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辐射状网络的综合能源系统网络集线器建模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综合能源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辐射状网络的综合能源系统网络集线器建模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以电力系统为核心,采用分布式发电,促进电、热、冷、气的供需互动,提高区域能源利用效率和可再生能源消费水平。分布式计算可以将区域联合调度中心集中的最优调度任务分解为多个子任务,并将最优调度任务分配给每个用户。基于分布式算法的综合能源系统协调控制研究是指在区域内采用分布式计算的方法,实现多用户综合能源系统协同优化和故障应急控制。
[0003]但在辐射状网络中,会存在许多并不与上级网络直接相连的末端分布式系统,它们可能通过一个相同的中间分布式系统与上级网络相连。若中间分布式系统不参与分布式优化,且这些末端分布式系统之间不通过新建联络线直接进行分布式优化,则需要将二者的端口耦合起来,并因此增大了中间分布式系统泄露隐私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基于辐射状网络的综合能源系统网络集线器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辐射状网络的综合能源系统网络集线器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提出基于分布式辐射状网络的电
‑
气
‑
热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网络集线器矩阵化建模方法;步骤2:建立基于分布式辐射状网络的电
‑
气
‑
热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电网网络模型;步骤3:建立基于分布式辐射状网络的电
‑
气
‑
热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气网网络模型;步骤4:建立基于分布式辐射状网络的电
‑
气
‑
热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热网网络模型;步骤5:基于矩阵化建模方法处理电网网络模型、气网网络模型和热网网络模型,完成集线器矩阵化建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辐射状网络的综合能源系统网络集线器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矩阵化建模方法为基于线性等式约束的矩阵化建模方法;线性等式约束表示为:式中:x为变量;a、b为常数;m为线性等式约束数;n为变量数;a
mn
表示第m个线性等式约束中第n个变量的常系数;x
n
表示第n个变量;b
m
表示第m个线性等式约束的常参数;引入一组变量c1…
c
m
,将式(1)改写如下:其中,c
m
表示第m个线性等式约束的系数变量;将式(2)表示成矩阵形式:若要求保留变量x1…
x
k
,消去变量x
k+1
…
x
n
,其中k≥n
‑
m+1,则存在一组不全为0的c1…
c
m
满足:进一步消去变量x
k+1
…
x
n
,得到:式中:x为变量;d、e为常数;(m
‑
n+k)为线性等式约束数;k为变量数;x
k
表示第k个变量;当k=n
‑
m+1时,d、e分别满足:
其中,d
1j
表示式(5)中第1个线性等式约束中第j个变量的常系数;e1表示式(1)中第i个线性等式约束中第j个变量的常系数;若变量x1…
x
k
中,x1…
x
t
为状态变量,x
t+1
…
x
k
为控制变量,则式(5)进一步表示为:式中:x为变量;d、e为常数;(m
‑
n+k)为线性等式约束数;t为状态变量数;(k
‑
t)为控制变量数;最后,对于线性不等式约束,根据约束中所含变量的类型,分成以下4类处理:1)、当变量类型为“端口节点或系统端口间支路的变量”,则直接保留有关变量的线性不等式约束;2)、当变量类型为“耦合设备及储能设备的变量”,则直接保留有关变量的线性不等式约束;3)、当变量类型为“系统内部节点或支路的变量”,则对于辐射状网络,含源节点及其相邻支路满足上下限的不等式约束后,其余节点、支路相应地满足上下限的不等式约束;4)、当变量类型均不属于上述情况,为其他情况时,通过基于线性等式约束的矩阵化建模方法,建立当前变量与保留变量的等式约束关系,并将针对当前变量的不等式约束改写成针对保留变量的不等式约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辐射状网络的综合能源系统网络集线器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保留的变量有:端口节点的电压幅值U(令W=1/U)、端口支路的有功潮流P、无功潮流Q;保留的常量有:各节点的有功负荷P
L
、无功负荷Q
L
,各支路的电阻R、电抗X;配电网模型如下:配电网模型如下:配电网模型如下: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洲俊,张勇,吴志,祖炜灿,谈健,周恒俊,黄俊辉,吕梦婕,王哲,刘琛,陈丽,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