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淮阴工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可循环拼接悬挂式新能源智能移动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5948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可循环拼接悬挂式新能源智能移动充电桩,移动充电桩包括轨道,设置在车位上方;移动小车,能够在所述轨道上行驶,移动小车的车身中部设有竖向通孔;还包括框架式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竖向通孔内,其内壁通过连接件与充电桩的上端固定连接,框架式连接部上设有与所述充电桩电连接的充电插头;框架式连接部的外壁通过第一驱动单元与所述移动小车的车身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能够驱动所述框架式连接部在所述竖向通孔中沿竖直方向移动,以使框架式连接部上的所述充电插头与轨道上的充电接口连接或分离。电接口连接或分离。电接口连接或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循环拼接悬挂式新能源智能移动充电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领域。具体是一种可循环拼接悬挂式新能源智能移动充电桩。

技术介绍

[0002]充电桩的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上,安装于公 共建筑、居民小区停车场、充电站等场所,并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 车充电。这样布置虽然合理但是无疑占据了大量的地面空间,为汽车的行驶带来诸多不便, 同时对于那些一户有多辆新能源汽车的人,需要在每个车位配备一个充电桩,会增加充电 桩的成本。
[0003]并且由于车型不同,车的充电口位置也不 尽相同,有些充电线长度不够或者会被拉出过长,并且车主还需要二次调整车头或车尾的 朝向才能满足充电线的长度,因此亟需研发一种能够节约成本,节省车库占地空间,车辆进 出方便,能够满足人们充电需求的共享悬挂式可移动汽车充电桩。
[0004](4)该充电机器人只能携带一个一种充电枪,对于直流和交流两种充电方式无法全部满足,且只能一台机器对一辆车充电。
[0005](5)该服务区内部轨道线路无法供两台机器人共同行驶,引起轨道加塞从而导致相邻车辆充电机器人无法迅速抵达充电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可循环拼接悬挂式新能源智能移动充电桩,具有提高充电桩利用率,实现燃油车和新能源车车位共存,解决占位问题,以及建设成本低的有益效果。
[0007]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手段:一种可循环拼接悬挂式新能源智能移动充电桩,包括:轨道,设置在车位上方;移动小车,能够在所述轨道上行驶,移动小车的车身中部设有竖向通孔;还包括:框架式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竖向通孔内,其内壁通过连接件与充电桩的上端固定连接,框架式连接部上设有与所述充电桩电连接的充电插头;框架式连接部的外壁通过第一驱动单元与所述移动小车的车身连接,所述框架式连接部包括由四个侧板连接形成的矩形框架结构,矩形框架结构的底部设有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上固定有插头连接板,所述插头连接板的底部设置所述充电插头;位于车位上方的所述轨道上表面设置供所述充电插头插接的充电接口;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能够驱动所述框架式连接部在所述竖向通孔中沿竖直方向移动,以使插头连接板上的所述充电插头与轨道上的充电接口连接或分离;所述充电桩的顶部两侧通过对称布置的连接侧板与所述框架式连接部的底部固
定连接;充电枪收放机构,设置在所述充电桩上,用于对充电枪进行下降或收起。
[0008]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摆动旋转机构和车体旋转臂,其中,所述摆动旋转机构包括:第一摆臂,竖向布置,其底部通过第一铰接座与移动小车的车身连接;第二摆臂,水平向布置,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摆臂的上端转动连接;第三摆臂,竖向布置,其臂身与所述第二摆臂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铰接座连接;第一伸缩单元,设置在移动小车与所述第一摆臂之间,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摆臂以所述第一铰接座为转动点进行俯仰摆动;第二伸缩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摆臂与第三摆臂的顶部之间,用于驱动所述第三摆臂以所述第二铰接座为转动点进行俯仰摆动;所述车体旋转臂包括:旋转杆,其一端通过旋转块与一第一传动杆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一法兰连接座与所述框架式连接部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旋转杆上与所述法兰连接座连接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心轴,所述心轴另一端伸入所述框架式连接部的侧壁内并与所述框架式连接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杆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及第三铰接座与所述框架式连接部侧壁连接;所述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三铰接座铰接,另一端设有长槽,所述第一传动杆连接在所述长槽内;所述第一传动杆上通过杆体夹套与所述第三摆臂的底端连接;摆动旋转机构上的第三摆臂连接着第一传动杆,使其在连接件的长槽内平移,带动连接件一起旋转。
[0009]所述充电枪收放机构包括:第一旋转驱动单元,固定在所述充电桩上,第一旋转驱动单元得驱动轴同轴连接有转动横杆,所述转动横杆上缠绕有充电线,充电线的末端设有充电枪。
[0010]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单元为蜗轮蜗杆传动机构,所述蜗轮蜗杆传动机构上的蜗杆同轴连接所述转动横杆。
[0011]所述轨道包括纵横轨道、以及安装在所述纵横轨道交汇处的转盘机构,所述转盘机构包括:转盘筒,其底部设有与纵横轨道相接的轨道连接部,所述轨道连接部的底部通过水平转动支撑件与纵横轨道之间转动连接,连接后,所述轨道连接部的上表面与纵横轨道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高度;所述转盘筒的上端同轴固定有齿圈,所述齿圈通过传动齿轮与第二旋转驱动单元连接。
[0012]所述第二旋转驱动单元为电机。
[0013]所述移动小车包括:车架;移动轮组件,设置在所述车架底部的左右两侧,用于驱动所述车架移动;前压轮组件,设置在所述车架的前端,包括:
第二传动杆,位于所述车架最前端且与移动轮组件上的轮轴平行,第二传动杆的两端转动连接有前压轮,所述前压轮与所述移动轮组件之间通过第二传动组件传动连接;第三伸缩单元,固定在所述车架上,其伸缩杆的外端与一第一驱动杆一端铰接,第一驱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杆固定连接;后压轮组件,设置在所述车架的后端,包括:第三传动杆,位于所述车架最后端,且与第二传动杆平行,第三传动杆的两端转动连接有后压轮,所述后压轮与所述移动轮组件之间通过第二传动组件传动连接;第四伸缩单元,固定在所述车架上,其伸缩杆的外端与一第二驱动杆一端铰接,第二驱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杆固定连接。
[0014]所述第一传动杆与所述车架之间设有第一刚性支撑臂,所述第一刚性支撑臂的一端与所述车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与所述车架之间设有第二刚性支撑臂,所述第二刚性支撑臂的一端与所述车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杆转动连接。
[0015]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均为链轮传动组件。
[0016]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一种可循环拼接悬挂式新能源智能移动充电桩,相比于现有充电方法来说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可以在户外搭建中型、大型停车场或临时停车场,依靠充电桩的移动性满足办公、娱乐等公共场所中各类燃油车和新能源机动车的停放。
[0017](2)本专利技术在每个充电车位上方的轨道上都装有充电接口,当电动车到达充电位需要充电时,充电车可挑选路径自动抵达充电位,移动小车中间配备四组液压摆动旋转机构和旋转臂,完成充电插口和轨道接口的连接和分离,具体是下降本专利技术所述框架式连接部,框架式连接部上的充电插头与轨道上的充电接口连接,进而使充电桩通电,然后下放充电枪进行充电。
[0018](3)本专利技术轨道包括纵横轨道、以及安装在所述纵横轨道交汇处的转盘机构,轨道采用干路支路互不影响的运输方式,移动小车在各个轨道中自由移动,移动小车转向通过转盘转动实现。后方若有移动小车跟随,待前方移动小车进入“支路”轨道,后方在“干路”运动的移动小车即可径直通过转盘,转盘无需再转动。
[0019](4)新能源智能移动充电。充电车的两侧利用链轮传动进行运输,车头车尾装有前后液压杆在轨道上实现过障和平衡作用。...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循环拼接悬挂式新能源智能移动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设置在车位上方;移动小车,能够在所述轨道上行驶,移动小车的车身中部设有竖向通孔;还包括:框架式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竖向通孔内,其内壁通过连接件与充电桩的上端固定连接,框架式连接部上设有与所述充电桩电连接的充电插头;框架式连接部的外壁通过第一驱动单元与所述移动小车的车身连接,所述框架式连接部包括由四个侧板连接形成的矩形框架结构,矩形框架结构的底部设有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上固定有插头连接板,所述插头连接板的底部设置所述充电插头;位于车位上方的所述轨道上表面设置供所述充电插头插接的充电接口;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能够驱动所述框架式连接部在所述竖向通孔中沿竖直方向移动,以使插头连接板上的所述充电插头与轨道上的充电接口连接或分离;所述充电桩的顶部两侧通过对称布置的连接侧板与所述框架式连接部的底部固定连接;充电枪收放机构,设置在所述充电桩上,用于对充电枪进行下降或收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环拼接悬挂式新能源智能移动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摆动旋转机构和车体旋转臂,其中,所述摆动旋转机构包括:第一摆臂,竖向布置,其底部通过第一铰接座与移动小车的车身连接;第二摆臂,水平向布置,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摆臂的上端转动连接;第三摆臂,竖向布置,其臂身与所述第二摆臂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铰接座连接;第一伸缩单元,设置在移动小车与所述第一摆臂之间,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摆臂以所述第一铰接座为转动点进行俯仰摆动;第二伸缩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摆臂与第三摆臂的顶部之间,用于驱动所述第三摆臂以所述第二铰接座为转动点进行俯仰摆动;所述车体旋转臂包括:旋转杆,其一端通过旋转块与一第一传动杆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一法兰连接座与所述框架式连接部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旋转杆上与所述法兰连接座连接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心轴,所述心轴另一端伸入所述框架式连接部的侧壁内并与所述框架式连接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杆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及第三铰接座与所述框架式连接部侧壁连接;所述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第三铰接座铰接,另一端设有长槽,所述第一传动杆连接在所述长槽内;所述第一传动杆上通过杆体夹套与所述第三摆臂的底端连接;摆动旋转机构上的第三摆臂连接着第一传动杆,使其在连接件的长槽内平移,带动连接件一起旋转。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环拼接悬挂式新能源智能移动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枪收放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育伟倪凯杰姜胤嘉杨芷萱吕鹏陈尚虞飞标孟庆瑞蔡汝铭
申请(专利权)人:淮阴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