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中打式术用输尿管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7438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5 17:54
公开了一种吸中打式术用输尿管镜,其中,所述吸中打式术用输尿管镜包括:管镜主体、可操作地设置于所述管镜主体的操作部,以及,碎石机构。所述管镜主体包括管结构主体和在所述管结构主体内从所述前端部延伸至所述后端部的吸引通道,所述吸引通道具有位于所述前端部的吸引口。所述碎石机构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管结构主体内以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当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碎石机构的切割头伸出所述吸引口,用于击打结石,当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碎石机构的切割头回缩至所述吸引口,用于击打堵塞于所述吸引口的碎石。所述吸中打式术用输尿管镜通过“吸中打”的方式避免被击碎的结石在吸引口发生堵塞。被击碎的结石在吸引口发生堵塞。被击碎的结石在吸引口发生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中打式术用输尿管镜


[0001]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吸中打式术用输尿管镜。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输尿管镜被广泛应用于泌尿系结石疾病的治疗中。具体地,输尿管镜能够自尿道口伸入至输尿管或者肾脏内,医疗工作者可利用输尿管镜配合图像采集设备、照明设备等设备观察肾脏内的情况并击碎目标位置的结石。
[0003]在实际应用中,在通过输尿管镜击打结石的过程中,当结石的尺寸较大时,传统的输尿管镜将结石击碎至等效直径为2mm左右的碎石后难以对其进行粉末化,并且,难以将碎石通过有效的导出机构导出患者体外。因此,通过传统的输尿管镜将结石击碎后,60%

90%的碎石残留于肾脏内,并难以依靠自然排出的方式及时排出体外,这导致碎石的排出率较低。残留的碎石可能在输尿管中形成石街堵塞输尿管,碎石残留是导致结石复发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0004]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能够导出碎石的输尿管镜设计方案被提出。在该设计方案中,输尿管镜设置有碎石排出机构,以将碎石及时排出至体外。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碎石容易在输尿管镜的排出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中打式术用输尿管镜,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前端部和后端部的管镜主体、可操作地耦接于所述管镜主体的后端部的操作部,以及,碎石机构;所述管镜主体包括:管结构主体;在所述管结构主体内从所述后端部延伸至所述前端部的至少一灌注通道,所述至少一灌注通道具有位于所述前端部的至少一灌注口;以及,在所述管结构主体内从所述前端部延伸至所述后端部的吸引通道,所述吸引通道具有位于所述前端部的吸引口;所述碎石机构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管结构主体内以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当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碎石机构的切割头伸出所述吸引口,用于击打结石,当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碎石机构的切割头回缩至所述吸引口,用于击打堵塞于所述吸引口的碎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中打式术用输尿管镜,其中,所述管镜主体进一步包括连通于所述吸引通道的碎石通道,所述碎石机构可伸缩地设置于所述碎石通道,当所述碎石机构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切割头通过所述碎石通道伸入至所述吸引通道以伸出所述吸引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中打式术用输尿管镜,其中,所述碎石通道,包括:主体段和延伸于所述主体段和所述吸引通道之间的连通段,所述连通段连通于所述吸引通道和所述主体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中打式术用输尿管镜,其中,所述连通段的中心轴与所述吸引通道的中心轴之间的夹角范围为0
°‑
45
°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中打式术用输尿管镜,其中,所述管结构主体具有前端面和外周面,所述吸引口形成于所述前端面,所述管结构主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跃单剑陈卿业吴海良方立王路强黄俊俊谢国海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