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地齿轨交通系统公路轮轨齿轨三用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是一种山地齿轨交通系统公路轮轨齿轨三用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齿轨铁路作为新型轨道交通,通过在车辆转向架上设置驱动齿轮,与铺设在钢轨中间的齿轨啮合,极大提高了齿轨车辆的爬坡能力,有效推动了山地旅游交通的发展。
[0003]为满足铁路线路及沿线的检修、救援等应急任务需要,目前主要是采用能够在公路、铁路间灵活切换运用的公铁两用车。但齿轨铁路由于线路坡度较大,传统公铁两用车系统爬坡能力无法满足其需要,现有的公铁两用车无法满足齿轨铁路应急任务快速到达现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现有公铁两用车无法在齿轨铁路爬坡,无法满足齿轨铁路应急任务快速到达现场需求的问题,提供一种山地齿轨交通系统公路轮轨齿轨三用车辆。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山地齿轨交通系统公路轮轨齿轨三用车辆,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底部设有至少两个转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地齿轨交通系统公路轮轨齿轨三用车辆,包括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底部设有至少两个转向架(2)和至少四个公路车轮(3),所述转向架(2)通过升降系统连接于所述车体(1),所述转向架(2)上设有电驱动机、铁路车轮(204)和齿轮(208),所述车体(1)内设有内燃机,所述内燃机带动所述公路车轮(3)在公路段支撑并驱动所述车体(1),所述升降系统带动所述铁路车轮(204)在铁路段和齿轨段配合于钢轨支撑所述车体(1),所述内燃机带动所述公路车轮(3)在铁路段驱动所述车体(1),所述电驱动机带动所述齿轮(208)在齿轨段驱动所述车体(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地齿轨交通系统公路轮轨齿轨三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架(2)包括构架(201),所述升降系统包括支撑机构(210)和直线驱动机构(209),所述支撑机构(210)顶部连接于所述车体(1)底部,所述支撑机构(210)底部连接于所述构架(201)顶部,所述直线驱动机构(209)设于所述车体(1)底部或者所述构架(201)顶部,所述直线驱动机构(209)能够驱动所述支撑机构(210)张开或闭合,以改变所述构架(201)顶部和所述车体(1)底部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山地齿轨交通系统公路轮轨齿轨三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210)包括两个支撑臂,两个所述支撑臂中部铰接,所述支撑臂顶端铰接于所述车体(1)底部,所述构架(201)顶部横向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配合有滑块,所述支撑臂底端铰接于所述滑块,所述直线驱动机构(209)连接于所述构架(201)顶部,所述直线驱动机构(209)连接并驱动所述滑块沿所述滑槽移动;或者所述支撑臂顶端铰接于所述构架(201)顶部,所述车体(1)底部横向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配合有滑块,所述支撑臂顶端铰接于所述滑块,所述直线驱动机构(209)连接于所述车体(1)底部,所述直线驱动机构(209)连接并驱动所述滑块沿所述滑槽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山地齿轨交通系统公路轮轨齿轨三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驱动机构(209)为液压缸、气压缸或者电缸。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山地齿轨交通系统公路轮轨齿轨三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架(2)为单轴转向架,所述电驱动机为第一驱动电机(206),所述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炎丰,杨阳,孟振华,徐浩,吴晓,杨文茂,钱科元,胡连军,魏德豪,张威风,吴柯江,高柏松,余浩伟,沈健,张茂帆,鄢红英,姜梅,徐银光,蔡文锋,龙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