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仕光专利>正文

一次性直肠指诊活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793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次性直肠指诊活检器,它是由活检器鞘(1)、刀片(2)组成,活检器鞘(1)上部开口,活检器鞘(1)前端部为圆滑面,在活检器鞘(1)的下部前端面设有孔(3),刀片(2)插在活检器鞘(1)的下部。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临床检查可快捷、方便地对肛管、直肠疾病的活检,减少了病人因再次使用结肠镜检查而增加的麻烦、痛苦及昂贵的费用,可使病人得到及时的诊治。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及时、准确地对直肠肛管疾病做出诊断并使患者减少痛苦的一次性直肠指诊活检器。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用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应用临床医疗直肠及肛门检查的专用器具。
技术介绍
肛管、直肠指诊是临床针对肛管、直肠疾病诊断中最简便、最适用的检查方法,但要进一步证实病变的性质,就必须再应用各种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虽然直接、全面,但往往需要较为复杂的准备和较高的检查费用,通常不利于临床快速诊断和节省费用,不但给病人带来经济负担,而且还容易延误患者病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的对直肠肛管疾病做出诊断的一次性直肠指诊活检器。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它是由活检器鞘、刀片组成,活检器鞘上部开口,活检器鞘前端部为圆滑面,在活检器鞘的下部前端面设有孔,刀片可插在活检器鞘的下部。刀片的前端面上设有带刀刃的孔并与活检器鞘下部前端面的孔相对应。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由活检器鞘1、刀片2组成。活检器鞘1上部开口,可适应于不同大小的手指,活检器鞘1前端部为圆滑面,在活检器鞘1的下部前端面设有孔3,目的是容留指诊时肛管、直肠内的病变部位突入其内,刀片2插在活检器鞘1的下部。刀片2的前端面上设有带刀刃的孔4并与活检器鞘1下部前端面的孔3对应。直肠指诊时,如发现病变,即可使用本技术,在病变部位稍加用力,使病变部位突入活检器鞘1上的孔3内,此时抽动刀片2,即可将病变组织快速、准确切割,并容留在活检器前的孔内。达到留取活检的目的。采用本技术应用于临床检查可快捷、方便准确的对肛管、直肠疾病的活检,减少了病人因再次使用结肠镜检查而增加的麻烦、痛苦及昂贵的费用,可使病人得到及时的诊治。因此本技术是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快捷、准确的对直肠肛管疾病做出诊断并使患者减少痛苦、节约费用的一次性直肠指诊活检器,临床应用效果好。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权利要求1.一种一次性直肠指诊活检器,其特征在于它是由活检器鞘(1)、刀片(2)组成,活检器鞘(1)上部开口,活检器鞘(1)前端部为圆滑面,在活检器鞘(1)的下部前端面设有孔(3),刀片(2)插在活检器鞘(1)的下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直肠指诊活检器,其特征是刀片(2)的前端面上设有带刀刃的孔(4)并与活检器鞘(1)下部前端面的孔(3)对应。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一次性直肠指诊活检器,它是由活检器鞘(1)、刀片(2)组成,活检器鞘(1)上部开口,活检器鞘(1)前端部为圆滑面,在活检器鞘(1)的下部前端面设有孔(3),刀片(2)插在活检器鞘(1)的下部。采用本技术应用于临床检查可快捷、方便地对肛管、直肠疾病的活检,减少了病人因再次使用结肠镜检查而增加的麻烦、痛苦及昂贵的费用,可使病人得到及时的诊治。因此本技术是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及时、准确地对直肠肛管疾病做出诊断并使患者减少痛苦的一次性直肠指诊活检器。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文档编号A61B10/00GK2794444SQ20042009832公开日2006年7月12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13日专利技术者吴仕光, 万桂玲 申请人:吴仕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次性直肠指诊活检器,其特征在于:它是由活检器鞘(1)、刀片(2)组成,活检器鞘(1)上部开口,活检器鞘(1)前端部为圆滑面,在活检器鞘(1)的下部前端面设有孔(3),刀片(2)插在活检器鞘(1)的下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仕光万桂玲
申请(专利权)人:吴仕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