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驾显示屏、显示方法以及车辆技术

技术编号:36955548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车载显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副驾显示屏、显示方法以及车辆,该副驾显示屏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信号输入模块、切换器以及显示模块,所述副驾显示屏还包括切换控制模块和第二信号输入模块,所述切换控制模块分别通过集成电路总线与第一信号输入模块、第二信号输入模块以及切换器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输入模块与第二信号输入模块通过显示接口与所述切换器连接,所述第二信号输入模块设有外接接口,所述外接接口用于接入外部设备;所述第二信号输入模块,用于将所述外部设备输入的第二显示信号输出至所述切换器;所述切换器,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切换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控制指令时,将所述第二显示信号输出至所述显示模块进行显示。进行显示。进行显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副驾显示屏、显示方法以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载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副驾显示屏、显示方法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新能源汽车显示屏都是显示车载主机推送的画面,显示屏只需要反馈人手触摸点以及显示主机推送的画面。
[0003]这个方案应用在偏娱乐性质的汽车副驾显示屏上,过于消耗主机算力以及内存资源,而且在主机上添加APP也不够灵活,对副驾当下的娱乐需求很不友好,因此如何改变副驾显示屏只能接收主机推送画面显示单一的情况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副驾显示屏、显示方法以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副驾显示屏只能接收主机推送画面显示单一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副驾显示屏,所述副驾显示屏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信号输入模块、切换器以及显示模块,所述副驾显示屏还包括切换控制模块和第二信号输入模块,所述切换控制模块分别通过集成电路总线与第一信号输入模块、第二信号输入模块以及切换器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输入模块与第二信号输入模块通过显示接口与所述切换器连接,所述第二信号输入模块设有外接接口,所述外接接口用于接入外部设备;
[0007]所述切换控制模块,用于在检测到外接接口存在外部设备插入时,控制所述第一信号输入模块停止输出第一显示信号至所述切换器,并控制所述第二信号输入模块开始工作;<br/>[0008]所述第二信号输入模块,用于将所述外部设备输入的第二显示信号输出至所述切换器;
[0009]所述切换器,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切换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控制指令时,将所述第二显示信号输出至所述显示模块进行显示。
[0010]可选地,所述第二信号输入模块包括转换器,所述转换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外接接口连接,所述转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切换器连接,所述转换器的控制端通过所述集成电路总线与所述切换控制模块连接;
[0011]所述转换器,用于接收所述外部设备输入的接口信号,并将所述接口信号转换为第二显示信号;
[0012]所述转换器,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切换控制模块的工作指令时,将所述第二显示信号输出至所述切换器。
[0013]可选地,所述所述第二信号输入模块设有外接接口,所述外接接口包括Type

C接口,所述Type

C接口连接所述外部设备,将所述外部设备的Type

C信号传入所述转换器。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信号输入模块包括解串器,所述解串器的信号输入端与音视频控制器连接,所述解串器的信号输入端;
[0015]所述切换控制模块,还用于通知解串器进入休眠之后,拉低解串器的休眠引脚,并控制所述第一信号输入模块停止输出第一显示信号至所述切换器;
[0016]所述切换控制模块,还用于拉高所述转换器休眠引脚,控制所述第二信号输入模块开始工作。
[0017]可选地,所述解串器,用于接收切换控制模块发送的休眠通知,通过低电压差分信号将所述休眠通知反馈至所述音视频控制器,以使所述音视频控制器停止发送低电压差分信号。
[0018]可选地,所述切换控制模块,还用于通知解串器进入休眠之后,经过间隔预设时间拉低所述解串器的休眠引脚。
[0019]可选的,所述切换控制模块,还用于拉高所述解串器休眠引脚,将所述第一显示信号输出至所述切换器;
[0020]所述切换控制模块,还用于拉低所述转换器休眠引脚,控制所述转换器进行休眠模式,停止所述第二显示信号输出至所述切换器。
[0021]可选地,所述解串器,用于在接收到所述音视频控制器输入的显示信号时,将所述显示信号进行格式转换,得到第一显示信号,并将所述第一显示信号输出至所述切换器,通过所述切换器输出至所述显示模块进行显示。
[0022]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副驾显示屏的显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驾显示方法应用于如上文所述的副驾显示屏,副驾显示屏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信号输入模块、切换器以及显示模块,所述副驾显示屏还包括切换控制模块和第二信号输入模块,所述切换控制模块分别通过集成电路总线与第一信号输入模块、第二信号输入模块以及切换器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输入模块与第二信号输入模块通过显示接口与所述切换器连接,所述第二信号输入模块设有外接接口,所述外接接口用于接入外部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0023]所述切换控制模块在检测到外接接口存在外部设备插入时,控制所述第一信号输入模块停止输出第一显示信号至所述切换器,并控制所述第二信号输入模块开始工作;
[0024]所述第二信号输入模块将所述外部设备输入的第二显示信号输出至所述切换器;
[0025]所述切换器在接收到所述切换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控制指令时,将所述第二显示信号输出至所述显示模块进行显示。
[0026]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音视频控制器、主显示屏以及如上文所述的副驾显示屏或应用如上文所述的副驾显示屏的显示方法。
[0027]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副驾显示屏,所述副驾显示屏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信号输入模块、切换器以及显示模块,所述副驾显示屏还包括切换控制模块和第二信号输入模块,所述切换控制模块分别通过集成电路总线与第一信号输入模块、第二信号输入模块以及切换器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输入模块与第二信号输入模块通过显示接口与所述切换器连接,所述第二信号输入模块设有外接接口,所述外接接口用于接入外部设备;所述切换控制模块,用于在检测到外接接口存在外部设备插入时,控制所述第一信号输入模块停止输出第一显示
信号至所述切换器,并控制所述第二信号输入模块开始工作;所述第二信号输入模块,用于将所述外部设备输入的第二显示信号输出至所述切换器;所述切换器,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切换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控制指令时,将所述第二显示信号输出至所述显示模块进行显示。本专利技术在检测到外部设备插入时,切换控制模块控制第一信号输入模块停止输出第一显示信号并控制所述第二信号输入模块将第二显示信号输出至切换器,切换器将所述第二显示信号输出至所述显示模块进行显示。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副驾显示屏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图;
[0030]图2为本专利技术副驾显示屏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图;
[0031]图3为本专利技术副驾显示屏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图;
[0032]图4为本专利技术副驾显示屏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0033]附图标号说明:
[00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副驾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驾显示屏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信号输入模块、切换器以及显示模块,所述副驾显示屏还包括切换控制模块和第二信号输入模块,所述切换控制模块分别通过集成电路总线与第一信号输入模块、第二信号输入模块以及切换器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输入模块与第二信号输入模块通过显示接口与所述切换器连接,所述第二信号输入模块设有外接接口,所述外接接口用于接入外部设备;所述切换控制模块,用于在检测到外接接口存在外部设备插入时,控制所述第一信号输入模块停止输出第一显示信号至所述切换器,并控制所述第二信号输入模块开始工作;所述第二信号输入模块,用于将所述外部设备输入的第二显示信号输出至所述切换器;所述切换器,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切换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控制指令时,将所述第二显示信号输出至所述显示模块进行显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驾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输入模块包括转换器,所述转换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外接接口连接,所述转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切换器连接,所述转换器的控制端通过所述集成电路总线与所述切换控制模块连接;所述转换器,用于接收所述外部设备输入的接口信号,并将所述接口信号转换为第二显示信号;所述转换器,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切换控制模块的工作指令时,将所述第二显示信号输出至所述切换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驾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第二信号输入模块设有外接接口,所述外接接口包括Type

C接口,所述Type

C接口连接所述外部设备,将所述外部设备的Type

C信号传入所述转换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副驾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输入模块包括解串器,所述解串器的信号输入端与音视频控制器连接,所述解串器的信号输入端;所述切换控制模块,还用于通知解串器进入休眠之后,拉低解串器的休眠引脚,并控制所述第一信号输入模块停止输出第一显示信号至所述切换器;所述切换控制模块,还用于拉高所述转换器休眠引脚,控制所述第二信号输入模块开始工作。5.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林峰汪杨刚曾俊雄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海微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