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制振动式搅拌机及操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5602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16
一种强制振动式搅拌机,包括有搅拌机1,搅拌机1安装于底架2上,底架2上安装有强制振动器组3,底架2的底部安装有滑轨组4;其中:所述搅拌机1为卧式搅拌机;所述底架2为钢架结构焊接而成;所述强制振动器组3包括有一个或多个偏振振动器;所述滑轨组4包括有上滑轨组41和下滑轨组42,所述上滑轨组41安装于下滑轨组42上,所述底架2安装于所述上滑轨组41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强制振动式搅拌机与现有双卧轴振动搅拌机相比,当配合比不变而搅拌时间减小一半时,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约5%;当配合比不变而搅拌时间相同时,混凝土强度提高约8%。混凝土强度提高约8%。混凝土强度提高约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强制振动式搅拌机及操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机械
,尤其是一种强制振动式搅拌机及操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水泥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为了满足施工和工程应用的要求,必须具备强度、和易性、耐久性等技术性能。而这些性能指标除了与混凝土中的各种组成材料的配合比、密实度有关外,搅拌质量的好坏,也对其有显著的影响。现行混凝土搅拌质量的评定指标是混凝土拌合物的均质性,然而试验发现,这种宏观匀质性好是混凝土强度高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两者之间并没有直接的换算关系。这是由于水泥混凝土是分散的介质分子的水化物薄膜层粘结各相颗粒而形成的胶凝结构,这种结构是具有高的剪切强度和粘性,从而使得混合物各组分均匀分散的搅拌过程变得特别困难。只有当所有组分均匀分布和每一骨料颗粒都被水化物薄膜包围时,换言之,各相成分从微观上也达到均匀分布时,混合物的胶凝结构才最稳定。这样的结构消除了混凝土内部的宏观及微观缺陷,凝固后才一会具有最大强度。因此,理想的混凝土搅拌不仅要求宏观上各组分拌匀,还要求微观上各组分拌透。
[0003]自落式搅拌机虽然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使混合料达到宏观上的匀质,但是在显微镜下仍会发现有10%~30%的水泥颗粒粘聚成微小的水泥团,即微观上并未达到均匀。由于水泥的水化作用只在水泥颗粒的表面进行,如果水泥颗粒聚团,则水化作用的面积减小,使混凝土具有强度的水化生成物减少,因此水泥的这种团聚现象严重影响着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强度的提高。
[0004]为了减少自落式搅拌机的团聚现象,一般利用延长搅拌时间来解决混凝土品质问题,例如设置多级搅拌机,因其仍采用普通搅拌设备,搅拌质量并未有明显的提高,不仅增加设备投资成本,占地面积大还增大了使用成本,不符合国家提倡的节能减排要求。
[0005]振动搅拌就是在搅拌的同时加以振动作用,使水泥颗粒处于颤动状态,从而破坏水泥凝聚团,使水泥颗粒均匀分布。同时振动搅拌使混合料颗粒的运动速度增大,增加了有效碰撞次数,加速集料颗粒表面水化生成物向液相扩散的速度,使水泥水化加速。此外,还可净化集料表面,增加水泥和集料间的粘结力。因此,振动搅拌能有效地提高混凝土质量和搅拌效率,使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也有所改善。
[0006]强制振动式搅拌机包括有单一分离式振动搅拌机、螺旋式振动搅拌机、轴周期式振动搅拌机、双卧轴振动搅拌机;其中,双卧轴振动搅拌机是在传统的双卧轴搅拌机基础上,利用搅拌轴、搅拌臂及其上安装的搅拌叶片作为振动活化源的方案。搅拌驱动机构通过同步齿轮,驱动两根搅拌轴和其上安装的搅拌叶片同步旋转,不断地推动物料在搅拌筒内作轴向和轴间的循环运动;同时,振动驱动机构经过带传动,驱动两根振动轴高速旋转,强迫安装在其上的偏心搅拌轴和搅拌叶片产生振动,于是在搅拌机构的强制搅拌和振动的共同作用下,实现了物料在整个拌筒空间的均匀搅拌。
[0007]强制振动式搅拌机的搅拌机构和振动机构为同一机构,搅拌轴边旋转搅拌边振
动,搅拌机构在旋转搅拌时,不仅要承受搅拌叶片对混凝土的搅拌力,还要承受振动机构对搅拌机构的振动力,搅拌机构或搅拌叶片的磨损较快,且更换搅拌机构或搅拌叶片时,需要将搅拌机构和振动机构整体拆下,更换新的搅拌机构后,再将搅拌机构和振动机构整体安装,这个拆卸安装过程费时费力。
[0008]因此,有必要在现有的强制振动式搅拌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一种搅拌机构和振动机构是相互独立的,且搅拌时间相对较少或混凝土强度相对提高的强制振动式搅拌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强制振动式搅拌机及操作方法。
[0010]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强制振动式搅拌机,包括有搅拌机1,搅拌机1安装于底架2上,底架2上安装有强制振动器组3,底架2的底部安装有滑轨组4;其中:搅拌机1为卧式搅拌机;底架2为钢架结构焊接而成;强制振动器组3包括有一个或多个偏振振动器;滑轨组4包括有上滑轨组41和下滑轨组42,上滑轨组41安装于下滑轨组42上,底架2安装于上滑轨组41上。
[0011]本专利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的强制振动式搅拌机与普通双卧轴搅拌机相比,当配合比不变而搅拌时间减少25%时,对C50标号的混凝土进行试验,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约12%;当配合比不变而搅拌时间相同时,对C50标号的混凝土进行试验,混凝土强度提高约29%。
[0012]本专利技术的强制振动式搅拌机与现有双卧轴振动搅拌机相比,当配合比不变而搅拌时间减少25%时,对C50标号的混凝土进行试验,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约5%;当配合比不变而搅拌时间相同时,对C50标号的混凝土进行试验,混凝土强度提高约13%。
[0013]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搅拌机1、底架2和强制振动器组3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滑轨组4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强制振动式搅拌机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强制振动式搅拌机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上滑轨组41和下滑轨组42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强制振动器组3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现有的双卧轴振动搅拌机原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并且能够将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
[0017]实施例1一种强制振动式搅拌机,包括有搅拌机1,搅拌机1安装于底架2上,底架2上安装有强制振动器组3,底架2的底部安装有滑轨组4;其中:搅拌机1为卧式搅拌机;底架2为钢架结构焊接而成;强制振动器组3包括有一个或多个偏振振动器;滑轨组4包括有上滑轨组41和下滑轨组42,上滑轨组41安装于下滑轨组42上,底架2安装于上滑轨组41上。
[0018]强制振动器组3包括四个偏振振动器,分别为位于后部的偏振振动器31、位于右部的偏振振动器32、位于前部的偏振振动器33和位于左部的偏振振动器34。
[0019]需要说明的是,四个偏振振动器分别与各自的偏振电机通过联轴器连接,由偏振电机带动各自对应的偏振振动器进行偏振转动。同时,为了保证底架2、上滑轨组41和下滑轨组42的整体受力均匀,将四个偏振振动器和四个偏振电机按照阵列的形式排布。其次,为了保证搅拌机1和底架2整体能在上滑轨组41或下滑轨组42上滑动,偏振振动器31和偏振振动器33的偏振电机同步以相反的方向旋转,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强制振动式搅拌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搅拌机(1),搅拌机(1)安装于底架(2)上,底架(2)上安装有强制振动器组(3),底架(2)的底部安装有滑轨组(4);其中:所述搅拌机(1)为卧式搅拌机;所述底架(2)为钢架结构焊接而成;所述强制振动器组(3)包括有一个或多个偏振振动器;所述滑轨组(4)包括有上滑轨组(41)和下滑轨组(42),所述上滑轨组(41)安装于下滑轨组(42)上,所述底架(2)安装于所述上滑轨组(4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制振动式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制振动器组(3)包括四个偏振振动器,分别为位于后部的偏振振动器(31)、位于右部的偏振振动器(32)、位于前部的偏振振动器(33)和位于左部的偏振振动器(3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制振动式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滑轨组(41)和所述下滑轨组(42)的结构相同,包括有一滑轨(411),滑轨(411)上设置有两个滑块(412),所述滑块(412)两侧的滑轨(411)上分别设置有限位孔(413),与限位孔(413)相配合的设置有一呈n形的限位销(414)。4.一种强制振动式搅拌机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骤:步骤1、将搅拌机(1)焊接或螺栓安装于底架(2)的中心处,将底架(2)上焊接或螺栓安装强制振动器组(3),其中,底架(2)的后部安装偏振振动器(31)、右部安装偏振振动器(32)、前部安装偏振振动器(33)和左部安装偏振振动器(34);步骤2、将限位销(414)分别插入所述下滑轨组(42)的限位孔(413)中,将上滑轨组(41)和滑块(412)限位固定于所述下滑轨组(42)的滑轨(411)中,即将上滑轨组(41)和和滑块(412)整体固定于所述下滑轨组(42)上,搅拌机(1)、底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逢春王英杰常贺王运强王垚李茂范宝庆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