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肠癌术后防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49159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直肠癌术后防漏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记忆金属管、直肠吻合口和直肠,本方案通过第一捆扎线、第一圆环、第一凹槽和第二圆环的配合使用,能够将该装置上端固定在直肠内部直肠吻合口的上方的位置,并使第一圆环与直肠内壁紧密贴合,通过第三圆环、第二凹槽、第四圆环和第二捆扎线的配合使用能够将该装置固定在直肠内部直肠吻合口的下方的位置,能够使第四圆环与直肠内壁紧密贴合,通过第一连接管、记忆金属管、第二连接管的配合使用,能够将直肠内部直肠吻合口上方的粪便排至直肠吻合口下方从而将粪便与吻合口隔离,避免粪便对吻合口造成污染,降低吻合口张力,促进吻合口的生长愈合,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漏的发生。漏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肠癌术后防漏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直肠癌术后防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我国直肠癌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发病率,占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二位。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性切除以后,保留肛门需要将直肠残端与近端结肠进行吻合,而这一种吻合口由于位置太低,血运相对较差,术后常出现直肠吻合口瘘,且吻合口瘘率高达10%~20%。
[0003]为防止直肠吻合口瘘,临床上常采用的措施之一是在末端回肠处做一个预防性造口,或者在横结肠做预防性造口,从而不使肠内容物经过直肠吻合口。当直肠吻合口愈合之后,再进行二次手术将肠造口还纳腹腔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肠癌术后防漏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为防止直肠吻合口瘘,临床上常采用的措施之一是在末端回肠处做一个预防性造口,或者在横结肠做预防性造口,从而不使肠内容物经过直肠吻合口。当直肠吻合口愈合之后,再进行二次手术将肠造口还纳腹腔内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直肠癌术后防漏装置,包括:记忆金属管、直肠吻合口和直肠,所述记忆金属管安装在直肠内部,所述记忆金属管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上方的表面连接有第二圆环,所述第二圆环上方的表面连接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上方的表面连接有第一圆环,所述记忆金属管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下方的表面连接有第三圆环,所述第三圆环下方的表面连接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下方的表面连接有第四圆环,所述直肠表面设置有第一捆扎线,所述第一捆扎线与直肠内壁的第一凹槽适配绑扎,所述直肠表面设置有第二捆扎线,所述第二捆扎线与直肠内壁的第二凹槽适配绑扎。所述直肠表面切口处有直肠吻合口。
[0007]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圆环、第四圆环外侧表面均与直肠内壁紧密贴合。
[0008]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凹槽设置在直肠吻合口上方的内壁中,所述第二凹槽设置在直肠吻合口下方的内壁中。
[0009]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圆环、第二圆环、第三圆环和第四圆环均为弹性材料环。
[0010]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圆环、第二圆环、第三圆环和第四圆环的外径均大于记忆金属管的外径,所述第一圆环、第二圆环、第三圆环和第四圆环的外径均在直肠可承受的弹力范围内。
[0011]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捆扎线与第一凹槽配合捆扎时对直肠的压力在直肠承受范围内,所述第二捆扎线与第二凹槽配合捆扎时对直肠的压力在直肠承
受范围内。
[0012]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凹槽的截面呈半圆形,所述第二凹槽的截面呈半圆形。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方案通过第一捆扎线、第一圆环、第一凹槽和第二圆环的配合使用,能够将该装置上端固定在直肠内部直肠吻合口的上方的位置,并使第一圆环与直肠内壁紧密贴合,通过第三圆环、第二凹槽、第四圆环和第二捆扎线的配合使用能够将该装置固定在直肠内部直肠吻合口的下方的位置,能够使第四圆环与直肠内壁紧密贴合,通过第一连接管、记忆金属管、第二连接管的配合使用,能够将直肠内部直肠吻合口上方的粪便排至直肠吻合口下方从而将粪便与吻合口隔离,避免粪便对吻合口造成污染,降低吻合口张力,促进吻合口的生长愈合,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6]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立体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绑扎线立体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结构的结构剖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结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0021]图中:1、记忆金属管;2、第一捆扎线;3、第二捆扎线;4、直肠吻合口;5、第一圆环;6、第一凹槽;7、第二圆环;8、第一连接管;9、直肠;10、第二连接管;11、第三圆环;12、第二凹槽;13、第四圆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实施例
[0026]请参阅图1

4,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27]一种直肠癌术后防漏装置,包括:记忆金属管1,记忆金属管1安装在直肠9内部,记忆金属管1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连接管8,第一连接管8上方的表面连接有第二圆环7,第二圆环7上方的表面连接有第一凹槽6,第一凹槽6上方的表面连接有第一圆环5,记忆金属管1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管10,第二连接管10下方的表面连接有第三圆环11,第三圆环11下方的表面连接有第二凹槽12,第二凹槽12下方的表面连接有第四圆环13,直肠9表面设置有第一捆扎线2,第一捆扎线2与直肠9内壁的第一凹槽6适配绑扎,直肠9表面设置有第二捆扎线3,第二捆扎线3与直肠9内壁的第二凹槽12适配绑扎。直肠9表面切口处有直肠吻合口4。
[0028]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捆扎线2、第一圆环5、第一凹槽6和第二圆环7的配合使用,能够将该装置上端固定在直肠9内部直肠吻合口4的上方的位置,能够使第一圆环5与直肠9内壁紧密贴合,通过第三圆环11、第二凹槽12、第四圆环13和第二捆扎线3的配合使用能够将该装置固定在直肠9内部直肠吻合口4的下方的位置,能够使第四圆环13与直肠9内壁紧密贴合。通过第一连接管8、记忆金属管1、第二连接管10的配合使用,能够将直肠9内部直肠吻合口4上方的粪便排至直肠吻合口4下方从而将粪便与吻合口隔离,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肠癌术后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记忆金属管(1)、直肠吻合口(4)和直肠(9),所述记忆金属管(1)安装在直肠(9)内部,所述记忆金属管(1)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连接管(8),所述第一连接管(8)上方的表面连接有第二圆环(7),所述第二圆环(7)上方的表面连接有第一凹槽(6),所述第一凹槽(6)上方的表面连接有第一圆环(5),所述记忆金属管(1)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连接管(10),所述第二连接管(10)下方的表面连接有第三圆环(11),所述第三圆环(11)下方的表面连接有第二凹槽(12),所述第二凹槽(12)下方的表面连接有第四圆环(13),所述直肠(9)表面设置有第一捆扎线(2),所述第一捆扎线(2)与直肠(9)内壁的第一凹槽(6)适配绑扎,所述直肠(9)表面设置有第二捆扎线(3),所述第二捆扎线(3)与直肠(9)内壁的第二凹槽(12)适配绑扎,所述直肠(9)表面切口处有直肠吻合口(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肠癌术后防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环(5)、第四圆环(13)外侧表面均与直肠(9)内壁紧密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雄辉吴晓滨罗辉兴熊慧珍邱怀玉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深圳福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