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模态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内窥探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5323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模态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内窥探头,包括探头座、成像组件、探头管、外护套、固定组件和锁固结构,其中外护套上集成有扫描窗口、拍摄窗口和照明窗口,且外护套与探头管偏心设置,外护套通过锁固结构与探头座拆卸式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外护套和探头管采用偏心设计,且外护套内径大于探头管外径,首先提出了将扫描窗口、拍摄窗口和照明窗口集成安装在外护套,同时将及光学器件和电学器件集成安装在探头管上,在保证成像质量的基础上,将内窥探头功能多样化,方便临床检测,还可避免探头管与外界接触,降低了临床检测过程中交叉感染的几率。交叉感染的几率。交叉感染的几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模态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内窥探头


[0001]本技术涉及内窥镜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外护套的双模态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内窥探头。

技术介绍

[0002]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简称OCT)是利用弱相干光干涉仪的基本原理,检测生物组织不同深度层面对入射弱相干光的背向反射或几次散射信号,通过扫描,可得到生物组织二维或三维结构图像。OCT能够实时无创的获取在体组织的高分辨率影像,从而帮助医生快捷、准确的获得诊断依据,减少不必要的活检或提高活检检测率。目前,OCT已经在眼科、病理(如宫颈癌肿瘤等)检测方便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0003]目前,临床上对于宫颈癌肿瘤组织的检查大多是OCT和阴道镜通常同时进行,在采样时,只能通过肉眼或阴道镜判断其采样位置,而实际操作中由于观察者离宫颈表面较远,再加上内窥器等设备的遮挡,往往很难精准判断OCT采样位置以及观察采样点的表面特征,进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备性。
[0004]为解决OCT和阴道镜同时进入病变部位而导致无法精准确定病变部位的表面特征的问题,申请人提出了高分辨率的双模态OCT内窥探头(公开号为CN113520294A),该内窥探头将OCT扫描窗口、内窥镜组件的摄像头以及LED照明元件均固设于探头管的端口,且探头管和扫描光路保持偏心设计,在检测时无需使用阴道镜即可近距离清晰记录宫颈表面的图像信息。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该双模态内窥探头存在以下缺陷:探头管上集成了光学元器件、摄像头和照明件等精度光学电子器件,探头管的清洁灭菌时间长,即使严格遵守灭菌指南也很难完全清除污染物,清理难度大且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
[0005]为解决内窥探头的清洁灭菌难题,申请人提出了一种可快速更换保护套的高分辨率光学扫描探头(公开号:CN113520325A),即将光学扫描探头分解为内外两部分,内部为核心的光学透镜和相应的管状机械结构,外部为一个包含平凸窗口的硬质探头保护套。保护套和探头座接口拆卸式连接,使用时只需更换保护套即可起到避免交叉感染的目的。然而,在实践中发现该内窥探头存在以下缺陷:首先,保护套的锁定和解锁均需要双手操作,更换不方便;其次,该内窥探头仅具有OCT扫描窗口,在操作时仍然需要借助带有摄像头和拍摄光源的阴道镜等辅助检测,操作不方便,影响成像质量。
[0006]综上,由于普通探头只有电子接口,实现拆装要更容易一些,然而由于双模态内窥探头的结构特点,使得但目前市场上仍未出现具有外护套且外护套更换操作简便的双模态内窥探头。具体设计难点如下:
[0007]首先,普通内窥探头的成像组件集成在探头前端,探头中间部分只是电子连接,而双模态内窥探头的探头管内安装光学元件,势必需要充足的空间以确保扫描光束通过,因此保证探头管外径尽可能地小以避免外护套的尺寸过大而引起不适是需要攻克的设计难点之一;
[0008]其次,双模态内窥探头的探头管内安装透镜(包括可以调焦的透镜),对装配精度
要求高,且还需要将电子元件(如摄像头和LED灯)集成在探头管内,如何在确保外护套外径尽可能小的情况下,保证电子元件和光学元件的装配精度和成本是困扰厂家的另一个难题;
[0009]再者,为满足消毒需求,探头管需要具有拆装简便的外护套,而申请人早期提出的具有外护套的内窥探头,在更换时需要双手操作,操作不方便,如何在确保外护套的尺寸和装配精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操作便捷性是厂家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有鉴于此,申请人克服了上述设计难点,首次提出了一种具有外护套且外护套拆装简单方便的双层套管结构的双模态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内窥探头,不仅保留了原有双模态内窥探头的高分辨率的特点,即在保证原有光学成像系统不受影响,确保成像质量;还采用了与探头管偏心的外护套,为电子元件提供充足的安装空间,实现了电子元件在探头管上的集成安装,并将对应的窗口集成在外护套上,使产品功能多样化,且使外护套的外壁尽可能地小以减少不适感。
[001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0012]本技术所述的双模态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内窥探头,包括探头座和OCT成像组件,还包括
[0013]探头管,固连在所述探头座上,所述成像组件的透镜单元设置在所述探头管内,且所述透镜单元的光路为偏心光路;
[0014]外护套,套设在所述探头管上,所述外护套前端口密封设置,外护套的密封端集成有扫描窗口、拍摄窗口和照明窗口,且外护套与探头管偏心设置;
[0015]固定组件,具有套设在一起的内连接件和外连接件,所述内连接件将探头管固定在所述探头座上,内连接件和外连接件的间隙为固定外护套的插槽;
[0016]锁固结构,具有将所述外护套的后端部锁固在所述插槽内的锁紧组件和将外护套解锁的解锁组件,且所述解锁组件设置在外连接件上;
[0017]其中,所述成像组件还具有照明件和拍摄件,所述照明件和拍摄件集成在探头管内部,照明件与所述照明窗口同轴,拍摄件与所述拍摄窗口同轴。
[0018]在上述方案中:本技术采用双管设计形式,在保留原高分辨率的双模态内窥探头设计特点的基础上,确保原有成像光路不受影响。
[0019]本技术将探头管内的光学光路设计成偏心光路,尽可能地保证探头管的外径在设计范围内,以避免外护套尺寸过大引起的不适。
[0020]本技术的外护套和探头管采用偏心设计,且外护套内径大于探头管外径,为拍摄件和照明件提供充足的安装空间,确保电学元器件在探头管上的集成安装,进而将电学元器件和光学元器件都集成在探头管上;探头管采用原有的高精度加工工艺,保证各光学元件的装配精度,不仅可保证成像质量,还尽可能地降低整体成本。
[0021]本技术首次将扫描窗口、拍摄窗口和照明窗口集成安装在外护套上,通过锁固结构实现各窗口与探头管内拍摄件、照明件和偏心光路的高精度对准,确保成像质量,将内窥探头功能多样化,方便临床检测。
[0022]再者,本技术的固定组件具有一呈环形结构的插槽,外护套插装在插槽内,使
探头管位于外护套和固定组件围成的空腔内,避免探头管与体内组织和体液接触;探头管和探头座为固定式连接,外护套被锁紧组件锁紧,在检测后通过解锁组件即可将外护套解锁并使其自动弹开,便于更换新的无菌外护套,无需对探头管反复清洗灭菌,避免灭菌不彻底而带来的交叉感染。
[0023]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锁紧组件包括第一锁固单元,所述第一锁固单元包括开设在外护套后端部的、呈环形结构的限位槽和多个设置在所述外连接件上的第一限位件,在锁紧状态下,解锁组件抵压在所述第一限位件使其卡装在所述限位槽内。在该附加技术方案中:第一限位件优选钢珠,钢珠环向间隔设置多个并与环形的限位槽配合,确保外护套的轴向精度。解锁时滑动解锁组件以释放钢珠,使钢珠从限位槽内移出以实现解锁,便于将外护套从插槽内拔出。
[0024]在本技术的更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锁紧组件还包括防止所述外护套转动的第二锁固单元,所述第二锁固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模态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内窥探头,包括探头座和成像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探头管,固连在所述探头座上,所述成像组件的透镜单元设置在所述探头管内,且所述透镜单元的光路为偏心光路;外护套,套设在所述探头管上,所述外护套前端口密封设置,外护套的密封端集成有扫描窗口、拍摄窗口和照明窗口,且外护套与探头管偏心设置;固定组件,具有套设在一起的内连接件和外连接件,所述内连接件将探头管固定在所述探头座上,内连接件和外连接件的间隙为用于固定外护套的插槽;及锁固结构,具有将所述外护套的后端部锁固在所述插槽内的锁紧组件和将外护套解锁的解锁组件,且所述解锁组件设置在外连接件上;其中,所述成像组件还具有照明件和拍摄件,所述照明件和拍摄件集成在所述探头管内部,且照明件与所述照明窗口对应,拍摄件与所述拍摄窗口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态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内窥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组件包括第一锁固单元,所述第一锁固单元包括开设在外护套后端部的、呈环形结构的限位槽和多个设置在所述外连接件上的第一限位件;在锁紧状态下,所述解锁组件抵压在所述第一限位件使其卡装在所述限位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模态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内窥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组件还包括防止所述外护套转动的第二锁固单元,所述第二锁固单元包括开设在所述外连接件前端口处的径向限位槽和设置在所述外护套后端部的定位凸点,所述定位凸点卡装在所述径向限位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双模态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内窥探头,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欢王宝金王帅王社峰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光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