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离层注浆管路互通转换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离层注浆
,具体涉及一种离层注浆管路互通转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离层注浆技术是充分利用两侧煤柱和上覆关键层,形成“覆岩关键层——隔离煤柱——离层压实区”的整体减沉结构,其关键是找到合适的离层空间,并通过高压管路向离层中注入液体浆液,上托下压,增大离层空间形成规模,并待浆液“砂水”分离后,由沉淀下来的骨料充填离层区,从而实现减沉的目的。因此,保证各注浆泵稳定运行,保证注浆管路顺畅送浆,在个别管段或泵体出现故障时能够确保浆液输送稳定是项目成功的关键之一。
[0003]目前,传统技术中的离层注浆一般都是采用“一泵一管路”的方式布置注浆管路,管路之间、注浆泵之间无联通转换装置,实际使用中容易发生泵修则对应管路不能用或者管路漏水而泵不能用的问题;而且,较多的管路还会增大材料成本投入和接头维护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离层注浆管路互通转换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层注浆管路互通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注入管路一(1)和注入管路二(2),所述注入管路一(1)的入口和所述注入管路二(2)的入口之间通过双向联通管路(3)连通;所述双向联通管路(3)、所述注入管路一(1)上对应其出口与所述注入管路一(1)和所述双向联通管路(3)连通处之间的部位以及所述注入管路二(2)上对应其出口与所述注入管路二(2)和所述双向联通管路(3)连通处之间的部位上分别固定安装有转换阀门(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层注浆管路互通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管路一(1)和所述注入管路二(2)分别为直形管路,且所述注入管路一(1)和所述注入管路二(2)平行分布,所述双向联通管路(3)垂直于所述注入管路一(1)和所述注入管路二(2)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层注浆管路互通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管路一(1)的管径小于所述注入管路二(2)的管径。4.根据权利要求1
‑
3任一项所述的离层注浆管路互通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注入泵组一,所述注入泵组一通过接泵管路一(5)与所述注入管路一(1)的入口连通,且所述双向联通管路(3)位于所述接泵管路一(5)与所述注入管路一(1)的出口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层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军辉,秦立涛,赵福森,张现辉,王东喜,刘钰鑫,姚波,马占伟,韩暖,周莹,李东雪,郭亚楠,范增修,
申请(专利权)人: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邢东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