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立体裁剪工艺中碎布黏合压制机构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5382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服装立体裁剪工艺中碎布黏合压制机构,背板上开凿有贯穿孔A,贯穿孔A的内壁中安装固定有滚珠轴承,且滚珠轴承的中央通孔贯穿有收集辊A,接近于贯穿孔A一侧的收集辊A端部外接有驱动轴A,驱动轴A的外侧安装有受力机构,受力机构的垂直下方安装有中转力机构,中转力机构的一侧安装有发力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将高校服装课堂后产生裁剪碎布以及服装纺织企业生产经营中所产生的碎布、废布收集后再加工,把若干块碎布通过规则的无缝拼接或不规则的有缝随意拼接在一起,并与材质轻盈的纱布组成具有里外黏合的双层布料,从而形成有规格、有尺寸的成卷面料,并满足循环使用的目的,切实做到变废为宝的实践行动。切实做到变废为宝的实践行动。切实做到变废为宝的实践行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服装立体裁剪工艺中碎布黏合压制机构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服装碎布回收利用领域,具体涉及到服装立体裁剪工艺中碎布黏合压制机构,更具体涉及服装立体裁剪工艺中碎布黏合压制机构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服装是由面料、款式和色彩三大要素构成;而服装课程也是国内高校普遍设立的学科课程,如:东华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湖北理工学院等等,其开设的服装课程包括:服装概论、艺术概论、设计素描与色彩、计算机应用基础B、服装工艺基础、服装构成基础、服装制图与结构基础、设计概论、时装画技法、服装纸样与工艺、服装材料、时装效果图、服装CAD、电脑时装画、服装工业制版、服装色彩与图案、服装心理学、中西服装史、针织服装设计与工艺、服装立体裁剪工艺等等;其中,在服装立体裁剪工艺课程中,会利用服装人台对各类服装、服饰进行全方位立体裁剪、拼搭、收省道,从而完成肩胛、胸位、腰线等定位,以及尺寸数据及放松量的确定;然而,教学后,教室中遍地堆满了大小不等、色彩不一、面料不同的碎布,而当前对这些碎布普遍的做法,即:下课后打扫收纳至垃圾桶中;形成了一种不良的常态现象,造成了各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服装立体裁剪工艺中碎布黏合压制机构,包括背板(1)、底板(2)、顶盖(3)、第一侧壳(4)、第二侧壳(5)、支撑脚座(6)、脚轮(7)、移动推柄(8)、扇门(9)、安全护罩(10)、辊具收纳仓(11)、碎布收集仓(12)和驱动电机(13),所述驱动电机(13)的底部架构在机座(14)上,所述机座(14)焊接固定在所述底板(2)的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1)上贯穿有若干个大小不等或大小相等口径尺寸的圆孔,所述底板(2)的顶部安装有盛液池(15);所述背板(1)上开凿有贯穿孔A(16),所述贯穿孔A(16)的内壁中安装固定有滚珠轴承,且滚珠轴承的中央通孔贯穿有收集辊A(17),贯穿通过位于滚珠轴承中央通孔的收集辊A(17)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套环A(18),所述收集辊A(17)的表面设置有防滑楞(19),所述收集辊A(17)的两端头部均设置有堵头帽A(20),接近于所述贯穿孔A(16)一侧的收集辊A(17)端部外接有驱动轴A(21),所述驱动轴A(21)的外侧安装有受力机构(22),所述受力机构(22)的垂直下方安装有中转力机构(23),所述中转力机构(23)的一侧安装有发力机构(24);所述受力机构(22)包括第一齿轮箱(2201),所述第一齿轮箱(2201)上贯穿有若干个螺纹丝孔,并通过若干个螺纹丝杆将第一齿轮箱(2201)与背板(1)固定;所述第一齿轮箱(2201)的内壁设置有第一防尘垫(2202),所述第一齿轮箱(2201)的内部安装有第一螺旋伞齿轮组(2203),且该第一螺旋伞齿轮组(2203)是由两个平行伞齿轮相互啮合组成,且该两个平行伞齿轮分别是第一平行伞齿轮M(2204)和第一平行伞齿轮W(2205),所述第一平行伞齿轮M(2204)被固定在所述驱动轴A(21)的端部,且所述驱动轴A(21)的端部贯穿通过所述第一齿轮箱(2201),并通过第一固定销(2206)将第一平行伞齿轮M(2204)和驱动轴A(21)一体架构于所述第一齿轮箱(2201)内壁第一销槽(2207)中,所述第一平行伞齿轮W(2205)固定在第一驱动长轴(2208)的一端部,且该第一驱动长轴(2208)的另一端部贯穿通过所述第一齿轮箱(2201);所述中转力机构(23)包括第二齿轮箱(2301),所述第二齿轮箱(2301)上贯穿有若干个螺纹丝孔,并通过若干个螺纹丝杆将第二齿轮箱(2301)与背板(1)固定;所述第二齿轮箱(2301)的内壁设置有第二防尘垫(2302),所述第二齿轮箱(2301)的内部安装有第二螺旋伞齿轮组(2303),且该第二螺旋伞齿轮组(2303)是由两个平行伞齿轮相互啮合组成,且该两个平行伞齿轮分别是第二平行伞齿轮M(2304)和第二平行伞齿轮W(2305),所述第二平行伞齿轮M(2304)固定于所述第一驱动长轴(2208)的另一端部,且靠近所述第二平行伞齿轮M(2304)的另一端部也贯穿通过所述第二齿轮箱(2301),所述第二平行伞齿轮W(2305)安装在第二驱动长轴(2306)的一端,并通过第二固定销(2307)将第二平行伞齿轮M(2304)和第二驱动长轴(2306)一体架构于所述第二齿轮箱(2301)内壁第二销槽(2308)中,且该第二驱动长轴(2306)的一端部也贯穿通过所述第二齿轮箱(2301);所述发力机构(24)包括第三齿轮箱(2401),所述驱动电机(13)的外部焊接有金属框架(25),所述第三齿轮箱(2401)上贯穿有若干个螺纹丝孔,并通过若干个螺纹丝杆将第三齿轮箱(2401)与所述金属框架(25)固定;所述第三齿轮箱(2401)的内壁设置有第三防尘垫(2402),所述第三齿轮箱(2401)的内部安装有第三螺旋伞齿轮组(2403),且该第三螺旋伞齿轮组(2403)是由两个平行伞齿轮相互啮合组成,且该两个平行伞齿轮分别是第三平行伞齿轮M(2404)和第三平行伞齿轮W(2405),所述第三平行伞齿轮W(2405)安装固定于所述第二驱动长轴(2306)的另一端部,且该第二驱动长轴(2306)的另一端部也贯穿通过所述第三
齿轮箱(2401),所述第三平行伞齿轮W(2405)安装固定于所述驱动电机(13)的动力输出轴(26)外端部;所述受力机构(22)和中转力机构(23)均安装固定于所述背板(1)的外侧,所述发力机构(24)安装固定于所述驱动电机(13)的一端部外侧;所述背板(1)上开凿有贯穿孔B(27),所述贯穿孔B(27)的内壁中安装固定有滚珠轴承,且滚珠轴承的中央通孔贯穿有限位辊B(2701),所述限位辊B(2701)的两端头部均设置有限位帽B(2702);所述背板(1)上开凿有贯穿孔C(28),所述贯穿孔C(28)的内壁中安装固定有滚珠轴承,且滚珠轴承的中央通孔贯穿有限位辊C(2801),所述限位辊C(2801)的两端头部均设置有限位帽C(2802);所述背板(1)上开凿有贯穿孔D(29),所述贯穿孔D(29)的内壁中安装固定有滚珠轴承,且滚珠轴承的中央通孔贯穿有转动辊D(2901),所述转动辊D(2901)的两端头部均设置有固定帽D(2902);所述背板(1)上开凿有贯穿孔E(30),所述贯穿孔E(30)的内壁中安装固定有滚珠轴承,且滚珠轴承的中央通孔贯穿有限位辊E(3001),所述限位辊E(3001)的两端头部均设置有限位帽E(3002);所述背板(1)上开凿有贯穿孔F(31),所述贯穿孔F(31)的内壁中安装固定有滚珠轴承,且滚珠轴承的中央通孔贯穿有转动辊F(3101),所述转动辊F(3101)的两端头部均设置有固定帽F(3102);所述背板(1)上开凿有贯穿孔G(32),所述贯穿孔G(32)的内壁中安装固定有滚珠轴承,且滚珠轴承的中央通孔贯穿有转动辊G(3201),所述转动辊G(3201)的两端头部均设置有固定帽G(3202);所述背板(1)上开凿有贯穿孔H(33),所述贯穿孔H(33)的内壁中安装固定有滚珠轴承,且滚珠轴承的中央通孔贯穿有黏合压制辊H(3301),所述黏合压制辊H(3301)的两端头部均设置有固定帽H(3302);所述背板(1)上开凿有贯穿孔I(34),所述贯穿孔I(34)的内壁中安装固定有滚珠轴承,且滚珠轴承的中央通孔贯穿有黏合压制辊I(3401),所述黏合压制辊I(3401)的两端头部均设置有固定帽I(3402);所述背板(1)上开凿有贯穿孔J(35),所述贯穿孔J(35)的内壁中安装固定有滚珠轴承,且滚珠轴承的中央通孔贯穿有转动辊J(3501),所述转动辊J(3501)的两端头部均设置有固定帽J(3502);所述背板(1)上开凿有贯穿孔K(36),所述贯穿孔K(36)的内壁中安装固定有滚珠轴承,且滚珠轴承的中央通孔贯穿有转动辊K(3601),所述转动辊K(3601)的两端头部均设置有固定帽K(3602);所述背板(1)上开凿有贯穿孔L(37),所述贯穿孔L(37)的内壁中安装固定有滚珠轴承,且滚珠轴承的中央通孔贯穿有转动辊L(3701),所述转动辊L(3701)的两端头部均设置有固定帽L(3702);所述背板(1)上开凿有贯穿孔M(38),所述贯穿孔M(38)的内壁中安装固定有滚珠轴承,且滚珠轴承的中央通孔贯穿有放纱辊M(3801),贯穿通过位于滚珠轴承中央通孔的放纱辊M
(3801)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套环M(38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芙蓉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