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2D
‑
3D可切换显示屏凹透材料涂布方法、结构以及转换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屏
,具体为2D
‑
3D可切换显示屏凹透材料涂布方法及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常规的狭缝式光栅,是通过牺牲透光率及分辨率来实现3D效果。通过光栅Bar的遮挡分离,使得左眼的光路进左眼,右眼的光路进右眼,从而得到左右眼2副图案,图案叠加在人的大脑里形成立体效果,合成一幅有景深感觉的3D画面。正是这样的遮挡使得整体的画面亮度会下降的比较厉害(3D状态开启时),亮度下降约56%左右,这个下降就是光栅Bar的开口率以及整体材料的透过率影响,这就导致正常2D状态下的模组表面亮度OK,开启3D模式后模组表面亮度偏低,为了匹配这一普通光栅的特性,需要将原模组的背光亮度提高,这样一来,常规通用的模组就不具有普遍的加装3D光栅通用性,同时亮度提高对成品机的电池工作时间及使用寿命影响很大,背光寿命也会相应的受影响。
[0003]可实现2D/3D显示转换且具有超高透光率的液晶光栅技术可以实现只改变原TF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2D
‑
3D可切换显示屏凹透材料涂布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在第二ITO膜上涂布一层PET材料;步骤S2,确定凹槽的最低点到顶点的垂直距离h1,完成涂布;步骤S3,当压印模组的最底端接触至PET材料的表面时,压印模组将PET材料压印成长方形模块,模块大小依据对应的TFT显示屏的可视区域而定;步骤S4,同时模块内设置有多个均匀排列的凸起弧形微结构,同时模块内的凸起弧形微结构呈一定角度倾斜,角度按照TFT显示屏像素点设计,一般在76
‑
78
°
之间;步骤5,通过压印后,在压印胶上形成设计好的凹槽微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2D
‑
3D可切换显示屏凹透材料涂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距离h1的计算方式为:确定光到凹槽表面的入射角为β、出射角为α,n1、n2分别为PET材料和液晶的折射率,计算根据观察距离H和双眼距离D,计算通过单个凹槽横向距离W,得出凹槽的半径R:最终计算得出凹槽的最低点到顶点的垂直距离h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2D
‑
3D可切换显示屏凹透材料涂布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不通电时,液晶的折射率n2与PET材料的折射率n1相近,光线通过时不产生折射分光,光线通过时不产生折射分光,形成2D效果;通电时,液晶的折射率n2大于PET材料的折射率n1,实现左右分光,达成3D效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2D
‑
3D可切换显示屏凹透材料涂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倾斜角度呈77.17
°
排列时,显示清晰度最佳。5.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海强,张怀平,李宏章,陈绪强,陈金武,阮典裔,
申请(专利权)人:精电河源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