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更换内腔的液压千斤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5273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更换内腔的液压千斤顶,属于千斤顶技术领域,包括底板和由压力杆、第一液压筒和第二液压筒组成的千斤顶本体,第二液压筒上具有进油口,液压顶本体设置在底板上,第二液压筒上开设有与第二液压筒内腔连通的通口,第二液压筒内活动设置有第三液压筒,第二液压筒内开设有螺纹槽,第三液压筒与螺纹槽螺纹连接;通过在第一液压筒上设置上盖,将上盖与第一液压筒分离后,能够从第二液压筒内将损坏的第三液压筒取出,然后将新的第三液压筒放入第二液压筒内,将第三液压筒与螺纹槽连接后,能够将第三液压筒的内腔与进油口连通,再将上盖螺纹连接在第一液压筒上,即能够对千斤顶的内腔进行更换,确保千斤顶的正常使用。使用。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更换内腔的液压千斤顶


[0001]本技术属于千斤顶
,具体涉及一种可更换内腔的液压千斤顶。

技术介绍

[0002]液压千斤顶是指采用柱塞或液压缸作为刚性顶举件的千斤顶,具有结构紧凑,工作平稳,顶撑力大,可自锁等特点,液压千斤顶的撑顶能力强,一般用于对重物进行支撑,其内部的油液将活塞顶起,能够带动移动柱将重物抬起,但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活塞会对千斤顶的内腔造成磨损,需要及时对千斤顶的内腔进行更换,确保千斤顶的正常使用,所以需要一种能够更换内腔的液压千斤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更换内腔的液压千斤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更换内腔的液压千斤顶,包括底板和由压力杆、第一液压筒和第二液压筒组成的千斤顶本体,所述第二液压筒上具有进油口,所述千斤顶本体设置在底板上,所述第二液压筒上开设有与第二液压筒内腔连通的通口,所述第二液压筒内活动设置有第三液压筒,所述第二液压筒内开设有螺纹槽,所述第三液压筒与螺纹槽螺纹连接,所述第三液压筒上开设有通油口,所述通油口与进油口相连通,所述第三液压筒内滑动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上设置有移动杆,所述第一液压筒上螺纹连接有上盖,所述移动杆的一端滑动贯穿上盖。
[000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液压筒上开设有与进油口相连通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三液压筒上设置有与通油口相连通的过油管,所述过油管位于凹槽内,且所述过油管与第一密封圈相接触
[000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盖的内顶面上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的一侧面与第二液压筒和第三液压筒的一侧面相接触。
[000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移动杆上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螺纹连接丝杆,所述丝杆上设置有支撑块。
[000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压力杆上设置有T形槽,所述T形槽内滑动设置有T形杆。
[000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四个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滑动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设置有支腿,所述螺纹杆上还螺纹连接有螺帽,所述螺帽与底板转动连接。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该一种可更换内腔的液压千斤顶通过在第一液压筒上设置上盖,将上盖与第一液压筒分离后,能够从第二液压筒内将损坏的第三液压筒取出,然后将新的第三液压筒放入第二液压筒内,将第三液压筒与螺纹槽连接后,能够将第三液压筒的内腔与进油口连通,再
将上盖螺纹连接在第一液压筒上,即能够对千斤顶的内腔进行更换,确保千斤顶的正常使用;
[0012]该一种可更换内腔的液压千斤顶通过在底板上开设放置槽,利用放置槽内设置的螺纹杆,再利用底座上设置的与螺纹杆螺纹连接的螺帽,转动螺帽能够带动螺纹杆移动,进而使得螺纹杆能够带动支腿移动与地面接触,使得该千斤顶能够适用于不平整的地面,提高了该千斤顶使用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另一视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图3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底板;2、压力杆;3、第一液压筒;4、第二液压筒;5、千斤顶本体;6、进油口;7、通口;8、第三液压筒;9、螺纹槽;10、通油口;11、活塞;12、移动杆;13、上盖;14、凹槽;15、第一密封圈;16、过油管;17、第二密封圈;18、T形槽;19、T形杆;20、容纳槽;21、丝杆;22、支撑块;23、放置槽;24、螺纹杆;25、支腿;26、螺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更换内腔的液压千斤顶,包括底板1和由压力杆2、第一液压筒3和第二液压筒4组成的千斤顶本体5,第二液压筒4上具有进油口6,千斤顶本体5设置在底板1上,第二液压筒4上开设有与第二液压筒4内腔连通的通口7,第二液压筒4内活动设置有第三液压筒8,第二液压筒4内开设有螺纹槽9,第三液压筒8与螺纹槽9螺纹连接,第三液压筒8上开设有通油口10,通油口10与进油口6相连通,第三液压筒8内滑动设置有活塞11,活塞11上设置有移动杆12,第一液压筒3上螺纹连接有上盖13,移动杆12的一端滑动贯穿上盖13,转动上盖13能够使的上盖13与第一液压筒3分离,转动第三液压筒8,使其与螺纹槽9分离,再上拉第三液压筒8,使得第三液压筒8从通口7移动出第二液压筒4的内部,更换新的第三液压筒8,将其放置在第二液压筒4内部,然后转动新的第三液压筒8使其与第二液压筒4上的螺纹槽9连接,新的第三液压筒8与螺纹槽9连接时,能够带动其上的通油口10与第二液压筒4上的进油口6连通,然后将活塞11放置在新的第三液压筒8内,再将上盖13套在移动杆12上后,转动上盖13与第一液压筒3连接,即可完成对第三液压筒8的更换,第二液压筒4上开设有与进油口6相连通的凹槽14,凹槽14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5,第三液压筒8上设置有与通油口10相连通的过油管16,过油管16位于凹槽14内,且过油管16与第一密封圈15相接触,新的第三液压筒8与螺纹槽9连接时,能够带动其上的过油管16向凹槽14内移动,当新的第三液压筒8的底面与第二液压筒4的内底面接触时,此时过油管16能够压紧第一密封圈15,提高了密封性,防止油液泄漏,上盖13的内顶面上设置有第二密封圈17,第二密封圈17的一侧面与第二液压筒4和第三液压筒8的一侧面相接触,第二密封圈17的设置提高了该千斤顶的密封性,容纳槽20内螺纹连接丝杆21,丝杆21上设置有支撑块22,转动丝杆21,使得丝杆21能够带动支撑块22相对移动杆12向上移动,使得该千斤顶能够将物体支撑至更高的位置。
[0019]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压力杆2上设置有T形槽18,T形槽18内滑动设置有T形杆19,拉动T形杆19的一端,使得T形杆19的一端能够延伸出T形槽18,进而能够增长压力杆2的长度,从而能够减小按压压力杆2的力度,节省人力。
[0020]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底板1上开设有四个放置槽23,放置槽23内滑动设置有螺纹杆24,螺纹杆24上设置有支腿25,螺纹杆24上还螺纹连接有螺帽26,螺帽与底板1转动连接,将该千斤顶放置在地面上,若地面不平整,千斤顶在使用时会发生晃动,容易造成千斤顶的倾倒,此时转动螺帽26,螺帽26的转动能够带动螺纹杆24移动,使得螺纹杆24能够带动支腿25与地面接触,进而能够使的该千斤顶的四个角均与地面接触,提高了稳定性。
[0021]在使用时,首先将该千斤顶放置在地面上,然后转动螺帽26通过螺纹杆24带动支腿25与地面接触,然后转动丝杆21带动支撑块22移动,使得支撑块22与物体接触,再将T形杆19拉出T形槽18,然后向下按压T形杆19即能够带动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更换内腔的液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和由压力杆(2)、第一液压筒(3)和第二液压筒(4)组成的千斤顶本体(5),所述第二液压筒(4)上具有进油口(6),所述千斤顶本体(5)设置在底板(1)上,所述第二液压筒(4)上开设有与第二液压筒(4)内腔连通的通口(7),所述第二液压筒(4)内活动设置有第三液压筒(8),所述第二液压筒(4)内开设有螺纹槽(9),所述第三液压筒(8)与螺纹槽(9)螺纹连接,所述第三液压筒(8)上开设有通油口(10),所述通油口(10)与进油口(6)相连通,所述第三液压筒(8)内滑动设置有活塞(11),所述活塞(11)上设置有移动杆(12),所述第一液压筒(3)上螺纹连接有上盖(13),所述移动杆(12)的一端滑动贯穿上盖(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更换内腔的液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液压筒(4)上开设有与进油口(6)相连通的凹槽(14),所述凹槽(14)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5),所述第三液压筒(8)上设置有与通油口(10)相连通的过油管(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福高潘海亚邓华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铭程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