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器顶端连接板,属于车辆配件技术领域,包括上盖板和橡胶环,所述上盖板中心位置具有圆形凸台,橡胶环粘接在圆形凸台顶端,所述橡胶环包括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第一环体的外直径与车身通孔的直径相同,第一环体的高度不小于车身通孔的高度,第二环体连接在第一环体的下端,第二环体的外直径大于车身通孔的直径;通过橡胶环的第一环体封堵车身通孔与减震器顶端连接板之间存在的缝隙,防止泥水从缝隙进入减震器顶端连接板内,避免泥水影响减震器顶端连接板的正常工作。作。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器顶端连接板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减震器顶端连接板。
技术介绍
[0002]减震器顶端连接板是车辆用减震器的配件,其主要功能是连接车辆悬架与车身,用于传递载荷和衰减震动。
[0003]减震器顶端连接板通过螺栓与车身连接,车身上具有车身通孔,现有车身通孔与减震器顶端连接板之间存在缝隙,可能存在泥水从缝隙进入减震器顶端连接板内,进而影响减震器顶端连接板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衬套加工方法。
[0005]一种减震器顶端连接板,包括上盖板和橡胶环,所述上盖板中心位置具有圆形凸台,橡胶环粘接在圆形凸台顶端,所述橡胶环包括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第一环体的外直径与车身通孔的直径相同,第一环体的高度不小于车身通孔的高度,第二环体连接在第一环体的下端,第二环体的外直径大于车身通孔的直径。
[0006]优选地,所述上盖板还具有若干凸肋,所述圆形凸台顶端所在平面高于凸肋顶端所在平面,相邻两个凸肋之间形成有凹槽,所述若干凸肋呈环形阵列均匀环绕在圆形凸台的外周面上,第二环体的外周面上连接有橡胶垫块,橡胶垫块位于凹槽内。
[0007]优选地,所述橡胶垫块顶端所在平面高于凸肋顶端所在平面。
[0008]优选地,所述橡胶垫块覆盖整个凹槽。
[0009]优选地,所述橡胶垫块上具有缺口。
[0010]优选地,所述凸肋的数量为三个,凹槽的数量为三个,橡胶垫块的数量为三个。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环体的顶部具有圆角。
[0012]优选地,所述第二环体的底部具有与圆形凸台顶部配合的弧面。
[0013]本技术中,所提出的减震器顶端连接板包括上盖板和橡胶环,通过橡胶环的第一环体封堵车身通孔与减震器顶端连接板之间存在的缝隙,防止泥水从缝隙进入减震器顶端连接板内,避免泥水影响减震器顶端连接板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减震器顶端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上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减震器顶端连接板与车身安装示意图。
[0017]图4为原减震器顶端连接板与车身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所示,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减震器顶端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9]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减震器顶端连接板,包括上盖板100和橡胶环200,上盖板100中心位置具有圆形凸台110,橡胶环200粘接在圆形凸台110顶端,橡胶环200包括第一环体210和第二环体220,第一环体210的外直径与车身通孔的直径相同,第一环体210的高度不小于车身通孔的高度,第二环体220连接在第一环体210的下端,第二环体220的外直径大于车身通孔的直径。凸肋120的数量为三个,凹槽130的数量为三个,橡胶垫块230的数量为三个。车辆悬挂结构包括减震弹簧、减震杆和减震器顶端连接板,减震器顶端连接板一端通过螺栓400与车身300连接,减震器顶端连接板另一端连接减震弹簧和减震杆。减震器顶端连接板通过螺栓400与车身300连接,车身300上具有车身通孔310,车身通孔310与减震器顶端连接板之间存在缝隙500,如图4所示,存在泥水从缝隙500进入减震器顶端连接板内部,进而影响减震器顶端连接板的正常工作。
[0020]本方案所提出的减震器顶端连接板与车身300通过螺栓400安装,橡胶环200的第一环体210封堵车身通孔310与减震器顶端连接板之间存在的缝隙500,如图3所示,防止泥水从缝隙500进入减震器顶端连接板内,避免泥水影响减震器顶端连接板的正常工作。其中,第一环体210的外直径与车身通孔的直径相同,第一环体210的高度不小于车身通孔的高度,第二环体220连接在第一环体210的下端,第二环体220的外直径大于车身通孔310的直径,使得第一环体210包覆车身通孔310,第二环体220包覆车身300局部,当减震器顶端连接板与车身300安装时,提高第一环体210与车身通孔310之间的密封效果。
[0021]如图1和图2所示,上盖板100还具有若干凸肋120,圆形凸台110顶端所在平面高于凸肋120顶端所在平面,相邻两个凸肋120之间形成有凹槽130,若干凸肋120呈环形阵列均匀环绕在圆形凸台110的外周面上,第二环体220的外周面上连接有橡胶垫块230,橡胶垫块230位于凹槽130内。当减震器顶端连接板与车身300安装时,车身300与凹槽130内壁压紧橡胶垫块230,橡胶垫块230用于降低上盖板100的部分震动,橡胶垫块230具有减震效果,降低噪音产生。
[0022]为进一步压紧橡胶垫块230,橡胶垫块230顶端所在平面高于凸肋120顶端所在平面,压紧的橡胶垫块230进一步降低上盖板100的震动,提高橡胶垫块230减震效果,降低噪音产生。
[0023]如图1和图2所示,橡胶垫块230覆盖整个凹槽130,扩大橡胶垫块230与凹槽130内壁的接触面,以提高橡胶垫块230降低上盖板100的部分震动的效果,提高橡胶垫减震效果,降低噪音产生。
[0024]如图1所示,橡胶垫块230上具有缺口240。当减震器顶端连接板与车身300安装时,减震器顶端连接板与车身300挤压橡胶垫块230,缺口240用于释放橡胶垫块230的部分应力。
[0025]第一环体210的顶部具有圆角。当减震器顶端连接板与车身300安装时,第一环体210的圆角方便第一环体210滑入车身通孔310内,方便安装。
[0026]第二环体220的底部具有与圆形凸台110顶部配合的弧面,使得第二环体220与圆形凸台110之间更贴合,避免泥水进入第二环体220与圆形凸台110之间。
[0027]本实施中,所提出的减震器顶端连接板包括上盖板100和橡胶环200,通过橡胶环
200的第一环体210封堵车身通孔310与减震器顶端连接板之间存在的缝隙500,防止泥水从缝隙500进入减震器顶端连接板内,避免泥水影响减震器顶端连接板的正常工作。
[0028]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器顶端连接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板(100)和橡胶环(200),所述上盖板(100)中心位置具有圆形凸台(110),橡胶环(200)粘接在圆形凸台(110)顶端,所述橡胶环(200)包括第一环体(210)和第二环体(220),第一环体(210)的外直径与车身通孔的直径相同,第一环体(210)的高度不小于车身通孔的高度,第二环体(220)连接在第一环体(210)的下端,第二环体(220)的外直径大于车身通孔的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顶端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100)还具有若干凸肋(120),所述圆形凸台(110)顶端所在平面高于凸肋(120)顶端所在平面,相邻两个凸肋(120)之间形成有凹槽(130),所述若干凸肋(120)呈环形阵列均匀环绕在圆形凸台(110)的外周面上,第二环体(220)的外周面上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以发,董晓峰,梁凯,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鼎封橡胶减震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