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联合损失函数,得到训练好的多任务学习残差神经网络和训练好的“分类
‑
检索
‑
二元分类”联合损失函数;
[0011]S5、基于待识别的人物裁剪图,经过训练好的多任务学习残差神经网络获得人物视觉特征向量;
[0012]S6、基于人物视觉特征向量,经过特征匹配算法,得到人物在人物库中对应的人物信息。
[0013]进一步的,所属步骤S1中的公开数据集为TGRDB数据集,其数据包含训练集、验证集、录入样本库与待检索行人图片库。
[0014]进一步,步骤S2所述的Average Pooling层是指平均池化层,deconv层是指反卷积层。
[001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多任务学习残差神经网络依次包括输入层和五个卷积层,其中输入层图像大小为224
×
224
×
3,第一层包括一个卷积核,一个批归一化层,一个激活层,第二层包括一个最大池化层,与2组重复的第二卷积层,第三层包括2组重复的第三卷积层,第四层包括2组重复的第四卷积层,第五层包括2组重复的第五卷积层,第一层的卷积核为一个7
×
7卷积核,通道数为64,步长为2,填充为3,第二卷积层依次包括一个卷积核,一个批量归一化层,一个卷积核,一个批量归一化层,一个激活层,各卷积核大小为3
×
3,通道数为64,步长为1,第三卷积层依次包括一个卷积核,一个批量归一化层,一个卷积核,一个批量归一化层,一个激活层,各卷积核大小为3
×
3,通道数为128,步长为1,第四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任务学习残差神经网络的行人重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构建数据集,即从公开数据集中,获取场景的图片与行人的信息,根据标注的人物位置信息,生成人物的裁剪图与对应人物的身份信息;S2、构建多任务学习残差神经网络,网络中包含骨干网络与多任务头,骨干网络即为残差神经网络,其各个网络层依次包括不同参数的残差块层,Average Pooling层,Average Pooling层是指平均池化层,多任务头包含deconv层、降维卷积层,deconv层是指反卷积层;S3、构建多任务学习残差神经网络后,构建“分类
‑
检索
‑
二元分类”联合损失函数;S4、基于数据集训练构建好的多任务学习残差神经网络和“分类
‑
检索
‑
二元分类”联合损失函数,得到训练好的多任务学习残差神经网络和训练好的“分类
‑
检索
‑
二元分类”联合损失函数;S5、基于待识别的人物裁剪图,经过训练好的多任务学习残差神经网络获得人物视觉特征向量;S6、基于人物视觉特征向量,经过特征匹配算法,得到人物在人物库中对应的人物信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任务学习残差神经网络的行人重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属步骤S1中的公开数据集为TGRDB数据集,其数据包含训练集、验证集、录入样本库与待检索行人图片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任务学习残差神经网络的行人重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所述的Average Pooling层是指平均池化层,deconv层是指反卷积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多任务学习残差神经网络的行人重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多任务学习残差神经网络依次包括输入层和五个卷积层,其中输入层图像大小为224
×
224
×
3,第一层包括一个卷积核,一个批归一化层,一个激活层,第二层包括一个最大池化层,滤波器尺寸为3
×
3,步长为2,与2组重复的第二卷积层,第三层包括2组重复的第三卷积层,第四层包括2组重复的第四卷积层,第五层包括2组重复的第五卷积层,第一层的卷积核为一个7
×
7卷积核,通道数为64,步长为2,填充为3,第二卷积层依次包括一个卷积核,一个批量归一化层,一个卷积核,一个批量归一化层,一个激活层,各卷积核大小为3
×
3,通道数为64,步长为1,第三卷积层依次包括一个卷积核,一个批量归一化层,一个卷积核,一个批量归一化层,一个激活层,各卷积核大小为3
×
3,通道数为128,步长为1,第四卷积层依次包括一个卷积核,一个批量归一化层,一个卷积核,一个批量归一化层,一个激活层,各卷积核大小为3
×
3,通道数为256,步长为1,第五卷积层依次包括一个卷积核,一个批量归一化层,一个卷积核,一个批量归一化层,一个激活层,各卷积核大小为3
×
3,通道数为512,步长为1,多任务头中deconv层是一个2
×
2的反卷积核,步长为2,降维卷积层是一个1
×
1的卷积核,步长为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多任务学习残差神经网络的行人重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多任务学习残差神经网络实现过程如下:S2.1、将图片输入到骨干网络中,获得特征向量;S2.2、将特征向量输入到一个全连接网络层后,输出结果使用softmax归一化后,获得分类向量预测结果,输入到分类损失函数中;S2.3、将特征向量直接输入到检索损失函数;
S2.4、将特征向量输入到反卷积层中扩大特征尺寸,然后输入到降维卷积层,生成单层的头肩掩膜预测输出;S2.5、将头肩框的位置转化成头肩掩膜,并缩放尺寸到与头肩掩膜预测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世强,林哲远,张春龙,宛敏红,李特,王文,黄敏,
申请(专利权)人:之江实验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