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处理构筑物钢混结构中的布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95052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处理构筑物钢混结构中的布线系统,包括廊道盖板、第一引导组件、第二引导组件和廊道定位组件,所有组件简易拼装于布线廊道上,可预埋于水处理筑物钢混结构中,通过引导组件能灵活应对现场进线和出线的要求,引导线缆从桥架进入布线廊道,以及延伸出布线廊道与设备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结合构筑物钢筋的高度和位置灵活调整预制式布线廊道的水平及垂直定位,在保证预制式布线廊道抗弯强度最佳的前提下,具有安装简易、施工高效、使用灵活、检修方便的优点。检修方便的优点。检修方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处理构筑物钢混结构中的布线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专利属于构筑物钢混结构中的布线系统
,特别涉及水处理构筑物钢混结构中的布线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水处理构筑物中的布线方式,以桥架、电缆沟和预埋钢管相结合的方式为主,线缆沿桥架或电缆沟敷设至设备相对集中的区域,再通过预埋钢管敷设至设备。然而,由于水处理构筑物中设备种类繁多,且分布位置分散,每个设备的线缆单独穿管敷设,需要使用大量的预埋钢管和可弯曲金属导管,以保证线缆可以顺利敷设至设备,施工效率低、灵活性差且不便于维护和检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水处理构筑物钢混结构中的布线系统,该布线系统可通过预组装的方式安装,并通过第一引导组件、第二引导组件和廊道定位组件提高布线系统的灵活性,具有安装简易、施工高效、使用灵活、检修方便的优点。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水处理构筑物钢混结构中的布线系统,包括布线廊道、廊道盖板、第一引导组件、第二引导组件和廊道定位组件。
[0006]所述第一引导组件、所述第二引导组件以及所述廊道盖板位于所述布线廊道上方位置,线缆穿过所述第一引导组件进入所述布线廊道,线缆穿过所述第二引导组件并延伸出所述布线廊道,可以灵活应对不同的进线和出线需求。
[0007]所述布线廊道的侧边的顶端设“凹”型卡槽,并延伸后构成向内弯折的檐,廊道盖板侧边设有与“凹”型卡槽匹配的弯折,所述弯折与布线廊道通过“凹”型卡槽卡接。
[0008]所述第一引导组件包括匹配桥架的中空的进线口和位于所述进线口下方并与其连通的上窄下宽的中空喇叭口结构;所述喇叭口结构与廊道盖板接触的底边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引导组件通过所述第一滑槽与廊道盖板卡接。
[0009]所述第二引导组件,包括出线盖板和出线连接件,所述出线盖板与廊道盖板接触的底边有第二滑槽,出线盖板通过第二滑槽与廊道盖板卡接;所述出线盖板的一端设有出线口,出线连接件在出线口处与出线盖板固定连接;
[0010]所述廊道定位组件位于布线廊道外侧四角,包括水平调节件、垂直调节件和固定部;所述水平调节件滑动连接于所述布线廊道侧面,所述垂直调节件一端穿过水平调节件并通过螺纹与所述水平调节件连接,转动垂直调节件可调节垂直高度,另一端与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廊道定位组件通过固定部与构筑物内的钢结构固定连接,可灵活调整预制式布线廊道的水平及垂直位置,适应构筑物内不同高度的钢筋。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导组件进线口优选为立方体形状,并带有连接孔,通过螺栓与桥架连接固定;所述喇叭口结构的垂直截面优选为梯形。当线缆第一引导组件的进线口
和喇叭口结构进入布线廊道时,可保证不会因为弯曲半径过小而损伤线缆;对应现场任意有进线需求的位置,将第一引导组件安装于该位置,连接桥架,通过第一引导组件顺利引导线缆进入预制式布线廊道。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引导组件的连接件包括管接头和保护管,管接头由两个螺帽和带螺纹的主体组成,管接头一端位于出线口内侧,一端连接保护管,将出线连接件固定安装于出线口处。
[0013]进一步地,所述布线廊道外侧靠近底边处设有底边滑道,所述廊道定位组件的水平调节件侧面有与之对应的侧面滑槽,水平调节件与布线廊道通过底边滑道和侧面滑槽滑动连接;水平调节件中心位置有与所述垂直调节件匹配的垂直螺纹孔。
[0014]进一步地,所述廊道定位组件的固定部为开口圆形结构,开口圆形结构的与开口相对的位置处有螺纹槽,通过螺纹槽与垂直调节件转动连接。
[0015]进一步地,为使预制式布线廊道拥有最佳的抗弯强度,以延长使用寿命,可调整廊道定位组件的位置,此时,所述水平调节件的水平安装位置满足以下条件:
[0016][0017]式中,L为预制式槽体长度,mm;X为水平调节件的安装间距,mm;A为预制式槽体底部抗弯模量,mm3;B为预制式槽体顶部抗弯模量,mm3。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本专利技术能显著提高施工效率:本专利技术的所有组件均可方便拼装于布线廊道上,并预埋于水处理筑物钢混结构中,线缆可直接通过布线廊道通往设备,可避免如现有技术中使用大量可弯曲金属导管,能显著提高施工效率;
[0020](2)本专利技术各部件的设置能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本专利技术第一引导组件结构和第二引导组件与廊道盖板结构相配合,可安装于布线廊道上任意位置,能灵活应对不同的进线和出线需求,并且廊道盖板可随时开启,便于对线缆的检修和维护;本专利技术的廊道定位组件结构可灵活调整布线廊道的水平及垂直位置,适应构筑物内不同高度的钢筋,并且保证最佳的抗弯强度,延长布线廊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规定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专利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a为包含第二引导组件段的结构示意图,图b为包含第一引导组件段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图1中的第一引导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图1中的第二引导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图1中的廊道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所示:
[0027]1、布线廊道,2、廊道盖板,3、第一引导组件,4、第二引导组件,5、廊道定位组件;
[0028]101、“凹”型卡槽,102、底边滑道;
[0029]201、弯折;
[0030]301、进线口,302、喇叭口结构,303、第一滑槽;
[0031]401、出线盖板,402、出线连接件,403、第二滑槽,404、出线口;
[0032]501、水平调节件,502、垂直调节件,503、固定部,504、侧面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水处理构筑物钢混结构中的布线系统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以下将由所列举之实施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特征。需另外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0034]本实施例为一种水处理构筑物钢混结构中的布线系统,参见图1所示,包括布线廊道1、廊道盖板2、第一引导组件3、第二引导组件4和廊道定位组件5。第一引导组件3、所述第二引导组件4以及所述廊道盖板2位于所述布线廊道1上方位置,线缆穿过所述第一引导组件3进入所述布线廊道1,线缆穿过所述第二引导组件4并延伸出所述布线廊道1,第一引导组件3和第二引导组件4与廊道盖板2配合安装,可安装于布线廊道1上任意位置,灵活应对不同的进线和出线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处理构筑物钢混结构中的布线系统,包括布线廊道(1)、廊道盖板(2)、第一引导组件(3)、第二引导组件(4)和廊道定位组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组件(3)、所述第二引导组件(4)以及所述廊道盖板(2)位于所述布线廊道(1)上方;所述布线廊道(1)的侧边的顶端设“凹”型卡槽(101),并延伸后构成向内弯折的檐,廊道盖板(2)侧边有与“凹”型卡槽(101)匹配的弯折(201),所述弯折(201)与布线廊道(1)通过“凹”型卡槽(101)卡接;所述第一引导组件(3)包括中空的进线口(301)和位于所述进线口(301)下方并与其连通的上窄下宽的中空喇叭口结构(302);所述喇叭口结构(302)与廊道盖板(2)接触的底边有第一滑槽(303),所述第一引导组件(3)通过所述第一滑槽(303)与廊道盖板(2)卡接;所述第二引导组件(4),包括出线盖板(401)和出线连接件(402),所述出线盖板(401)与廊道盖板(2)接触的底边有第二滑槽(403),出线盖板(401)通过第二滑槽(403)与廊道盖板(2)卡接;所述出线盖板(401)的一端设有出线口(404),出线连接件(402)在出线口(404)处与出线盖板(401)固定连接;所述廊道定位组件(5)位于布线廊道(1)外侧四角,,由水平调节件(501)、垂直调节件(502)和固定部(503)组成;所述水平调节件(501)滑动连接于所述布线廊道(1)侧面,所述垂直调节件(502)一端穿过水平调节件(501)并通过螺纹与所述水平调节件(50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翊君陆继诚黄旭峰孙涛袁征黄静菲刘翔宇龚晓露许龙海刘发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