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柴油发电机两轴承的共用自驱动润滑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962168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急柴油发电机两轴承的共用自驱动润滑冷却系统,解决了如何使应急发电机轴承中的润滑油在无电源供给下实现自循环冷却的问题;摒弃了传统的用电机驱动润滑油使其完成循环冷却的技术手段,用齿轮泵驱动润滑油,并巧妙地将齿轮泵集成在发电机的非驱动端,实现了电机轴承中润滑油随发电机转轴的旋转而自驱动循环;将循环润滑油冷却器挂接在电机进风窗上,利用电机的冷却风,实施对润滑油的冷却;将前后两轴承的润滑油冷却系统合二为一,对两轴承的润滑油供油管通过变径处理,以应对两轴承内润滑油由于自重的重力势能不同,所造成的回油速度不同的问题,实现了在共用循环系统后,使两轴承内润滑油均能保持在工作油位上。作油位上。作油位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急柴油发电机两轴承的共用自驱动润滑冷却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柴油机带动的发电机,特别涉及一种核电站停电后所使用的应急发电机的轴承的润滑油循环冷却装置及循环冷却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核电站应急柴油发电机设置在核电站应急供电中心内,当核电站发生事故,其电力系统失去正常电源供电时,启动柴油发电机发电,向站内安全级设备提供电源,以保证上述设备执行的功能;应急发电机的轴承润滑油是采用强迫润滑系统来实现对轴承进行冷却润滑的;在应急发电机的前端盖中装有前轴承,后端盖中装有后轴承,在前轴承上分别设置有润滑油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在进油口与出油口之间,连接有润滑油的循环冷却系统,循环冷却系统,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轴承润滑油的循环冷却;在后轴承上也设置有与前轴承润滑油驱动系统相同的后轴承润滑油驱动系统,前后两循环冷却系统是分别独立各自设置的;这种现有的轴承润滑油的循环冷却系统存在以下缺陷:(1)需要备用电源为润滑油的驱动电机供电,才能完成轴承润滑油的循环冷却功能;(2)两轴承润滑油的循环冷却系统的分别设置也增大了设备的占地空间并加大了系统的维护成本。
[0003]轴承润滑油的强迫润滑系统中,要求轴承中的润滑油液位要保持在一定的液位高度,轴承中的润滑油液位过低,会造成轴承烧损,润滑油液位过高,会造成轴承漏油;因此,在轴承上一般设置有轴承润滑油液位观察窗,通过观察窗来观察轴承润滑油的液位,以保持轴承的正常运行;现有的应急发电机的前、后轴承的大小不同,也就造成了两轴承内的润滑油要求的工作液位的高度显著不同;轴承润滑油的进油口一般设置在轴承的上方,回油口设置在轴承的下端,润滑油驱动系统的电机通过驱动泵,将轴承内的润滑油从回油口泵回,将冷却的润滑油通过进油口泵入轴承,轴承内的润滑油是靠自重的重力势能从回油口回到泵中,从而完成润滑油的循环;若将前后两轴承的润滑油系统合并在一起,可以达到简化润滑系统设备及减少其占用空间的目的,但由于前后两轴承大小不同,其轴承室内空间显著不同,导致其内的润滑油总体体积及重量显著不同,由于润滑油回油是依靠重力势能进行的,使前后两轴承中较大轴承内的润滑油的回油速度大于较小轴承的回油速度,直接导致大轴承内的润滑油液面工作时低于其正常工作液面,需要频繁进行人工干预和手动调节,如何克服该问题,是将两轴承润滑油一体化设计面临的难题。
[0004]轴承内的润滑油温度在应急电机轴承的工作中,会迅速升高,需要对其进行冷却处理;现有的冷却方法是将回油的润滑油,通入到电机外部设置的风冷系统中,对其进行风冷,再将冷却后的润滑油循环回送给轴承;外部风冷系统的风扇,也是靠驱动电机驱动风扇来完成冷却任务的,因此,在现有的轴承润滑油的循环冷却系统中,还需要设置润滑油的风冷系统,需要占用更大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急柴油发电机两轴承的共用自驱动润滑冷却系统,解决了如
何使应急发电机轴承中的润滑油在无电源供给下实现自循环冷却,以及大幅度减小配套设备占用空间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
[0007]本专利技术的总体构思是:首先,摒弃了传统的用电动机驱动润滑油使其完成循环冷却的技术手段,用齿轮泵驱动润滑油,并巧妙地将齿轮泵集成在发电机的非驱动端,实现了电机轴承中润滑油随发电机转轴的旋转而自驱动循环;其次,充分利用发电机内风冷系统,将循环润滑油冷却器挂接在电机进风窗上,利用电机的冷却风,实施对润滑油的冷却;最后,将前后两轴承的润滑油冷却系统合二为一,对两轴承的润滑油供油管通过变径处理,以应对两轴承内润滑油由于自重的重力势能不同,所造成的回油速度不同的问题,实现了在共用循环系统后,使两轴承内润滑油均能保持在工作油位上。
[0008]一种应急柴油发电机两轴承的共用自驱动润滑冷却系统,包括发电机机座,在发电机机座的左端,设置有电机驱动端端盖,在发电机机座的右端,设置有电机非驱动端端盖,在发电机机座的顶端,设置有发电机励磁框架组壳体,在电机驱动端端盖上,设置有驱动端轴承,在驱动端轴承上,设置有驱动端轴承进油口和驱动端轴承回油口,在电机非驱动端端盖上,设置有非驱动端轴承,在非驱动端轴承上,设置有非驱动端轴承进油口和非驱动端轴承回油口,在驱动端轴承与非驱动端轴承之间,设置有发电机转轴;在发电机励磁框架组壳体的右侧立面上,分别设置有电机冷却风前侧进风窗和电机冷却风后侧进风窗;在发电机转轴的非驱动轴端上,连接有齿轮泵,在齿轮泵的进油口上,连接有齿轮泵进油管,在齿轮泵进油管的另一端,通过油箱出油口连接在润滑油油箱上,在齿轮泵的出油口上,连接有齿轮泵出油管,在齿轮泵出油管上并联有非驱动端润滑油风冷却器进油管和驱动端润滑油风冷却器进油管,在电机冷却风后侧进风窗上挂接有非驱动端润滑油风冷却器,非驱动端润滑油风冷却器进油管的另一端与非驱动端润滑油风冷却器的进油口连通在一起,非驱动端润滑油风冷却器的出油口通过非驱动端润滑油风冷却器出油管与非驱动端轴承进油口连通在一起,非驱动端轴承回油口通过非驱动端回油管与润滑油油箱连通在一起;在电机冷却风前侧进风窗上挂接有驱动端润滑油风冷却器,驱动端润滑油风冷却器进油管的另一端与驱动端润滑油风冷却器的进油口连通在一起,在驱动端润滑油风冷却器的出油口上连接有驱动端润滑油风冷却器出油管,驱动端润滑油风冷却器出油管的另一端与驱动端轴承进油口连通在一起,在驱动端轴承回油口上连接有驱动端回油管,驱动端回油管与润滑油油箱连通在一起。
[0009]在非驱动轴端上固定连接有轴端法兰盘,在轴端法兰盘的右侧立面的外圆上,等间隔弧度地设置有弹性柱销插接孔,在齿轮泵的输入轴上连接有齿轮泵驱动法兰盘,在齿轮泵驱动法兰盘上等间隔弧度地设置有连接柱销,连接柱销的左部插接在弹性柱销插接孔中,在连接柱销的左部套接有弹性销套;非驱动端润滑油风冷却器出油管的直径小于驱动端润滑油风冷却器出油管的直径。
[0010]在驱动端轴承右侧的发电机转轴上设置有电机内冷却风扇;在发电机机座的前侧面左端设置有电机冷却风出风窗口,在发电机机座的前侧面右端设置有电机冷却风进风窗口;在发电机内设置有冷却风路;在发电机励磁框架组壳体的底端设置有从框架壳体到发电机内部的进风口。
[0011]一种应急柴油发电机两轴承的共用自驱动润滑冷却布设方法,包括发电机机座、
齿轮泵、润滑油风冷却器和润滑油油箱,在发电机机座的左端,设置有电机驱动端端盖,在发电机机座的右端,设置有电机非驱动端端盖,在发电机机座的顶端,设置有发电机励磁框架组壳体,在电机驱动端端盖上,设置有驱动端轴承,在驱动端轴承上,设置有驱动端轴承进油口和驱动端轴承回油口,在电机非驱动端端盖上,设置有非驱动端轴承,在非驱动端轴承上,设置有非驱动端轴承进油口和非驱动端轴承回油口,在驱动端轴承与非驱动端轴承之间,设置有发电机转轴,在发电机内设置有冷却风路,将齿轮泵集成在发电机的非驱动端上,实现电机轴承中润滑油随发电机转轴的旋转而自驱动循环;充分利用发电机内风冷系统,将循环润滑油冷却器挂接在电机进风窗上,利用电机的冷却风,实施对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急柴油发电机两轴承的共用自驱动润滑冷却系统,包括发电机机座(1),在发电机机座(1)的左端,设置有电机驱动端端盖(3),在发电机机座(1)的右端,设置有电机非驱动端端盖(2),在发电机机座(1)的顶端,设置有发电机励磁框架组壳体(10),在电机驱动端端盖(3)上,设置有驱动端轴承(21),在驱动端轴承(21)上,设置有驱动端轴承进油口(22)和驱动端轴承回油口(23),在电机非驱动端端盖(2)上,设置有非驱动端轴承(4),在非驱动端轴承(4)上,设置有非驱动端轴承进油口和非驱动端轴承回油口,在驱动端轴承(21)与非驱动端轴承(4)之间,设置有发电机转轴;在发电机励磁框架组壳体(10)的右侧立面上,分别设置有电机冷却风前侧进风窗(12)和电机冷却风后侧进风窗(11);其特征在于,在发电机转轴的非驱动轴端(26)上,连接有齿轮泵(5),在齿轮泵(5)的进油口上,连接有齿轮泵进油管(6),齿轮泵进油管(6)的另一端,通过油箱出油口(8)连接在润滑油油箱(7)上,在齿轮泵(5)的出油口上,连接有齿轮泵出油管(9),在齿轮泵出油管(9)上并联有非驱动端润滑油风冷却器进油管(14)和驱动端润滑油风冷却器进油管(18),在电机冷却风后侧进风窗(11)上挂接有非驱动端润滑油风冷却器(13),非驱动端润滑油风冷却器进油管(14)的另一端与非驱动端润滑油风冷却器(13)的进油口连通在一起,非驱动端润滑油风冷却器(13)的出油口,通过非驱动端润滑油风冷却器出油管(15)与非驱动端轴承进油口连通在一起,非驱动端轴承回油口,通过非驱动端回油管(16)与润滑油油箱(7)连通在一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志强马晓勇冯艳琴王淑英张变变成玲燕蔡露谢蓉仙郭福柱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重工电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