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锚泊补给设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6844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锚泊补给设施,其包括锚泊部和补给部,所述锚泊部包括锚链基桩、锚链和第一浮体,所述锚链基桩固定设置于水底床上,所述锚链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锚链基桩,所述锚链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浮体,以使所述锚链的另一端露出于水面并用于与水上建筑或船舶相连接,所述补给部包括补给基桩、补给管线和自浮式补给设施接头,所述补给基桩固定设置于所述水底床上,所述补给管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补给基桩,所述补给管线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自浮式补给设施接头,所述自浮式补给设施接头漂浮于水面并连接于所述水上建筑或船舶。实现连接和断开都非常方便,且有效避免了传统锚具对水底床造成破坏。同时,提高了一种锚泊补给设施的功能性。设施的功能性。设施的功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锚泊补给设施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锚泊补给设施。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土空间规划对陆地建设用地资源的收紧,利用水面资源进行水上建筑的建设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现有船舶的锚泊方式均为船舶自带锚具,在指定的锚地将锚具抛出,使得锚具与水底床固结起来,实现船舶拖行一段后被锚固而漂浮于水面,由于船舶每次的锚泊位置不确定,不利于配建供给设施,因此,与锚地配套的补给设施也没有发展。同时,抛锚、起锚均会造成对水底床的切挖破坏,有时还可能因锚具损坏弃锚。且水底电缆已经是成熟技术,但目前未用于锚地,造成无法对船舶的补给。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锚泊补给设施。
[0004]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锚泊补给设施,其包括锚泊部和补给部,所述锚泊部包括锚链基桩、锚链和第一浮体,所述锚链基桩固定设置于水底床上,所述锚链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锚链基桩,所述锚链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浮体,以使所述锚链的另一端露出于水面并用于与水上建筑或船舶相连接,所述补给部包括补给基桩、补给管线和自浮式补给设施接头,所述补给基桩固定设置于所述水底床上,所述补给管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补给基桩,所述补给管线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自浮式补给设施接头,所述自浮式补给设施接头漂浮于水面并电连接于所述水上建筑或船舶。
[000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浮体包括连接板和两个第一浮球,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浮球,所述锚链连接于所述连接板上。
[0007]进一步地,所述锚链包括锚链本体、限位件和锚链套头,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锚链本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锚链基桩,所述锚链本体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并连接于所述限位件和所述锚链套头,所述限位件抵靠于所述连接板以限制所述锚链脱离出所述安装孔,所述锚链套头连接于所述水上建筑或船舶。
[0008]进一步地,所述补给部还包括第二浮体和阻漂件,所述第二浮体连接于所述补给管线,所述阻漂件连接于所述补给管线并静置于所述水底床。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浮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浮体间隔设置在所述补给管线上。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浮体包括第二浮球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顶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浮球,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补给管线,且所述连接件的底端向下延伸并连接在静置于所述水底床的所述阻漂件。
[0011]进一步地,所述自浮式补给设施接头包括接头本体和手柄,所述接头本体连接于
所述补给管线的顶端并漂浮于水面,所述手柄位于水面上并连接于所述接头本体的顶部。
[0012]进一步地,所述手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手柄分别位于所述接头本体的顶部的两端。
[0013]进一步地,所述自浮式补给设施接头还包括若干个滚轮,若干个所述滚轮均连接于所述接头本体的侧面。
[0014]进一步地,所述锚链基桩与所述补给基桩间隔设置于所述水底床上,且所述锚链与所述补给管线之间不接触缠绕。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锚泊补给设施,锚泊部通过第一浮体使得锚链露出于水面并用于与水上建筑或船舶相连接,实现连接和断开都非常方便,且有效避免了传统锚具对水底床造成破坏。同时,补给部通过补给管线和自浮式补给设施接头用于实现对锚泊的水上建筑或船舶进行补给,从而提高了一种锚泊补给设施的功能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锚泊补给设施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锚泊补给设施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锚泊补给设施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锚泊部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补给部的局部放大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锚泊部1
[0024]锚链基桩11
[0025]锚链12
[0026]锚链本体121
[0027]锚链套头122
[0028]限位件123
[0029]第一浮体13
[0030]第一浮球131
[0031]连接板132
[0032]安装孔133
[0033]补给部2
[0034]补给基桩21
[0035]补给管线22
[0036]自浮式补给设施接头23
[0037]接头本体231
[0038]手柄232
[0039]滚轮233
[0040]第二浮体24
[0041]第二浮球241
[0042]连接件242
[0043]阻漂件25
[0044]水底床10
[0045]水面20
[0046]水上建筑或船舶30
[0047]顺向错位长度L1
[0048]预留长度L2
[0049]横向错位长度L3
具体实施方式
[0050]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图,用以示例本专利技术可以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
[0051]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锚泊补给设施,该一种锚泊补给设施包括锚泊部1和补给部2,锚泊部1包括锚链基桩11、锚链12和第一浮体13,锚链基桩11固定设置于水底床10上,锚链12的一端连接于锚链基桩11,锚链12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浮体13,以使锚链12的另一端露出于水面20并用于与水上建筑或船舶30相连接。锚泊部1通过锚链基桩11实现与水底床10的稳固连接。锚泊部1通过第一浮体13使得锚链12露出于水面20,水上建筑或船舶30将直接与露出于水面20的锚链12相连接,从而实现水上建筑或船舶30在水面的锚泊、留驻;在需要起锚时,水上建筑或船舶30只需要与露出于水面20的锚链12相断开即可。实现连接和断开都非常方便,且有效避免了传统抛锚、起锚方法的锚具对水底床10造成的破坏。
[0052]补给部2包括补给基桩21、补给管线22和自浮式补给设施接头23,补给基桩21固定设置于水底床10上,补给管线22的一端连接于补给基桩21,补给管线22的另一端连接于自浮式补给设施接头23,自浮式补给设施接头23漂浮于水面20并连接于水上建筑或船舶30。补给部2通过补给基桩21实现与水底床10的稳固连接。补给管线22通过自浮式补给设施接头23与锚泊的水上建筑或船舶30之间相连接,从而实现对锚泊的水上建筑或船舶30进行补给,大大提高了一种锚泊补给设施的功能性,节约了对港口资源的占用,且随着国土空间规划对陆地建设用地资源的收紧,本实施例的一种锚泊补给设施利用水面资源进行水上建筑的建设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为这些建筑提供补给将成为市场需要。同时,自浮式补给设施接头23为自浮式,使得自浮式补给设施接头23与锚泊的水上建筑或船舶30之间连接和断开都非常方便,且安全稳定性高。
[0053]在本实施例中,补给部2的数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锚泊补给设施,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锚泊部和补给部,所述锚泊部包括锚链基桩、锚链和第一浮体,所述锚链基桩固定设置于水底床上,所述锚链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锚链基桩,所述锚链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浮体,以使所述锚链的另一端露出于水面并用于与水上建筑或船舶相连接,所述补给部包括补给基桩、补给管线和自浮式补给设施接头,所述补给基桩固定设置于所述水底床上,所述补给管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补给基桩,所述补给管线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自浮式补给设施接头,所述自浮式补给设施接头漂浮于水面并电连接于所述水上建筑或船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锚泊补给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浮体包括连接板和两个第一浮球,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浮球,所述锚链连接于所述连接板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锚泊补给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锚链包括锚链本体、限位件和锚链套头,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锚链本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锚链基桩,所述锚链本体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安装孔并连接于所述限位件和所述锚链套头,所述限位件抵靠于所述连接板以限制所述锚链脱离出所述安装孔,所述锚链套头连接于所述水上建筑或船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锚泊补给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补给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