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6859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空气压缩机,包括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机架,空气压缩机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进气组件,进气组件顶部的一侧固定连通有进气口,进气组件顶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流速板,流速板的顶部固定连通有流通管,机架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缓冲底座,缓冲底座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缓冲底座内腔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导电座,电动伸缩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顶升板。上述方案中,利用流速板及其内部装置的相互配合,能够通过流通管将风快速输送到进气组件中,以便对空气压缩机进行进风散热,且设置马达和转动扇叶等装置,能够加快其传导空气的流速,增加导风性和散热性,提高设备安全性。提高设备安全性。提高设备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压缩机


[0001]本技术涉及空气压缩设备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空气压缩机。

技术介绍

[0002]空气压缩机是一种用以压缩气体的设备,空气压缩机与水泵构造类似,大多数空气压缩机是往复活塞式,旋转叶片或旋转螺杆,离心式压缩机是非常大的应用程序。
[0003]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一些缺点,如:现有的空气压缩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其工作会产生较高的温度,会在空气压缩机上开设进气口和排气口用以空气流通散热,而现有的进气口的气体流速较慢,导致空气压缩机内部散热效率低,不利于设备的安全使用,影响使用效果,此外现有的空气压缩机内部元件工作会带动整体产生一定程度的震动,而震动会导致其底部不稳定,易造成设备底部与地面之间产生摩擦损坏,降低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空气压缩机,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空气压缩机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空气压缩机,包括空气压缩机,所述空气压缩机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机架,所述空气压缩机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进气组件,所述进气组件顶部的一侧固定连通有进气口,所述进气组件顶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流速板,所述流速板的顶部固定连通有流通管;
[0006]所述机架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缓冲底座,所述缓冲底座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缓冲底座内腔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导电座,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顶升板,所述顶升板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滑动轮,所述缓冲底座内腔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弹性缓冲件,所述缓冲底座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防滑胶座,所述缓冲底座的底面开设有底槽。
[0007]其中,所述流速板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通风孔,所述流速板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导电座,所述流速板顶面的中部固定连通有连接管口,所述流速板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马达,所述马达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扇叶,所述流速板内腔的顶部焊接有焊接杆,所述焊接杆的底部焊接有固定套环,所述固定套环的内部固定套接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底部固定连通有接风漏斗,所述流速板内腔的顶部固定连通有导流漏斗,所述流速板顶面的中部开设有连通口。
[0008]其中,所述流通管的一端通过进气口固定连通在进气组件的内部,所述流通管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口固定连通在流速板的内部。
[0009]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座的输出端与马达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转动扇叶安装位置位于接风漏斗的正下方,且两者之间相距范围为一厘米至一点五厘米。
[0010]其中,所述输送管的一端固定连通在导流漏斗的底部,所述导流漏斗的顶部通过连通口与连接管口的底部相互连通。
[0011]其中,所述第二导电座的输出端与电动伸缩杆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底槽开设的面积大小与顶升板的面积大小相适配。
[0012]其中,所述缓冲底座和防滑胶座的材质均为塑胶材料,所述防滑胶座的底部开设有防滑纹。
[0013]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1、上述方案中,利用流速板及其内部装置的相互配合,能够通过流通管将风快速输送到进气组件中,以便对空气压缩机进行进风散热,且设置马达和转动扇叶等装置,能够加快其传导空气的流速,增加导风性和散热性,提高设备安全性;
[0015]2、上述方案中,设置缓冲底座、弹性缓冲件和防滑胶座能够在空气压缩机工作时,进行底部的缓冲防护,减小空气压缩机产生的震动力对底部造成损坏,同时防止空气压缩机的底部与地面之间产生摩擦,防止底部损坏及发生位置偏移。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流速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流速板立体装配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缓冲底座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缓冲底座立体装配图。
[0021][附图标记][0022]1、空气压缩机;2、机架;3、进气组件;4、进气口;5、流速板;6、流通管;7、缓冲底座;51、通风孔;52、第一导电座;53、连接管口;54、马达;55、转动扇叶;56、焊接杆;57、固定套环;58、输送管;59、接风漏斗;591、导流漏斗;592、连通口;71、电动伸缩杆;72、第二导电座;73、顶升板;74、弹性缓冲件;75、防滑胶座;76、底槽;77、滑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24]实施例1:
[0025]如附图1至附图3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空气压缩机,包括空气压缩机1,所述空气压缩机1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机架2,所述空气压缩机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进气组件3,所述进气组件3顶部的一侧固定连通有进气口4,所述进气组件3顶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流速板5,所述流速板5的顶部固定连通有流通管6,所述流速板5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通风孔51,所述流速板5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导电座52,所述流速板5顶面的中部固定连通有连接管口53,所述流速板5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马达54,所述马达5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扇叶55,所述流速板5内腔的顶部焊接有焊接杆56,所述焊接杆56的底部焊接有固定套环57,所述固定套环57的内部固定套接有输送管58,所述输送管58的底部固定连通有接风漏斗59,所述流速板5内腔的顶部固定连通有导流漏斗591,所述流速板5顶面的中部开
设有连通口592,所述流通管6的一端通过进气口4固定连通在进气组件3的内部,所述流通管6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口53固定连通在流速板5的内部,所述第一导电座52的输出端与马达5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转动扇叶55安装位置位于接风漏斗59的正下方,且两者之间相距范围为一厘米至一点五厘米,所述输送管58的一端固定连通在导流漏斗591的底部,所述导流漏斗591的顶部通过连通口592与连接管口53的底部相互连通。
[0026]有益性,当空气压缩机1在工作时内部产生较高温度后,可利用第一导电座52通电控制马达54启动,通过马达54的马达轴转动带动转动扇叶55转动,使得转动扇叶55转动吹风,且吹出的风通过接风漏斗59和输送管58输送到导流漏斗591中,再通过导流漏斗591和连接管口53将风输送到流通管6的内部,再通过流通管6将风快速输送到进气组件3中,以便对空气压缩机1进行进风散热,且设置马达54和转动扇叶55等装置,能够加快其传导空气的流速,增加导风性和散热性,提高设备安全性。
[0027]实施例2:
[0028]如附图4至附图5所示:所述机架2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缓冲底座7,所述缓冲底座7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71,所述缓冲底座7内腔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导电座72,所述电动伸缩杆7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顶升板73,所述顶升板73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空气压缩机,包括空气压缩机(1),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压缩机(1)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机架(2),所述空气压缩机(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进气组件(3),所述进气组件(3)顶部的一侧固定连通有进气口(4),所述进气组件(3)顶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流速板(5),所述流速板(5)的顶部固定连通有流通管(6);所述机架(2)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缓冲底座(7),所述缓冲底座(7)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71),所述缓冲底座(7)内腔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导电座(72),所述电动伸缩杆(7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顶升板(73),所述顶升板(73)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滑动轮(77),所述缓冲底座(7)内腔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弹性缓冲件(74),所述缓冲底座(7)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防滑胶座(75),所述缓冲底座(7)的底面开设有底槽(7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速板(5)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通风孔(51),所述流速板(5)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导电座(52),所述流速板(5)顶面的中部固定连通有连接管口(53),所述流速板(5)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马达(54),所述马达(5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扇叶(55),所述流速板(5)内腔的顶部焊接有焊接杆(56),所述焊接杆(56)的底部焊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亨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林德安全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