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余传敏专利>正文

几形髓内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530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人体长管骨骨折而需内固定的几形髓内针。它由不锈钢长片材制成。其特征是针为有槽长杆形,针的横截面近似“几”字形,针脊背高于针侧翼的翼尾0.8-2倍,在针的两端的针脊背侧面上各开有一拔针孔。本针抗弯曲、抗扭转性好,抗剪切力好,在骨髓腔内固定断骨不易弯曲折断和扭转。该针壁薄,弹性好,能与髓腔壁“弹性紧嵌”,内固定牢固,并有利于促进骨痂生长,加快断骨愈合。(*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人体长管骨因骨折而需内固定的几形髓内针。现行临床上应用最多的髓内针为横截面形状类似梅花瓣的梅花型髓内针,该种针存在下述三个缺陷一是该种针的横截面形状简单,横截面积小,不利于承受大的弯曲正应力和扭转剪应力,机械强度较差;二是该种针的表面积小,弯曲转角处不够园滑,因此,应力集中的影响较大,抗疲劳破坏能力较差,应用中,弯针、断针现象并不罕见;三是该种针因要维持一定的强度,故用来制作梅花型髓内针的片材较厚,一般为1.2-1.5毫米,因片材较厚,使针的弹性不好,针与髓腔内径的弹性相容性较差。插针时,针稍大一点,则要扩大髓腔,这样加重对髓内血运和骨内膜的破坏,不利于骨愈合;针稍小一点,就会失去固定作用,还会导致针被折断。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梅花形髓内针的三种缺陷,提供一种能提高髓内针的抗弯、抗扭、抗金属疲劳;有较好机械强度和弹性;能最大限度减少弯针、断针现象;既可对骨断端提供高应力的保护,又不发生应力替代,且与髓腔相容性好,使用方便的几型髓内针。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几形髓内针,型状为有槽长杆型,其特征是该针的横截面形状象汉字的“几”字,针脊背高出针侧翼翼尾0.8-2倍,针脊背为园滑过渡,针侧翼为半圈状的园弧形,从针脊背到针侧翼为连续园滑过渡,无任何棱角。几型髓内针的两头针脊背侧面各有一拔针孔。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A-A处横断面放大示意图。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更为详细的阐述。参见附图整根针是用0.8-1.0毫米厚的不锈钢长条片材制成,各弯曲处均为弧状,无任何棱角。针脊背1高于针侧翼3翼尾0.8-2倍,两边针侧翼3各为一个半圈状弧形,针两头离端点0.5-2厘米处的针脊背侧面上各开有一拔针孔2。拔针孔2用来便于髓内针牵引钩钩住而将其针从骨髓腔中拔出。本技术具有如下积极效果(1)抗弯曲、抗扭转性好,内固定牢固、不易弯扭;(2)抗剪切力好、可抗150公斤以下的剪切力,针在骨内折断的可能性极小;(3)针壁薄,弹性较好,能与髓腔壁“弹性紧嵌”,并有利于使骨断端受到应力刺激,促进骨痂生长,加速断骨愈合;(4)使用时,与髓腔内径的弹性相容性较好,通过髓腔狭窄部较顺利。权利要求1.一种几形髓内针,为有槽长杆型,其特征是该针的横截面象汉字的“几”字形,针脊背高出针侧翼翼尾0.8-2倍,针脊背为园滑形,针侧翼为半圈的园弧形,从针脊背到针侧翼为连续园滑过渡,无任何棱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几形髓内针,其特征是针的两头、针脊背侧面各开有一拔针孔。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人体长管骨骨折而需内固定的几形髓内针。它由不锈钢长片材制成。其特征是针为有槽长杆形,针的横截面近似“几”字形,针脊背高于针侧翼的翼尾0.8—2倍,在针的两端的针脊背侧面上各开有一拔针孔。本针抗弯曲、抗扭转性好,抗剪切力好,在骨髓腔内固定断骨不易弯曲折断和扭转。该针壁薄,弹性好,能与髓腔壁“弹性紧嵌”,内固定牢固,并有利于促进骨痂生长,加快断骨愈合。文档编号A61B17/68GK2284055SQ9621115公开日1998年6月17日 申请日期1996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1996年5月15日专利技术者余传敏 申请人:余传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几形髓内针,为有槽长杆型,其特征是该针的横截面象汉字的“几”字形,针脊背高出针侧翼翼尾0.8-2倍,针脊背为园滑形,针侧翼为半圈的园弧形,从针脊背到针侧翼为连续园滑过渡,无任何棱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传敏
申请(专利权)人:余传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