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区沟道水文要素观测用支撑系统及构建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90353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山区沟道水文要素观测用支撑系统及构建方法,它包括设置在边坡的沟道上的观测平台;所述沟道位于坡体的内部;所述观测平台的两侧通过侧向支撑模组与坡体连接在一起;所述观测平台的底部并贯穿观测平台固定有多根沿竖向设置的竖杆,所述竖杆的支撑固定在沟道上;所述观测平台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保证观测平台重心的配重块。此支撑系统能够用于山区水文要素观测平台的搭建,其通过利用多根沿竖向设置的竖杆支撑观测平台,并利用侧向支撑模组沿侧向固定观测平台,进而通过水平和竖向两个方向有效支撑观测平台,并利用插杆和定位杆沿斜向进一步固定观测平台。用插杆和定位杆沿斜向进一步固定观测平台。用插杆和定位杆沿斜向进一步固定观测平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区沟道水文要素观测用支撑系统及构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环境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山区沟道水文要素观测用支撑系统及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水文要素采集是水体有关数据的一项工作,它是以江、河、湖、海的各种水文要素为主进行的观测。江河湖泊水文要素有水深、水位、流向、流速、流量、水温、冰情、比重、含沙量、降水量、蒸发量、水色、透明度、水的化学组成等;海洋水文要素有潮汐、潮流、波浪、海流、海水温度、盐度、海上气温、气压、风向、风速、浮游生物等。通常依一定条件在江河湖海的一定地点或断面上布设水文观测站,进行长期不间断的水文观测,各种水文观测资料经整理分析后,不仅是各种水文预报的依据,而且也是研究海床、河床、河岸变迁、海流、径流规律和进行各种水利工程、海岸工程设计计算以及编写航路指南等的重要资料。
[0003]目前,在对山区沟道的水文要素进行观测时,大多需要建立专用的观测平台,并在平台上建立各类传感器监测沟道的各项环境要素,但是,在现有技术中,观测平台在施工安装时,由于山区沟道特殊的土壤环境和地理环境,其在施工安装时十分的麻烦且不便,且安装后的观测平台稳定性较差,因此,需要推出一种山区沟道水文要素观测用支撑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山区沟道水文要素观测用支撑系统及构建方法,此支撑系统能够用于山区水文要素观测平台的搭建,其通过利用多根沿竖向设置的竖杆支撑观测平台,并利用侧向支撑模组沿侧向固定观测平台,进而通过水平和竖向两个方向有效支撑观测平台,并利用插杆和定位杆沿斜向进一步固定观测平台,进而形成一个稳定的支撑系统结构,保证观测平台的稳定性。
[0005]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山区沟道水文要素观测用支撑系统,它包括设置在边坡的沟道上的观测平台;所述沟道位于坡体的内部;所述观测平台的两侧通过侧向支撑模组与坡体连接在一起;所述观测平台的底部并贯穿观测平台固定有多根沿竖向设置的竖杆,所述竖杆的支撑固定在沟道上;所述观测平台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保证观测平台重心的配重块。
[0006]多根所述竖杆绕着观测平台的轴心线呈环形均匀分布设置,并在每相邻两根竖杆之间连接设置有多根横杆,进而构成环形支撑结构。
[0007]所述侧向支撑模组包括开设于坡体上的槽体,槽体设置在沟道内侧壁的上部;所述槽体的内部设置有外框体;对应所述外框体在所述观测平台的两侧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同时与所述外框体的边框固定连接;
所述外框体的内部浇筑有混凝土。
[0008]所述外框体上设置有与固定块相配合的预制槽,固定块卡装于预制槽的内部。
[0009]所述观测平台的底部连接有倾斜布置的插杆,所述插杆背离所述观测平台的一端插入到所述侧向支撑模组的外框体内部。
[0010]所述外框体的内部一侧插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端头插入到插杆的内部。
[0011]所述插杆与竖杆之间设置有多根倾斜并平行布置的第一斜杆,所述第一斜杆沿着定位杆的延伸方向布置。
[0012]所述竖杆与沟道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多根倾斜布置的第二斜杆;所述第二斜杆与第一斜杆之间连接设置有连杆。
[0013]所述竖杆和/或侧向支撑模组上设置有监测传感器。
[0014]一种山区沟道水文要素观测用支撑系统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侧向支撑模组的预制:根据侧向支撑模组的设计尺寸,在工厂采用型材预先焊接拼装制作外框体,并在外框体的顶部预留预制槽;步骤二,侧向支撑模组的安装:根据预制好的外框体的基本尺寸,在坡体的沟道两内壁上部开挖槽体,并将外框体初步固定在槽体上;步骤三,竖杆的预制:根据观测平台和沟道的基本尺寸,裁剪相应尺寸的竖杆,并将竖杆通过横杆连接成环形支撑结构;步骤四,环形支撑结构的安装:清理沟道的底部,将预制好的环形支撑结构固定在沟道的底部;步骤五,观测平台的初步安装:在观测平台上预加工与竖杆相匹配的贯穿孔;并在观测平台的两侧固定与预制槽相配合的固定块;同时在观测平台的底部固定配重块;然后,将整个观测平台支撑安装在竖杆的顶部,并保证固定块设置在预制槽的内部;步骤六,观测平台与外框体的初步固定:将观测平台的底部和外框体之间固定插杆,并将插杆通过定位杆初步固定在外框体的内部;步骤七,环形支撑结构与沟道以及侧向支撑模组之间的固定:在竖杆和插杆之间固定设置第一斜杆;在竖杆和沟道之间固定设置第二斜杆,并在第一斜杆和第二斜杆之间固定设置连杆;步骤八,侧向支撑模组的浇筑施工:待支撑系统所有结构初步固定完成之后,向外框体的内部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之后,使得观测平台、侧向支撑模组、环形支撑结构和坡体连接成为稳定支撑系统;步骤九,监测传感器的布置安装:待支撑系统稳定之后,根据观测的需要在竖杆和/或侧向支撑模组上安装布置监测传感器。
[0015]本专利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山区沟道水文要素观测用支撑系统,其通过利用多根沿竖向设置的竖杆支撑观测平台,并利用侧向支撑模组沿侧向固定观测平台,进而通过水平和竖向两个方向有效支撑观测平台,并利用插杆和定位杆沿斜向进一步固定观测平台,进而形成一个稳定的支撑系统结构,保证观测平台的稳定性。
[0016]2、本专利技术的山区沟道水文要素观测用支撑系统,其通过优选设置在观测平台底部的配重块,使得观测平台在晃动时,其重心晃动的幅度能够更小,进而保证观测平台在安装后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多杆式的安装结构,还能够便于后续各检测传感器的安装与管线的布置,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0017]3、本专利技术的山区沟道水文要素观测用支撑系统,其整体结构稳定性高,施工方便,利用多样的支撑稳固手段保证观测平台在安装后的稳定性,进而适应复杂且特殊的沟道环境,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0018]4、通过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支撑系统构建方法,能够实现整个支撑系统的快速搭建,有效的提高了施工效率,保证了施工质量,而且保证了最终所搭建的支撑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山区沟道水文要素观测用支撑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图1中a处放大结构。
[0022]图中:100坡体;101沟道;102观测平台;103侧向支撑模组;1031槽体;1032外框体;1033混凝土;1034固定块;1035预制槽;104插杆;1041定位杆;105竖杆;106第一斜杆;107第二斜杆;108连杆;109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4]实施例1:请参阅图1~2,一种山区沟道水文要素观测用支撑系统,它包括设置在边坡的沟道101上的观测平台102;所述沟道101位于坡体100的内部;所述观测平台102的两侧通过侧向支撑模组103与坡体100连接在一起;所述观测平台102的底部并贯穿观测平台102固定有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区沟道水文要素观测用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设置在边坡的沟道(101)上的观测平台(102);所述沟道(101)位于坡体(100)的内部;所述观测平台(102)的两侧通过侧向支撑模组(103)与坡体(100)连接在一起;所述观测平台(102)的底部并贯穿观测平台(102)固定有多根沿竖向设置的竖杆(105),所述竖杆(105)的支撑固定在沟道(101)上;所述观测平台(102)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保证观测平台(102)重心的配重块(10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山区沟道水文要素观测用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竖杆(105)绕着观测平台(102)的轴心线呈环形均匀分布设置,并在每相邻两根竖杆(105)之间连接设置有多根横杆,进而构成环形支撑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山区沟道水文要素观测用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支撑模组(103)包括开设于坡体(100)上的槽体(1031),槽体(1031)设置在沟道(101)内侧壁的上部;所述槽体(1031)的内部设置有外框体(1032);对应所述外框体(1032)在所述观测平台(102)的两侧设置有固定块(1034);所述固定块(1034)同时与所述外框体(1032)的边框固定连接;所述外框体(1032)的内部浇筑有混凝土(103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山区沟道水文要素观测用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体(1032)上设置有与固定块(1034)相配合的预制槽(1035),固定块(1034)卡装于预制槽(1035)的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山区沟道水文要素观测用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测平台(102)的底部连接有倾斜布置的插杆(104),所述插杆(104)背离所述观测平台(102)的一端插入到所述侧向支撑模组(103)的外框体(1032)内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山区沟道水文要素观测用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体(1032)的内部一侧插接有定位杆(1041),所述定位杆(1041)的端头插入到插杆(104)的内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山区沟道水文要素观测用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104)与竖杆(105)之间设置有多根倾斜并平行布置的第一斜杆(106),所述第一斜杆(106)沿着定位杆(1041)的延伸方向布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山区沟道水文要素观测用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杆(105)与沟道(101)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多根倾斜布置的第二斜杆(107);所述第二斜杆(107)与第一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林垚许文涛唐文坚何敏杜俊韩培张宏雅杨嘉慧
申请(专利权)人: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与管理局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