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铝硅镀层产品热处理过程中镀层粘辊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49375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铝硅镀层产品热处理过程中镀层粘辊的方法,方法包括涂镀和热冲压工序;所述涂镀工序,退火炉加热段和均热段温度为760~780℃,缓冷段温度为730~770℃,快冷段温度为700~740℃,入铝硅锅温度为690~730℃;所述热冲压工序,热冲压成型热处理温度为850~950℃,预热处理时间为5~10min。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涂镀过程中合理匹配带钢规格和退火速度,使带钢的涂镀层获得有效的铁元素梯度,在后续热冲压成型前的热处理过程中,有效的铁元素梯度促使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铝硅镀层产品热处理过程中镀层粘辊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表面涂层
,具体涉及一种防止铝硅镀层产品热处理过程中镀层粘辊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汽车轻量化技术是实现汽车安全、节能、环保的主要手段,使用高强钢和先进高强钢可以降低车身重量,是目前实现汽车轻量化的主要途径。
[0003]随着钢材强度的不断提高,塑性会逐渐降低,导致加工性能恶化,因此高强钢和先进高强钢只适合于等截面汽车零部件的滚压成型和简单形状汽车零部件的冲压成型。而钢板热成型技术是在高温下进行冲压变形,利用高温下材料的高塑性完成冲压,成型后快速冷却使零件获得较高的强度。
[0004]热成型钢板需要在冲压之前加热到奥氏体化温度,而铝硅镀层解决了冲压后零件表面氧化问题,但在铝硅热成型过程中,需要使带钢基体奥氏体化同时也要让镀层表面实现Al

Si

Fe合金化。但镀层合金化时需要时间较长,奥氏体化需要时间较短,如果以镀层合金化时间为最佳,基板奥氏体化完成后晶粒还会长大,给成型零件力学性能造成影响,同时也会耽误生产进度,导致生产效率降低,因此基体奥氏体化后1

2min中就需要进行零件成型,但是镀层表面没有完成合金化,在热冲压成型前的热处理过程中会出现铝硅镀层软化脱落并粘附于热处理炉底辊,从而导致下列问题:1、软化的铝硅镀层不断粘附到热处理炉陶瓷底辊,局部形成360
°
整体包裹,由于铝硅镀层和陶瓷的热胀冷缩系数不同导致陶瓷底辊开裂损坏;2、铝硅镀层不断粘附到热处理炉陶瓷底辊导致料片(即带钢)在热处理炉内跑偏,机械手抓取料片后无法放置到热冲压模具中的既定部位,冲压失败;3、热处理炉陶瓷底辊粘附的铝硅涂层也会对钢板表面造成擦划伤,导致最终热冲压零件表面不良。
[0005]4、目前生产铝硅镀层产品的Al

Si合金熔点在620℃左右,而铝硅镀层产品后续热冲压成型前的热处理温度一般在800℃以上,因此纯Al

Si镀层在后 热处理过程中的软化脱落甚至局部熔化是不可避免的。
[0006]目前国内外尚未成形的技术能够彻底解决镀层软化粘辊的问题,冲压厂对铝硅产品进行热冲压成型的热处理过程中,只能适当降低热处理温度或者缩短热处理时间从而减轻镀层软化脱落程度,延长热处理炉陶瓷底辊寿命,但是影响了热成型的效果。综上所述,开发一种防止铝硅镀层产品热处理过程中镀层粘辊的方法,提高热成型效率、降低废品率,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止铝硅镀层产品热处理过程中镀层粘辊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铝硅镀层产品热处理过程中镀层粘辊的问题,降低了镀层表面
合金化所需时间,大大提高了热成型效率,同时降低废品率。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止铝硅镀层产品热处理过程中镀层粘辊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涂镀和热冲压工序;所述涂镀工序,退火炉加热段和均热段温度为760~780℃,缓冷段温度为730~770℃,快冷段温度为700~740℃,入铝硅锅温度为690~730℃;所述热冲压工序,热冲压成型热处理温度为850~950℃,预热处理时间为5~10min。
[0009]本专利技术所述涂镀工序,带钢厚度为t:0.8mm≤t<1.2mm,带钢在退火炉的运行速度为90~130m/min。
[0010]本专利技术所述涂镀工序,带钢厚度为t:1.2mm≤t<1.5mm,带钢在退火炉的运行速度为70~110m/min。
[0011]本专利技术所述涂镀工序,带钢厚度为t:1.5mm≤t<2.0mm,带钢在退火炉的运行速度为60~100m/min。
[0012]本专利技术所述涂镀工序,带钢厚度为t:2.0mm≤t≤3.0mm,带钢在退火炉的运行速度为50~90m/min。
[0013]本专利技术所述铝硅镀层带钢厚度为0.8~3.0mm。
[0014]本专利技术所述铝硅镀层带钢产品化学成分组成及其质量百分含量为:C:0.20~0.26%、Mn:1.15~1.45%、Si:0.16~0.38%、S≤0.008%、P≤0.022%、Al:0.03~0.05%、Ti:0.03~0.05%、B:0.002~0.005%、Cr:0.1~0.5%、N≤0.0060%,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0015]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适用于冷轧连续热镀铝硅带钢产品。
[0016]本专利技术所述涂镀工序得到的带钢产品Fe

Al

Si合金化层厚度7.5

10μm。
[0017]本专利技术设计思路如下:热成型用热浸镀铝硅带钢在热冲压成型前需要加热到850~950℃进行预热处理5~10min,热处理过程实现了基板的奥氏体化和Al

Si镀层向Fe

Al

Si镀层转变。
[0018]加热后3~4min基体已经开始奥氏体化,但是镀层转变还未完全扩散至表层,表面的纯Al

Si镀层(熔点610~630℃)软化,在炉内运输过程中接触炉底辊的部位容易脱落并粘附在陶瓷底辊上,日积月累炉辊镀层粘结严重导致带钢运输跑偏、陶瓷底辊开裂以及料片(即带钢)表面划伤。通过研究和试验发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带钢入铝硅锅的温度,使带钢在涂镀过程中预合金化,加速后续热冲压成型前热处理过程Al

Si镀层向Fe

Al

Si镀层转变,减少因镀层软化带来的涂层脱落以及导致的一系列问题。
[0019]本专利技术带钢入铝硅锅温度较高,带钢表面颜色为深蓝色,表面Fe

Al

Si合金化程度较高,带钢镀层表面呈现典型的网格状排列,带钢镀层中的过渡层厚度为7.5

10μm左右。
[00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通过合理匹配带钢规格和退火速度,使带钢在涂镀过程中提供有效铁元素浓度梯度,增加过渡层即Fe

Al

Si镀层厚度,加速后续热处理过程的Fe

Al

Si镀层转化(即镀层表面合金化速度),促进表面Al

Si镀层向表面Fe

Al

Si合金化层快速转换。解决了在铝硅带钢后续热处理过程中基体奥氏体化与镀层表面合金化时间不一致问题。2、本专利技术热冲压成型热处理,使Al

Si镀层向Fe

Al

Si镀层迅速转化,有效防止了因镀层软化导致的镀层脱落粘辊及后续的一系列质量问题,转化后镀层颜色均匀,未出现脱落和划伤,无镀层粘辊现象。镀层合金化完成时间从基体完成奥氏体化后的3分钟缩短到1分钟。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铝硅镀层产品热处理过程中镀层粘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涂镀和热冲压工序;所述涂镀工序,退火炉加热段和均热段温度为760~780℃,缓冷段温度为730~770℃,快冷段温度为700~740℃,入铝硅锅温度为690~730℃;所述热冲压工序,热冲压成型热处理温度为850~950℃,预热处理时间为5~10min。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铝硅镀层产品热处理过程中镀层粘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涂镀工序,带钢厚度为t:0.8mm≤t<1.2mm,带钢在退火炉的运行速度为90~130m/min。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铝硅镀层产品热处理过程中镀层粘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涂镀工序,带钢厚度为t:1.2mm≤t<1.5mm,带钢在退火炉的运行速度为70~110m/min。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铝硅镀层产品热处理过程中镀层粘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涂镀工序,带钢厚度为t:1.5mm≤t<2.0mm,带钢在退火炉的运行速度为60~100m/min。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铝硅镀层产品热处理过程中镀层粘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涂镀工序,带钢厚度为t:2.0mm≤t≤3.0mm,带钢在退火炉的运行速度为50~90m/m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浩刘大亮褚明义李子鹏何惠彬张帅白玉朋郝雷王玉慧
申请(专利权)人:河钢乐亭钢铁有限公司河钢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