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面板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6146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光面板和显示装置,属于发光显示技术领域,发光面板的发光单元包括电连接的像素电路和发光元件;发光元件包括多个发光部,一个发光元件中的多个发光部包括第一发光部和第二发光部;像素电路和发光元件设置于衬底上;第一发光部远离衬底的一侧包括准直结构,准直结构在衬底的正投影与第一发光部在衬底的正投影相互交叠;发光面板在第一发光模式下,像素电路仅控制与其电连接的发光元件中的第一发光部发光;在第二发光模式下,像素电路至少控制与其电连接的发光元件中的第二发光部发光。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发光面板。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宽视角和窄视角自由切换的同时,结构简单,还可以降低成本和使用功耗。还可以降低成本和使用功耗。还可以降低成本和使用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面板和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光显示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发光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显示装置已成为了人人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例如手机、笔记本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等等。显示器的可视角度也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逐步拓宽,人们在享受大视角带来视觉体验的同时,也希望有效保护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以避免屏幕信息外泄而造成的商业损失或尴尬。因此,除了宽视角的需求之外,在许多场合还需要显示装置具备宽视角与窄视角相互切换的功能。
[0003]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实现对显示装置的宽视角与窄视角切换:
[0004]在显示屏上贴附防窥膜片来实现,当需要进行防窥时,利用防窥膜片遮住屏幕即可缩小视角。但是,这种方式需要额外准备防窥膜片,给使用者造成极大的不便,而且一张防窥膜片只能实现一种视角,一旦贴附上防窥膜片后,视角便固定了,只能实现窄视角模式,就无法再显示宽视角功能,即无法实现宽窄视角的切换。
[0005]在液晶显示装置中设置双液晶盒用于调节液晶显示装置的视角,该双液晶盒由配向垂直的顶层液晶层与底层液晶层构成,通过控制施加在两个液晶盒上的电压,进而实现宽视角与窄视角的切换。但是,需在装置上设置两层液晶层,使得液晶显示装置的成本增加,厚度、功耗也随之增大,不符合液晶显示装置轻薄化的发展趋势。
[0006]综上所述,现有的防窥显示器需要加装具有防窥视的功能图层,因此为多层结构的设计,很容易导致显示器件的结构复杂且厚重,并对制作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目前能够实现宽窄视角切换的技术大都适用于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对于micro LED、mini LED等自发光显示装置并不适用。
[0007]因此,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宽视角和窄视角自由切换的同时,还能够适用于自发光显示
,且结构简单,可以降低成本和使用功耗的发光面板和显示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光面板和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视角切换控制的显示设备结构复杂、效果不佳的问题。
[0009]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光面板,包括:多个发光单元,发光单元包括电连接的像素电路和发光元件;发光元件包括多个发光部,一个发光元件中的多个发光部包括第一发光部和第二发光部;发光面板包括衬底,像素电路和发光元件设置于衬底上;第一发光部远离衬底的一侧包括准直结构,准直结构在衬底的正投影与第一发光部在衬底的正投影相互交叠;发光面板包括第一发光模式和第二发光模式;在第一发光模式下,像素电路仅控制与其电连接的发光元件中的第一发光部发光;在第二发光模式下,像素电路至少控制与其电连接的发光元件中的第二发光部发光。
[0010]基于同一专利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发光面板。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发光面板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发光面板包括多个发光单元,发光单元可以理解为将发光面板划分的多个出光的像素区域,发光面板包括的像素电路和发光元件设置于衬底上,衬底可以作为发光面板的承载基板使用,像素电路可以是为发光元件提供驱动电流的驱动电路,在像素电路的驱动下以使发光元件能够发光。一个发光元件包括多个独立的发光部,一个发光元件中的多个发光部均与像素电路电连接,通过像素电路可以控制该发光元件中的不同发光部发光与否,第一发光部远离衬底的一侧包括准直结构,准直结构在衬底的正投影与第一发光部在衬底的正投影相互交叠,准直结构可以包括透镜等具有将第一发光部出射的光线准直聚拢,以保证第一发光部经过该准直结构后的出射光为准直光的结构。发光面板包括第一发光模式和第二发光模式,在第一发光模式下,像素电路仅控制与其电连接的发光元件中的第一发光部发光,由于第一发光部远离衬底的一侧设置有准直结构,可以使得第一发光部出射的光经过该准直结构后,最终从发光面板的出光面出射的光线为准直光,即窄视角的出光范围,进而实现发光面板的窄视角的第一发光模式。在第二发光模式下,像素电路至少控制与其电连接的发光元件中的第二发光部发光,即此时发光单元中,像素电路至少需要驱动控制该发光元件中的第二发光部发光,由于第二发光部远离衬底的一侧未设置任何改变发光路径的结构,因此第二发光部出射的光可以根据其自身性能自由出光,最终从发光面板的出光面出射的光线为发散的大角度光线,即宽视角的出光范围,进而实现发光面板的宽视角的第二发光模式。本专利技术的发光面板通过简单结构的发光元件包括多个发光部的结构,且在其中一个发光部即第一发光部上方设置准直结构,通过像素电路的控制即可实现发光面板宽视角和窄视角的自由切换,且取消了现有技术中导光板、灯条、双液晶盒等冗杂的视角切换结构的设计,有利于减薄面板厚度,不仅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无需复杂的驱动控制电路即可实现宽窄视角的切换,功耗较低,宽视角和窄视角模式下的发光效果均可得到有效保证。
[0013]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不必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0014]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0015]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光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中一个发光单元的电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元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元件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元件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元件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元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4]图9是图8中发光元件的阳极和阴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10是图8中发光元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11是图8中发光元件的另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12是图1中局部区域的发光单元的部分结构在衬底上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13是图12中A

A

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14是图1中一个发光单元的另一种电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0]图15是图1中一个发光单元的另一种电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1]图16是图14中第一控制晶体管的栅极信号和第二控制晶体管的栅极信号的驱动时序图;
[0032]图17是图14中第一控制晶体管的栅极信号和第二控制晶体管的栅极信号的另一种驱动时序图;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电连接的像素电路和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包括多个发光部,一个所述发光元件中的多个所述发光部包括第一发光部和第二发光部;所述发光面板包括衬底,所述像素电路和所述发光元件设置于所述衬底上;所述第一发光部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包括准直结构,所述准直结构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发光部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相互交叠;所述发光面板包括第一发光模式和第二发光模式;在所述第一发光模式下,所述像素电路仅控制与其电连接的所述发光元件中的所述第一发光部发光;在所述第二发光模式下,所述像素电路至少控制与其电连接的所述发光元件中的所述第二发光部发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发光模式下,所述像素电路还控制与其电连接的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一发光部发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包括一个阴极和至少两个阳极;每个所述发光部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一个所述发光元件中,多个所述发光部的第一电极均与同一个所述阴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部的第二电极与一个所述阳极连接,所述第二发光部的第二电极与另一个所述阳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发光元件中,所述第二发光部对应的所述阳极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线相互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发光元件中的多个所述发光部包括一个所述第一发光部和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发光部;一个所述发光元件中,所述第一发光部的第二电极与一个所述阳极连接,其余所述第二发光部的第二电极共用一个所述阳极。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发光元件包括两个所述阳极,两个所述阳极分别为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所述第一阳极与所述第一发光部的第二电极连接,所述第二阳极与所述第二发光部的第二电极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衬底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阴极的正投影围绕所述第一阳极的正投影设置,所述第二阳极的正投影围绕所述阴极的正投影设置;所述第一阳极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形状为块状,所述阴极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形状为环形,所述第二阳极在所述衬底的正投影形状为环形。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面板包括位于所述衬底一侧的导电焊盘层;所述导电焊盘层包括多个第一焊盘组和多个第二焊盘组,所述第一焊盘组包括第一焊盘和第二焊盘,所述第二焊盘组包括第三焊盘和第四焊盘;一个所述发光元件中,所述阴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焊盘和所述第三焊盘绑定,所述第一
发光部连接的所述阳极与所述第二焊盘绑定,所述第二发光部连接的所述阳极与所述第四焊盘绑定。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路至少包括与同一个所述发光元件电连接的第一控制晶体管和第二控制晶体管;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与一个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一发光部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晶体管与一个所述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二发光部电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发光模式下,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导通,所述第二控制晶体管截止;在所述第二发光模式下,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截止,所述第二控制晶体管导通。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发光模式下,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导通,所述第二控制晶体管截止;在所述第二发光模式下,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导通,所述第二控制晶体管导通。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路的工作阶段至少包括复位阶段、阈值补偿和数据写入阶段、发光阶段;在所述第一发光模式下,所述像素电路的所述发光阶段,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导通,所述像素电路的其余工作阶段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截止;在所述第二发光模式下,所述像素电路的所述发光阶段,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导通,所述第二控制晶体管导通,所述像素电路的其余工作阶段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截止,所述第二控制晶体管截止。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光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的栅极连接第一控制信号线,所述第一控制晶体管的第一极与所述第一发光部电连接;所述第二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姬生超东强孙晓平王丽花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