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流驱动型发光显示装置中,实现对开关元件的老化的遏制。同时,还实现耗电量的降低。为此,在开关元件的源极端子与漏极端子之间施加交流电压或交流电流,并在发光元件的第1端子与第2端子之间施加直流电压或直流电流。其实现方法是,将每隔规定时间周期反相的电压施加于反向平行配置的2个发光元件、反向平行配置的发光元件和整流子、或全波整流电路。这时,整流子由薄膜晶体管、PN结或PIN结构成,并与原有的开关元件同时形成。(*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备有薄膜晶体管的有机电致发光(以下,称有机EL)元件等电流驱动型发光显示装置,尤其是实现老化遏制或同时实现老化遏制及耗电量降低的技术。用图16、图17和图18来说明现有的备有薄膜晶体管的有机EL等电流驱动型发光显示装置的动作。图16是现有的备有薄膜晶体管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一个象素的等效电路图,图17是表示现有的备有薄膜晶体管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矩阵结构的等效电路图,图18是现有的备有薄膜晶体管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驱动电压图。备有数据线112、源极端子侧连接于数据线112而栅电极连接于扫描线111的第1开关元件(以下,称开关薄膜晶体管)121、一个端子连接于开关薄膜晶体管121的漏极端子侧的存储电容器的保持电极113、栅极端子连接于开关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端子且源极端子连接于第1馈电线114的第2开关元件(以下,称电流薄膜晶体管)122、及一个端子连接于电流薄膜晶体管的漏极端子且另一个端子连接于第2馈电线的有机EL元件135。开关薄膜晶体管121,根据扫描线111的电位控制数据线112与保持电极113的导通。即,根据扫描电位211控制信号电位212与保持电位213的导通。此外,这里,开关薄膜晶体管121是n沟道型薄膜晶体管,但也可以采用p沟道型薄膜晶体管。在该情况下,扫描电位211的高电位和低电位与本实施例相反。对于构成显示状态的象素,信号电位212为高电位,并使保持电位213保持该高电位。对于构成非显示状态的象素,信号电位212为低电位,并使保持电位213保持该低电位。电流薄膜晶体管122,根据保持电极113的电位控制第1馈电线114与象素电极115的导通。即,根据保持电位213控制第1馈电线电位214与象素电位215的导通。此外,这里,电流薄膜晶体管122是n沟道型薄膜晶体管,但也可以采用p沟道型薄膜晶体管。在该情况下,信号电位212的高电位和低电位与本实施例相反。对于构成显示状态的象素,由于保持电位213为高电位,所以使第1馈电线114与象素电极115导通,对于构成非显示状态的象素,由于保持电位213为低电位,所以将第1馈电线114与象素电极115切断对于构成显示状态的象素,电流从第1馈电线114通过电流薄膜晶体管122、象素电极115流到第2馈电线116,并使有机EL元件135发光。对于构成非显示状态的象素,没有电流流过,因而不发光。由于第1馈电线电位214呈高于第2馈电线电位216的高电位,所以,所流过的电流的方向是从第1馈电线114经电流薄膜晶体管122、象素电极115、有机EL元件135流向第2馈电线116。另外,薄膜晶体管有机EL显示装置的动作,实际上并不象以上所述那么简单,而是根据更为复杂的电压和电流的关系进行动作,但从近似和定性上看,以上说明还是成立的。图19是现有例的备有薄膜晶体管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断面图,图20是现有的备有薄膜晶体管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俯视图。图19的断面A-A″,与图20的断面A-A′相对应。在有机EL元件135中,电流从有机EL元件的高电位侧电极165通过有机EL元件的发光材料155流向有机EL元件的低电位侧电极175。这里,作为有机EL元件的发光材料155采用了PPV、作为有机EL元件的高电位侧电极165采用了ITO、作为有机EL元件的低电位侧电极175采用了A1,但也可以采用其他材料。在现有例中,在开关薄膜晶体管121的源极端子与漏极端子之间施加交流电压,并流过交流电流,但在电流薄膜晶体管122的源极端子与漏极端子之间施加直流电压,并流过直流电流。这是由于为提高有机EL元件135的发光效率而采用了使高电位测材料和低电位材料最佳化的非对称结构、并通过施加直流电压使其流过直流电流而发光。但是,当不仅对有机EL元件而且对薄膜晶体管也施加直流电压或流过直流电流时,将使薄膜晶体管发生急剧的老化。另一方面,在电流薄膜晶体管122的源极端子与漏极端子之间也可以施加交流电压,但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有机EL元件135具有整流作用,所以,在有机EL元件135中将不是流过交流电流,而只是流过单向电流。即,在某个方向上,有机EL元件135发光,而在另一方向上,有机EL元件135则不发光,所以使发光效率降低了。因此,当施加直流电压并流过直流电流时,为了获得同样的发光量,必然使耗电量增大。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备有薄膜晶体管的有机EL显示装置等电流驱动型发光显示装置中遏制薄膜晶体管等开关元件的老化。另一目的是在遏制薄膜晶体管等开关元件的老化的同时提高发光效率并降低耗电量。为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第1部分,形成多条扫描线和多条数据线,并以与上述扫描线和上述数据线的各交点相对应的方式形成薄膜晶体管和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端子与漏极端子之间施加交流电压,并在上述发光元件的第1端子与第2端子之间施加直流电压。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1部分,可以遏制薄膜晶体管因直流电流而引起的老化,同时提高发光元件的发光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第2部分,形成多条扫描线和多条数据线,并以与上述扫描线和上述数据线的各交点相对应的方式形成薄膜晶体管和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端子与漏极端子之间流过交流电流,在上述发光元件的第1端子与第2端子之间流过直流电流。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2部分,可以遏制薄膜晶体管因直流电流而引起的老化,同时提高发光元件的发光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第3部分的电流驱动型发光显示装置,形成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第1馈电线及第2馈电线,并具有与上述扫描线和上述数据线的各交点对应的第1开关元件、第2开关元件、存储电容器、象素电极及发光元件,上述第1开关元件根据上述扫描线的电位控制上述数据线与上述存储电容器的导通,上述第2开关元件根据上述存储电容器的电位控制上述第1馈电线与上述象素电极的导通,从而控制流过位于上述象素电极与上述第2馈电线之间的上述发光元件的电流,该电流驱动型发光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光元件中,使借助于从上述象素电极流向上述第2馈电线的电流而发光的第1发光元件与借助于从上述第2馈电线流向上述象素电极的电流而发光的第2发光元件并联配置。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3部分,当第1馈电线与第2馈电线的电位每隔规定时间反相时,在第2开关元件的源极端子与漏极端子之间施加交流电压并流过交流电流。于是,可以遏制第2开关元件因直流电压或直流电流而引起的老化,同时能使第1发光元件和第2发光元件中的任何一个发光,所以,可以降低耗电量,而不会使效率降低。本专利技术的第4部分的电流驱动型发光显示装置,形成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第1馈电线及第2馈电线,并具有与上述扫描线和上述数据线的各交点对应的第1开关元件、第2开关元件、存储电容器、象素电极及发光元件,上述第1开关元件根据上述扫描线的电位控制上述数据线与上述存储电容器的导通,上述第2开关元件根据上述存储电容器的电位控制上述第1馈电线与上述象素电极的导通,从而控制流过位于上述象素电极与上述第2馈电线之间的上述发光元件的电流,该电流驱动型发光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将上述发光元件和整流子并联配置在上述象素电极与上述第2馈电线之间,上述发光元件借助于从上述象素电极流向上述第2馈电线的电流而发光,上述整流子的构成方式是使电流从上述第2馈电线流向上述象素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与所述各扫描线及所述各数据线的交点对应形成的多个像素,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像素包括发光元件、以及控制流向所述发光元件的电流的晶体管,所述发光元件通过像素电极与所述晶体管连接,并借助于 流向所述发光元件的直流电流而发光,在所述晶体管中,在第1期间,电流从该晶体管的源极端子和漏极端子中的一者流向另一者;在第2期间,在所述源极端子和所述漏极端子间流过与第1期间反方向的电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村睦,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