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正负双极性栅极驱动电路及电子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供电电路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正负双极性栅极驱动电路及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代大功率整流逆变系统通常采用多相、多电平结构,其中,包含大量功率开关管。这些功率开关管的驱动电源需要相互隔离,如若选择双极性驱动方案,则需要提供多路双极性的双电源供电。而且常见的传统双极性驱动电路需要选择隔离驱动结构(隔离驱动IC或者隔离驱动脉冲变压器),从而使得整体结构复杂化,且方案成本较高。
[0003]现有方案的正负双极性栅极驱动电路内的结构过于复杂,导致成本过高,不易于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正负双极性栅极驱动电路及电子装置,以解决现有方案的正负双极性栅极驱动电路内的结构过于复杂的问题。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正负双极性栅极驱动电路,正负双极性栅极驱动电路包括被驱动功率器件和正负双极性驱动单元,与所述被驱动功率器件电连接,所述正负双极性驱动单元用于为所述被驱动功率器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负双极性栅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被驱动功率器件;正负双极性驱动单元,与所述被驱动功率器件电连接,所述正负双极性驱动单元用于为所述被驱动功率器件提供正向栅极开启电压和负向栅极关断电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负双极性栅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负双极性驱动单元包括稳压器、控制器、第一晶体管模块、第二晶体管模块、第三晶体管模块、第四晶体管模块、反相器模块和电容模块,所述第一晶体管模块的栅极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一栅极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模块的源极与电压源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模块的漏极分别与所述被驱动功率器件、所述电容模块的一端和所述第四晶体管模块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模块的栅极分别与所述反相器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控制器的充电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模块的栅极与所述反相器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模块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二晶体管模块的漏极和所述电容模块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模块的栅极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二栅极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模块的源极与所述稳压器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模块的源极和所述第四晶体管模块的源极分别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负双极性栅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被驱动功率器件包括第一栅极电阻模块、第二栅极电阻模块、第一二极管和功率开关,所述第一栅极电阻模块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电容模块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栅极电阻模块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栅极电阻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第二栅极电阻模块的另一端和所述功率开关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负双极性栅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负双极性驱动单元包括稳压器、控制器、第一晶体管模块、第二晶体管模块、第三晶体管模块、第四晶体管模块、反相器模块和电容模块,所述第一晶体管模块的源极与电压源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模块的漏极与所述被驱动功率器件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模块的栅极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一栅极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模块的源极与所述稳压器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睿,肖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华太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