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通过极小半径曲线的车体与转向架连接装置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58312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通过极小半径曲线的车体与转向架连接装置结构,包括转向架构架、连接装置和车体,所述转向架构架与连接装置的下端连接,所述连接装置的上端与车体的下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连接装置与转向架构架自由度设计,限制的x向(纵)及绕z轴回转自由度,z向(垂)、y向(横)、绕x轴回转绕y轴回转自由度释放,其运动位移由空簧和横向止挡决定,连接装置与车体自由度设计,约束x、y、z平动及绕x和y的转动自由度,释放绕z轴的回转自由度,连接部件不发生回转,没有回转位移要求,解决了通过极小半径曲线的零部件变位问题,并且在不降低筋板刚度的基础上,将最大应力从焊缝转移至筋板母材位置。板母材位置。板母材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通过极小半径曲线的车体与转向架连接装置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
,具体为一种适用于通过极小半径曲线的车体与转向架连接装置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小曲线通过性能是轨道车辆的重要指标,也是线路建设中重要的指标,车辆的小曲线通过能力直接影响着线路建设中的最小半径,良好的小曲线通过能力能大大减少土建拆迁量,减少建设成本。
[0003]现有技术的不足:车辆在过曲线时车体和转向架之间的摇头运动均要通过车体与转向架间的连接装置变位,车辆在通过小曲线时,由于转向架构架相对于车体(序号1)会发生回转,曲线半径越小,回转角度越大,对于极小半径曲线(曲线半径50m)传统的摇枕转向架和无摇枕转向架在通过小曲线的工况时,转向架和车体的连接部件(包括空簧、二系垂向减震器、二系横向减震器等)约为8度,空簧、二系垂向减震器、二系横向减震器等部件位移过大,已经无法适应,对于更小的曲线半径(曲线半径20m),空簧、二系垂向减震器、二系横向减震器等部件位移要求会进一步增大,因此传统地铁车辆的构架与车体的连接方式已经无法适应通过极小半径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通过极小半径曲线的车体与转向架连接装置结构,包括转向架构架(1)、连接装置(2)和车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架构架(1)与连接装置(2)的下端连接,所述连接装置(2)的上端与车体(3)的下端连接,所述转向架构架(1)与连接装置(2)之间设置有用于车体(3)与转向架构架(1)连接的连接部件(4);所述连接装置(2)包括有:连接架(21),所述连接架(21)用于安装连接部件(4)、转向架构架(1)和车体(3)的连接件;回转轴承(22),所述回转轴承(22)设置在连接架(21)的上端面上,所述车体(3)的下端通过回转轴承(22)与连接装置(2)连接;连接座(23),所述连接座(23)设置在连接架(21)的下端面上,所述连接装置(2)的下端通过连接座(23)与转向架构架(1)上的安装位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通过极小半径曲线的车体与转向架连接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2)还包括有:安装槽位(24),所述安装槽位(24)设置在连接架(21)的上端面上且以回转轴承(22)为中心对称分布;卸荷筋板(25),所述卸荷筋板(25)纵向设置在安装槽位(24)的内部,所述卸荷筋板(25)上端面的两侧均设置有卸荷槽(25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通过极小半径曲线的车体与转向架连接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4)包括有:空气弹簧(41),所述空气弹簧(41)设置在连接架(21)下端面的两侧;减震装置(42),所述减震装置(42)设置在连接架(21)的下端面;抗侧滚连杆(43),所述抗侧滚连杆(43)设置在连接架(21)下端面的两侧,所述抗侧滚连杆(43)用于连接抗侧滚装置;牵引拉杆(44),所述牵引拉杆(44)设置在连接架(21)的下端面上,所述牵引拉杆(44)用于连接牵引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通过极小半径曲线的车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步震胡定祥任明金鑫李雨晗孙海东成军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