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丽飞专利>正文

一种机械零件浸油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7808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械零件浸油槽,包括旋转壳体、放置槽、通孔、升降油缸、连接座、旋转座、电机、油液循环机构、过滤网和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升降油缸的伸长使连接座整体上移使旋转壳体露出,而后通过电机带动旋转壳体整体旋转一定角度,从而便于将零件依次平放到对应的放置槽中,也就避免了零件之间出现碰撞,另外也能使零件全面浸泡在油液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设置的油液循环机构,能够使圆形槽中的油液循环流动,从而能够使油液与零件充分接触,同时也有助于将零件表面的杂质去除,也就提高了零件浸油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设置的过滤网和过滤套,能够对循环流动的油液进行过滤,从而确保了油液的质量,也就提高了零件浸油的质量。油的质量。油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械零件浸油槽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机械零件浸油槽。

技术介绍

[0002]机械加工零件在加工完成后,一般需要在其表面附着一层油膜,以起到防氧化、防锈、润滑的作用,该过程主要通过浸油装置进行;而为了提高浸油效率,目前主要的浸油装置通过设置笼子,将大量零件放入笼子后,将其下降至油液中浸泡,并采用翻滚、晃动等方式使零件的各个面与油液充分接触;但是,这种浸油方式会导致零件之间发生较强的碰撞,容易使零件表面产生伤痕,对于一些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不能采用此方式进行浸油,另外这种浸油方式由于零件集中放置在一起,从而使得零件部分位置很难充分与油液接触,也就影响了零件浸油处理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机械零件浸油槽,解决了现有的浸油方式会导致零件之间发生较强的碰撞,容易使零件表面产生伤痕,另外也会使得零件部分位置很难充分与油液接触,也就影响了零件浸油处理质量的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机械零件浸油槽,包括外壳和圆形槽,所述圆形槽设在外壳上侧中央内部,其创新点在于:还包括旋转壳体、放置槽、通孔、升降油缸、连接座、旋转座、电机、油液循环机构、过滤网和阀门;所述升降油缸为两个,两个所述升降油缸外部分别固定连接在外壳左右两侧内部,两个所述升降油缸上侧活塞杆端部分别与连接座底面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固定连接在连接座上侧中央;所述旋转座活动连接在连接座中央内部,所述旋转座上侧中心与电机下侧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壳体外部活动连接在圆形槽内部,所述旋转壳体顶部中央与旋转座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壳体一侧开设有数层放置槽,且放置槽底面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油液循环机构设在外壳内部以及旋转壳体上侧内部;所述过滤网固定连接在圆形槽下侧中央内部;所述阀门上侧入口与圆形槽下侧出口相连接,所述阀门下侧出口与油液循环机构下侧相连通。
[0005]作为优选,所述油液循环机构的具体结构包括内腔、出油孔、侧孔、环形槽、输油管、油泵、抽油管、过滤套和储油腔;所述内腔设在旋转壳体上侧内部,所述内腔底面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出油孔,所述内腔侧面开设有数个侧孔;所述环形槽开设在圆形槽上侧内壁上;所述储油腔设在外壳下侧内部,所述储油腔中央固定连接有过滤套;所述油泵固定连接在外壳左下侧内部,所述油泵上侧出口通过输油管与环形槽内部相连通,所述油泵下侧入口通过抽油管与储油腔左下侧相连通。
[0006]作为优选,所述抽油管下侧开口处设有过滤罩。
[0007]作为优选,所述电机为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
[0008]作为优选,所述阀门为电磁阀门。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0](1)本技术具有结构合理简单、生产成本低、安装方便,功能齐全,这里通过升降油缸的伸长使连接座整体上移使旋转壳体露出,而后通过电机带动旋转壳体整体旋转一定角度,从而便于将零件依次平放到对应的放置槽中,也就避免了零件之间出现碰撞,另外也能使零件全面浸泡在油液中。
[0011](2)本技术中设置的油液循环机构,能够使圆形槽中的油液循环流动,从而能够使油液与零件充分接触,同时也有助于将零件表面的杂质去除,也就提高了零件浸油的效果。
[0012](3)本技术中设置的过滤网和过滤套,能够对循环流动的油液进行过滤,从而确保了油液的质量,也就提高了零件浸油的质量。
[0013](4)本技术中设置的电机,能够带动旋转壳体整体缓慢旋转,从而有助于油液与零件充分接触,也就进一步提高了零件浸油处理的质量。
[0014]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油液循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1‑
外壳;2

圆形槽;3

旋转壳体;4

放置槽;5

通孔;6

升降油缸;7

连接座;8

旋转座;9

电机;10

油液循环机构;11

过滤网;12

阀门;101

内腔;102

出油孔;103

侧孔;104

环形槽;105

输油管;106

油泵;107

抽油管;108

过滤套;109

储油腔。
[0018]具体实施方式:
[0019]实施例1
[0020]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机械零件浸油槽,包括外壳1和圆形槽2,所述圆形槽2设在外壳1上侧中央内部,其创新点在于:还包括旋转壳体3、放置槽4、通孔5、升降油缸6、连接座7、旋转座8、电机9、油液循环机构10、过滤网11和阀门12;所述升降油缸6为两个,两个所述升降油缸6外部分别固定连接在外壳1左右两侧内部,两个所述升降油缸6上侧活塞杆端部分别与连接座7底面左右两侧固定连接,从而确保了连接座7整体升降的稳定性;所述电机9固定连接在连接座7上侧中央;所述旋转座8活动连接在连接座7中央内部,所述旋转座8上侧中心与电机9下侧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壳体3外部活动连接在圆形槽2内部,所述旋转壳体3顶部中央与旋转座8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壳体3一侧开设有数层放置槽4,且放置槽4底面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通孔5;所述油液循环机构10设在外壳1内部以及旋转壳体3上侧内部;所述过滤网11固定连接在圆形槽2下侧中央内部;所述阀门12上侧入口与圆形槽2下侧出口相连接,所述阀门12下侧出口与油液循环机构10下侧相连通。
[0021]实施例2
[0022]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机械零件浸油槽,包括外壳1和圆形槽2,所述圆形槽2设在外壳1上侧中央内部,其创新点在于:还包括旋转壳体3、放置槽4、通孔5、升降油缸6、连接座7、旋转座8、电机9、油液循环机构10、过滤网11和阀门12;所述升降油缸6为两个,两个所述升降油缸6外部分别固定连接在外壳1左右两侧内部,两个所述升降油缸6上侧活塞杆端部分别与连接座7底面左右两侧固定连接,从而确保了连接座7整体升降的稳定性;所述电机9固定连接在连接座7上侧中央;所述旋转座8活动连接在连接
座7中央内部,所述旋转座8上侧中心与电机9下侧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壳体3外部活动连接在圆形槽2内部,所述旋转壳体3顶部中央与旋转座8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壳体3一侧开设有数层放置槽4,且放置槽4底面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通孔5;所述油液循环机构10设在外壳1内部以及旋转壳体3上侧内部;所述过滤网11固定连接在圆形槽2下侧中央内部;所述阀门12上侧入口与圆形槽2下侧出口相连接,所述阀门12下侧出口与油液循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零件浸油槽,包括外壳(1)和圆形槽(2),所述圆形槽(2)设在外壳(1)上侧中央内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转壳体(3)、放置槽(4)、通孔(5)、升降油缸(6)、连接座(7)、旋转座(8)、电机(9)、油液循环机构(10)、过滤网(11)和阀门(12);所述升降油缸(6)为两个,两个所述升降油缸(6)外部分别固定连接在外壳(1)左右两侧内部,两个所述升降油缸(6)上侧活塞杆端部分别与连接座(7)底面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电机(9)固定连接在连接座(7)上侧中央;所述旋转座(8)活动连接在连接座(7)中央内部,所述旋转座(8)上侧中心与电机(9)下侧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壳体(3)外部活动连接在圆形槽(2)内部,所述旋转壳体(3)顶部中央与旋转座(8)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壳体(3)一侧开设有数层放置槽(4),且放置槽(4)底面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通孔(5);所述油液循环机构(10)设在外壳(1)内部以及旋转壳体(3)上侧内部;所述过滤网(11)固定连接在圆形槽(2)下侧中央内部;所述阀门(12)上侧入口与圆形槽(2)下侧出口相连接,所述阀门(12)下侧出口与油液循环机构(10)下侧相连通。2.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丽飞
申请(专利权)人:张丽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