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丁梦希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风速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7080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风速仪,属于风速测量技术领域,其包括风速仪本体,所述风速仪本体顶部的中心处转动连接有主轴,所述风速仪本体顶部的中间处安装有储油盒,所述主轴的顶端装配有过油罐,所述过油罐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部与风速仪本体外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各个相关零部件的内部开设聚油槽、下油槽、疏导槽和输油槽,在保障润滑油能够流经每个轴承内部的同时,也能够使得其流淌路径完全处于暗处,降低润滑油与空气中的灰尘和杂质接触的几率,减小空气中的灰尘和杂质对润滑油使用寿命的影响,且通过润滑油的循环流动,既能够提高对轴承内部的清洁效果,又能够提高润滑效果。又能够提高润滑效果。又能够提高润滑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风速仪


[0001]本技术涉及风速测量
,具体为一种新型风速仪。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风速仪是检测风速最常用的仪器,其主要由风杯、与风杯过盈连接的旋转轴以及设置在风速仪外壳内部的风速检测装置组成。风速仪在使用时,将其固定在户外高处,检测风速时是由风吹动风杯,然后带动与风杯过盈连接的旋转轴转动,再由风速检测装置将风速仪的转动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从而得到风速值。
[0003]现有专利(CN217133200U)公开了一种新型风速仪,该装置可以通过储油杯、储油棉块和槽盒等部件之间的配合使用,能够自上而下的对风速仪的轴承或者转动连接处进行润滑,避免因灰尘和杂质积累,或出现锈蚀而出现转动卡滞不畅的问题。在上述现有技术中,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其润滑油流经的部分路线是长时间暴露在空气环境中的,增加了润滑油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再加上润滑油自身的粘附性,使得空气中的灰尘和杂质易粘附到润滑油上,致使润滑油的使用寿命较短,需要频繁的更换,增加后期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新型风速仪,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润滑油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较大,而易粘附更多的灰尘和杂质,减短了润滑油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风速仪,包括风速仪本体,所述风速仪本体顶部的中心处转动连接有主轴,所述风速仪本体顶部的中间处安装有储油盒,所述主轴的顶端装配有过油罐,所述过油罐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部与风速仪本体外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风速仪本体的顶部装配有输油部件。
[0007]所述输油部件包括固定安装在风速仪本体顶部的输油泵,所述输油泵的输出端通过输油管与过油罐的内部连通,所述主轴外壁的顶端套装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外壁螺纹连接在过油罐的底部,所述储油盒和连接块的顶部均开设有轴承槽,所述轴承槽内壁的底部开设有聚油槽,两个所述聚油槽内壁的底部分别开设有输油槽和下油槽,所述主轴外壁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封挡环,所述封挡环顶部的边缘处沿其周向开设有防漏槽,所述主轴的内部沿其轴向开设有疏导槽。
[0008]进一步地,所述过油罐的底部对称设置有弹性出油口,所述弹性出油口的材质为弹性橡胶。
[0009]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出油口的下出口处于其中一个轴承槽的正上方,且弹性出油口的形状为漏斗形。
[0010]进一步地,所述疏导槽的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两个分支口,上方所述分支口内部的顶端与防漏槽的内部连通。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主轴的外壁设置有遮挡罩,所述遮挡罩的整体形状为伞状。
[0012]进一步地,所述输油泵的输出端通过导管与储油盒的内部连通,所述输油槽内部的底端与储油盒内部的一侧连通。
[0013]进一步地,所述主轴外壁的中间处沿其周向等距安装有风杯,所述风杯处于支撑架的内部。
[0014]进一步地,所述风速仪本体底部的中间处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外壁的底端螺纹连接有安装座。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以上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存在以下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通过在各个相关零部件的内部开设聚油槽、下油槽、疏导槽和输油槽,在保障润滑油能够流经每个轴承内部的同时,也能够使得其流淌路径完全处于暗处,避免其暴露在外界环境中,降低润滑油与空气中的灰尘和杂质接触的几率,减小空气中的灰尘和杂质对润滑油使用寿命的影响,且润滑油能够通过输油部件的输送,使其在过油罐和储油盒之间循环流动,提高润滑油的润滑效果,并利用循环流动的润滑油对需要润滑的部件进行清洁,降低磨损产生的碎屑与气流携带的少量杂质和灰尘对轴承转动的影响,从而提高风速仪本体的数据测量精准性。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局部主视剖面图;
[0020]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21]图4为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
[0022]图5是本技术中封挡环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中:
[0024]1、支撑柱;2、风速仪本体;3、支撑架;4、过油罐;5、储油盒;6、主轴;7、风杯;8、安装座;9、输油部件;901、输油泵;902、输油管;903、弹性出油口;904、连接块;905、轴承槽;906、聚油槽;907、下油槽;908、输油槽;909、疏导槽;910、封挡环;911、防漏槽;912、遮挡罩。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6]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新型风速仪,包括风速仪本体2,风速仪本体2顶部的中心处转动连接有主轴6,风速仪本体2顶部的中间处安装有储油盒5,储油盒5顶部的中心处为圆形通孔,且储油盒5顶部的边缘处设置有加注口,加注口的开口较大,主轴6的底端穿过储油盒5顶部的圆形通孔内部并与风速仪本体2的顶部转动连接,主轴6的顶端装配有过油罐4,过油罐4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架3,支撑架3的底部与风速仪本体2外壁的顶部固定连接,风速仪本体2的顶部装配有输油部件9;
[0027]输油部件9包括固定安装在风速仪本体2顶部的输油泵901,输油泵901与风速仪本
体2内部的电源电性连接,输油泵901的输出端通过输油管902与过油罐4的内部连通,输油管902的外壁通过卡箍与支撑架3一侧的经线支架固定连接,主轴6外壁的顶端套装有连接块904,连接块904的外壁螺纹连接在过油罐4的底部,储油盒5和连接块904的顶部均开设有轴承槽905,轴承槽905的内部过盈装配有圆柱滚子轴承,主轴6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过盈装配在两个圆柱滚子轴承的内圈内部,轴承槽905内壁的底部开设有聚油槽906,聚油槽906的形状为环形,两个聚油槽906内壁的底部分别开设有输油槽908和下油槽907,主轴6外壁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封挡环910,连接块904的底部设置有与封挡环910的形状和大小相配合的安装槽,封挡环910顶部的边缘处沿其周向开设有防漏槽911,下油槽907内部的底端与防漏槽911内部的顶部连通,主轴6的内部沿其轴向开设有疏导槽909。
[0028]根据图2、4所示,本实施例中,过油罐4的底部对称设置有弹性出油口903,弹性出油口903的材质为弹性橡胶,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输油泵901将储油盒5内部的润滑油通过输油管902输送到过油罐4的内部,当过油罐4内部的压力使得弹性出油口903发生弹性形变,使得其下出口张大,就可使得润滑油流向连接块904顶部的轴承槽905的内部,并流经圆柱滚子轴承的内部,然后流向此轴承槽905底部的聚油槽906的内部,接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风速仪,包括风速仪本体(2),所述风速仪本体(2)顶部的中心处转动连接有主轴(6),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速仪本体(2)顶部的中间处安装有储油盒(5),所述主轴(6)的顶端装配有过油罐(4),所述过油罐(4)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架(3),所述支撑架(3)的底部与风速仪本体(2)外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风速仪本体(2)的顶部装配有输油部件(9);所述输油部件(9)包括固定安装在风速仪本体(2)顶部的输油泵(901),所述输油泵(901)的输出端通过输油管(902)与过油罐(4)的内部连通,所述主轴(6)外壁的顶端套装有连接块(904),所述连接块(904)的外壁螺纹连接在过油罐(4)的底部,所述储油盒(5)和连接块(904)的顶部均开设有轴承槽(905),所述轴承槽(905)内壁的底部开设有聚油槽(906),两个所述聚油槽(906)内壁的底部分别开设有输油槽(908)和下油槽(907),所述主轴(6)外壁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封挡环(910),所述封挡环(910)顶部的边缘处沿其周向开设有防漏槽(911),所述主轴(6)的内部沿其轴向开设有疏导槽(90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风速仪,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梦希
申请(专利权)人:丁梦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