜母船在运输、布放和回收无人潜器过程中,仍存在技术难题,主要如下:
[0009](1)运输过程中,海浪易冲上半潜母船露天甲板,砰击力大,易造成潜器本体及内部精密仪器的损坏。
[0010]在运输无人潜器至远海目标海域过程中,海浪易冲上半潜母船的露天甲板,对无人潜器造成较大的砰击力,易造成潜器本体及内部精密仪器的损坏。然而,为便于实施无人潜器自航布放和回收,难以在半潜母船的露天甲板左右舷侧和尾部设置固定舷墙用于挡浪。
[0011](2)布放、回收过程中半潜母船航速低,垂荡、横摇和纵摇运动幅值大,易引起潜器与母船、基座碰撞,易造成潜器本体及内部精密仪器的损坏。
[0012]半潜母船在远海大风浪作用下,往往产生大幅度六自由度运动。且在零、低航速下,运动更加剧烈。通常,可通过设置动力定位系统降低半潜母船的横荡、纵荡和首摇运动,保持半潜母船的相对位置。然而目前仍缺乏有效手段降低零、低速状态下半潜母船的垂荡、横摇和纵摇运动。当无人潜器自航进入或离开半潜母船露天甲板或专用基座过程中,易引起潜器与母船、基座碰撞,造成无人潜器本体及内部精密仪器的损坏。
[0013]这些难题成为制约国内集群式无人潜器半潜母船推广应用的关键技术掣肘。

技术实现思路

[001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0015](1)在不影响无人潜器自航布放和回收功能的前提下,如何阻挡海浪直接冲上露天甲板,降低海浪对运输过程中无人潜器的损坏作用。
[0016](2)如何降低零、低速半潜母船在远海风浪作用下的垂荡、横摇和纵摇运动,降低
无人潜器自航进入或离开半潜母船露天甲板或专用基座过程中的相对运动及碰撞风险。
[0017]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带折叠舷墙的集群式无人潜器半潜母船。
[001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折叠舷墙的集群式无人潜器半潜母船,包括:
[0019]半潜母船本体,具有可作业面积与集群式无人潜器数量、大小适配的露天甲板,使半潜母船具有一次性搭载集群式无人潜器的能力;
[0020]可折叠舷墙系统,在运输过程中,通过传动装置关闭可折叠舷墙结构本体至垂直状态,并通过关闭位置锁紧装置锁紧,保持垂直固定,使半潜母船具有挡浪能力,阻挡海浪直接冲入半潜母船露天甲板损坏无人潜器,实现对运输过程中集群式无人潜器的保护功能;
[0021]半潜母船本体,采用压载水系统及动力定位系统,使半潜母船具有沉浮和动力定位能力,能将船体下沉到无人潜器自航布放所需的水位,并保持母船姿态和相对位置,满足潜器自航收放条件;
[0022]潜器专用基座,与集群式无人潜器自身的推进、定位控制系统相配合,待无人潜器自航至潜器专用基座内部后,依靠集群式无人潜器的自航向前惯性运动,在小口处卡住并捕获集群式无人潜器,实现对集群式无人潜器的无人回收功能。
[0023]进一步,所述可折叠舷墙系统包括可折叠舷墙结构本体、传动装置、锁紧装置、支承装置、液压系统、电气控制系统;所述半潜母船本体左右舷侧和尾部的露天甲板上焊接固定舷侧立柱;所述支承装置焊接固定在半潜母船本体左右舷侧和尾部的船壳面上;所述传动装置、锁紧装置铰接安装于舷侧立柱上;
[0024]进一步,所述可折叠舷墙系统结构本体铰接安装于支承装置和传动装置上;所述液压系统安装于半潜母船本体舱室内;所述电气控制系统安装在半潜母船控制室内。
[0025]进一步,所述潜器专用基座安装于半潜母船本体的露天甲板上;所述潜器专用基座上系固集群式无人潜器。
[0026]进一步,所述压载水系统和动力定位系统安装于半潜母船本体上;所述半潜母船本体的上层建筑内设置控制室。
[0027]进一步,所述半潜母船本体的主推进装系统与舵配合,使半潜母船具有机动能力,能将集群式无人潜器一次性安全快速地运输至目标海域,实现对集群式无人潜器的搭载和运输功能。
[0028]进一步,所述可折叠舷墙系统,在半潜母船沉浮到指定水位后,松开关闭位置锁紧装置,通过传动装置开启可折叠舷墙结构本体至水平状态,通过开启位置锁紧装置保持水平固定,与半潜母船本体一起随海浪运动,大幅增加阻尼,使半潜母船具有减摇能力,降低部署过程中无人潜器与半潜母船露天甲板的碰撞风险。
[0029]进一步,所述露天甲板舷侧敞开,所述集群式无人潜器及潜器专用基座在左右两舷横向布置,潜器专用基座舷侧开口,依靠集群式无人潜器自身动力自航出潜器专用基座,实施集中同时布放。
[0030]进一步,所述潜器专用基座内部按集群式无人潜器的外形设置为喇叭状,由不同尺寸的U形横截面组成,大口靠舷侧,便于集群式无人潜器进入,小口靠舷内,净宽度与集群式无人潜器宽度一致,依靠潜器的自航向前惯性运动,在小口处卡住并捕获潜器,并在半潜
母船本体上浮后人工系固集群式无人潜器。
[0031]进一步,所述控制室内通过电气控制系统和液压系统调整可折叠舷墙结构本体至垂直或水平状态,对半潜母船本体上的所有潜器专用基座的空置情况、压力、液位进行监测,对动力定位系统、母船本体位置的参数进行监测,对集群式无人潜器的位置参数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得到的参数,完成与集群式无人潜器间的数据传收工作,实时引导集群式无人潜器收放,并依靠集群式无人潜器自身动力、定位控制系统、专用基座实现对集群式无人潜器的安全快速回收功能。
[00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003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折叠舷墙的集群式无人潜器半潜母船,其通过半潜母船较大面积的露天甲板和大量专用基座,可一次性搭载集群式无人潜器;其通过半潜母船可折叠舷墙系统,垂直(关闭)状态时可阻挡海浪涌上露天甲板,降低海浪对运输过程中无人潜器的损坏作用,水平(开启)状态时可降低半潜母船的垂荡、横摇和纵摇运动,大幅降低无人潜器自航部署过程中与母舰的碰撞风险;其通过半潜母船压载水系统和动力定位系统,可将船体下沉到无人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折叠舷墙的集群式无人潜器半潜母船,其特征在于:包括:半潜母船本体,具有可作业面积与集群式无人潜器数量、大小适配的露天甲板,使半潜母船具有一次性搭载集群式无人潜器的能力;可折叠舷墙系统,在运输过程中,通过传动装置关闭可折叠舷墙结构本体至垂直状态,并通过关闭位置锁紧装置锁紧,保持垂直固定,使半潜母船具有挡浪能力,阻挡海浪直接冲入半潜母船露天甲板损坏无人潜器,实现对运输过程中集群式无人潜器的保护功能;半潜母船本体,采用压载水系统及动力定位系统,使半潜母船具有沉浮和动力定位能力,能将船体下沉到无人潜器自航布放所需的水位,并保持母船姿态和相对位置,满足潜器自航收放条件;潜器专用基座,与集群式无人潜器自身的推进、定位控制系统相配合,待无人潜器自航至潜器专用基座内部后,依靠集群式无人潜器的自航向前惯性运动,在小口处卡住并捕获集群式无人潜器,实现对集群式无人潜器的无人回收功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折叠舷墙的集群式无人潜器半潜母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舷墙系统包括可折叠舷墙结构本体、传动装置、锁紧装置、支承装置、液压系统、电气控制系统;所述半潜母船本体左右舷侧和尾部的露天甲板上焊接固定舷侧立柱;所述支承装置焊接固定在半潜母船本体左右舷侧和尾部的船壳面上;所述传动装置、锁紧装置铰接安装于舷侧立柱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折叠舷墙的集群式无人潜器半潜母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舷墙系统结构本体铰接安装于支承装置和传动装置上;所述液压系统安装于半潜母船本体舱室内;所述电气控制系统安装在半潜母船控制室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折叠舷墙的集群式无人潜器半潜母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潜器专用基座安装于半潜母船本体的露天甲板上;所述潜器专用基座上系固集群式无人潜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折叠舷墙的集群式无人潜器半潜母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载水系统和动力定位系统安装于半潜母船本体上;所述半潜母船本体的上层建筑内设置控制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华伟黄蔚崔腾葛俊波肖海松朱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