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湖溢流污染综合治理浅层衔接预处理结构及布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58425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18
本申请涉及沿湖溢流污染综合治理浅层衔接预处理结构及布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水渠道与第一输水管之间设置消能池,并在消能池内设置柔性拦网、刚性拦板和管口挡板;在第一输水管和第二输水管相接处设置沉砂井,并在第二输水管的管口处设置圆弧形拦砂挡板;在沉砂井与第一输水管相接处设置控浆囊袋及封闭注浆体;先通过第一供水管项调位水槽供水,带动柔性铺盖沿封盖滑槽移动,再通过冲砂喷头吹动沉砂,使沉砂经进砂口及抽砂管排除;在井筒封盖的下表面依次焊接井盖连管和第一撑梁,并通过调位囊袋带动第二撑梁支撑于井壁撑墩上,通过撑梁回位筋实现第二撑梁回位。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提升杂物拦截质量、改善沉砂效果、提高井筒封盖性能。能。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沿湖溢流污染综合治理浅层衔接预处理结构及布设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提升杂物拦截质量、改善沉砂效果、提高井筒封盖性能的沿湖溢流污染综合治理浅层衔接预处理结构及布设方法,属于输水工程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在输水工程中,时常采用消能池来减小水能、采用沉砂池排除减小水中砂石,如何提升杂物拦截效果和砂石排除质量、改善水管与沉砂井的连接性能、提高井筒封盖承载性能,一直是工程控制的重点和难点。
[0003]现有技术中已有一种装配式渠道截污井,截污井本体内壁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有井内监控、另一侧安装有排水堰与排污管;排水截污井本体靠近排水堰的一侧贯穿开设有排水口;截污井本体内部于排污管和排水堰之间水平安装有拦污栅;所述截污井本体内壁两侧均竖直嵌设有与拦污栅相匹配的滑轨。该技术虽可实现拦污栅的导向滑升控制,但拦污栅为钢箱拦截,易与拦截物发生碰撞破坏,影响拦截效果,且拦污栅难以实现同步喷水净化;未涉及沉砂井沉砂效果改善、井筒封盖承载性能提升等问题。
[0004]为改善输水系统截污拦砂效果,亟待专利技术一种可提升杂物拦截质量、改善沉砂效果、提高井筒封盖性能的沿湖溢流污染综合治理结构及布设方法。
[0005]申请内容
[0006]本申请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沿湖溢流污染综合治理浅层衔接预处理结构及布设方法。
[0007]为了实现上述申请目的,本申请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进水渠道、消能池、第一输水管、第二输水管和沉砂井;进水渠道和第一输水管之间的消能池内设有刚性拦板和弹性拦网;第一输水管朝向消能池的一端设有管口挡板;另一端连接沉砂井的侧壁,沉砂井的另一边侧壁连接第二输水管;沉砂井和第二输水管的连接处设有拦砂挡板;
[0008]沉砂井底部设有存砂底槽,存砂底槽的横断面呈弧形,存砂底槽最低处设有进砂口,存砂底槽还设有数个冲砂喷头;存砂底槽的上方设有封盖滑槽,封盖滑槽通过调位滑板滑动连接有调位水槽和铺盖滚轴,调位水槽设有渗排水孔,柔性铺盖一端卷绕在铺盖滚轴上,另一端连接沉砂井侧壁,调位滑板和沉砂井侧壁之间还设有铺盖回位筋;
[0009]沉砂井的井筒封盖下方通过井盖连管连接有第一撑梁,第一撑梁通过撑梁回位筋连接第二撑梁,第二撑梁下方设有坠物拦网。
[0010]作为优选:在消能池两侧,进水渠道的底标高低于第一输水管的底标高;在沉砂井两侧,第一输水管的底标高比第二输水管的底标高低,沉砂井的底标高低于第一输水管的底标高。
[0011]作为优选:刚性拦板设于消能池内靠近第一输水管一侧,刚性拦板上设有拦板过水孔;
[0012]刚性拦板两侧通过拦板滑槽连接消能池;刚性拦板背离弹性拦网侧通过拦板连接筋设有防堵供水管,防堵供水管设有防堵喷头,防堵喷头面向拦板过水孔;
[0013]弹性拦网通过拦网滑槽设于消能池内靠近进水渠道一侧;拦网滑槽以下的弹性拦网表面设有柔性拦网,弹性拦网顶端通过滑槽连接榫连接拦网滑槽,弹性拦网距离拦网滑槽的最远端通过拦网拉绳连接有拉绳控制器,拉绳控制器高于消能池的水面。
[0014]作为优选:沉砂井与第一输水管连接处的管周土体内设有控浆囊袋,控浆囊袋连有注浆连接管;沉砂井与第二输水管相接处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有拦板挂槽和拦板底槽,拦砂挡板上下端分别连接拦板挂槽和拦板底槽,拦砂挡板表面设有过水槽孔。
[0015]作为优选:冲砂喷头连有第一供水管,进砂口通过抽砂管连接有外部抽砂设备;封盖滑槽靠近第一输水管的一侧低于第二输水管一侧,调位水槽设于调位滑板朝向第一输水管的一侧,铺盖滚轴和铺盖回位筋设于调位滑板朝向第二输水管的一侧;调位水槽内无水时调位滑板位于封盖滑槽的高点,调位水槽的开口正对第二供水管的出水口。
[0016]作为优选:第二撑梁的端部设有调位囊袋,调位囊袋呈环形,调位囊袋和井盖连管之间通过囊袋充气管连接,第二撑梁端部连接沉砂井侧壁上的井壁撑墩,调位囊袋外侧与沉砂井侧壁贴合;坠物拦网为柔性结构。
[0017]作为优选:所述管口挡板底部与第一输水管连接,管口挡板上部为圆弧面,管口挡板的横断面上圆弧的圆心角为30~45
°

[0018]这种沿湖溢流污染综合治理浅层衔接预处理结构的布设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0019]步骤一、施工准备:勘测确定位置,确定管周土体的力学性能;
[0020]步骤二、施工进水渠道、第一输水管和第二输水管;
[0021]步骤三、消能池施工:浇筑消能池并设置刚性拦板和弹性拦网;在第一输水管出口端设置管口挡板;
[0022]步骤四、沉砂井施工:施工沉砂井,并在沉砂井与第一输水管相接处设置控浆囊袋,通过注浆连接管向控浆囊袋内压浆形成封闭注浆体;设置第二输水管端部的拦砂挡板;
[0023]步骤五、井底沉砂池布设:在沉砂井的底部设置存砂底槽,并将冲砂喷头与第一供水管连通,进砂口与抽砂管及外部抽砂设备连通;在存砂底槽的上方设置封盖滑槽,通过调位滑板滑动连接有调位水槽和铺盖滚轴;
[0024]步骤六、井筒封盖布设:在井筒封盖下方焊接井盖连管,并依次设置第一撑梁、撑梁回位筋和第二撑梁;对第二撑梁端部的调位囊袋充气;设置坠物拦网。
[00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6]1)在进水渠道与第一输水管之间设置消能池,并在消能池内设置柔性拦网、刚性拦板和管口挡板,在消能池内形成组合拦截系统,提高了漂浮物拦截的效果;同时,可通过拦网拉绳包裹卷拉提升柔性拦网内的拦截物,降低了拦截物吊除施工的难度。
[0027]2)在第一输水管和第二输水管相接处设置沉砂井,且第二输水管底标高高于第一输水管的底标高,并在第二输水管的管口处设置拦砂挡板,实现了沉砂井的组合沉砂,改善了沉砂井的沉砂效果。
[0028]3)在沉砂井与第一输水管相接处设置控浆囊袋,通过注浆连接管向控浆囊袋内压浆形成封闭注浆体,改善了输水管与沉砂井的连接密闭性。
[0029]4)在沉砂井的底部设置横断面呈圆弧形的存砂底槽,并在存砂底槽内设置冲刷喷头和进砂口,并在村沙底槽上方设有连接调位水槽的柔性铺盖,可以进行单独的排砂作业;
当需要进行排砂时,第一供水管向调位水槽供水,柔性铺盖沿封盖滑槽移动铺设,下方的冲砂喷头吹动沉砂,沉砂上扬至柔性铺盖底面后向下回落,并最终经进砂口及抽砂管排除,改善了排砂效果。
[0030]5)在井筒封盖的下表面依次焊接井盖连管和第一撑梁,并通过井盖连管及囊袋充气管对调位囊袋充气,带动第二撑梁支撑于井壁撑墩上,通过撑梁回位筋实现第二撑梁回位,实现了井筒封盖下部坠物拦网及第二撑梁的快速布设。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本专利技术沿湖溢流污染综合治理浅层衔接预处理结构布设施工流程图;
[0032]图2是图1消能池部位平面图;
[0033]图3是图1消能池纵剖面图;
[0034]图4是图1沉砂井纵剖面图;
[0035]图5是图4第一撑梁与第二撑梁连接结构俯视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沿湖溢流污染综合治理浅层衔接预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水渠道(1)、消能池(2)、第一输水管(3)、第二输水管(4)和沉砂井(5);进水渠道(1)和第一输水管(3)之间的消能池(2)内设有刚性拦板(9)和弹性拦网(14);第一输水管(3)朝向消能池(2)的一端设有管口挡板(19);另一端连接沉砂井(5)的侧壁,沉砂井(5)的另一边侧壁连接第二输水管(4);沉砂井(5)和第二输水管(4)的连接处设有拦砂挡板(25);沉砂井(5)底部设有存砂底槽(28),存砂底槽(28)的横断面呈弧形,存砂底槽(28)最低处设有进砂口(30),存砂底槽(28)还设有数个冲砂喷头(29);存砂底槽(28)的上方设有封盖滑槽(32),封盖滑槽(32)通过调位滑板(34)滑动连接有调位水槽(33)和铺盖滚轴(35),调位水槽(33)设有渗排水孔(40),柔性铺盖(36)一端卷绕在铺盖滚轴(35)上,另一端连接沉砂井(5)侧壁,调位滑板(34)和沉砂井(5)侧壁之间还设有铺盖回位筋(37);沉砂井(5)的井筒封盖(41)下方通过井盖连管(42)连接有第一撑梁(43),第一撑梁(43)通过撑梁回位筋(45)连接第二撑梁(44),第二撑梁(44)下方设有坠物拦网(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沿湖溢流污染综合治理浅层衔接预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消能池(2)两侧,进水渠道(1)的底标高低于第一输水管(3)的底标高;在沉砂井(5)两侧,第一输水管(3)的底标高比第二输水管(4)的底标高低,沉砂井(5)的底标高低于第一输水管(3)的底标高。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沿湖溢流污染综合治理浅层衔接预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刚性拦板(9)设于消能池(2)内靠近第一输水管(3)一侧,刚性拦板(9)上设有拦板过水孔(12);刚性拦板(9)两侧通过拦板滑槽(8)连接消能池(2);刚性拦板(9)背离弹性拦网(14)侧通过拦板连接筋(11)设有防堵供水管(10),防堵供水管(10)设有防堵喷头(13),防堵喷头(13)面向拦板过水孔(12);弹性拦网(14)通过拦网滑槽(7)设于消能池(2)内靠近进水渠道(1)一侧;拦网滑槽(7)以下的弹性拦网(14)表面设有柔性拦网(18),弹性拦网(14)顶端通过滑槽连接隼(15)连接拦网滑槽(7),弹性拦网(14)距离拦网滑槽(7)的最远端通过拦网拉绳(16)连接有拉绳控制器(17),拉绳控制器(17)高于消能池(2)的水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沿湖溢流污染综合治理浅层衔接预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沉砂井(5)与第一输水管(3)连接处的管周土体内设有控浆囊袋(20),控浆囊袋(20)连有注浆连接管(21);沉砂井(5)与第二输水管(4)相接处的上方和下方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甄亮王剑锋万治安梅君陶利张涛王帅贾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公路桥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