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下肢康复训练的拐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4731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下肢康复训练的拐杖,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其包括:撑架,撑架包括支撑块、握把和两根撑杆,两根撑杆间隔设置,支撑块连接两根撑杆的顶端,握把的内部中空,且握把平行于支撑块并两端分别连接在两根撑杆的中上部位置,两根撑杆的底端相互连接;折叠踏板的一端插入握把的内部并与握把转动连接,另一端为可折叠结构,折叠踏板经折叠嵌入在容纳腔中;受力把手转动连接在撑杆中下部位置;整个装置通过折叠能变成为拐杖,用于帮助患者行走;在康复训练时,倒放撑架,在展开折叠踏板,最后旋转出受力把手,再通过踩踏折叠踏板即可进行康复训练;结构合理,设计巧妙,适用性强,使用方便,能有效提高病人的康复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下肢康复训练的拐杖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下肢康复训练的拐杖。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医用拐杖可以用于下肢骨折、下肢关节扭伤、韧带损伤等患者的辅助行走工具起到辅助运动的作用。但是上述患者的康复还需要长时间的肌肉锻炼、关节功能锻炼,而医用拐杖因其功能单一,在疾病的后期即被闲置。
[0003]针对上述患者所需要进行的康复训练,一般是采取踩单车形式来实现肌肉和关节功能锻炼,而现有的康复的设备功能往往只具备单一性,且体积大,搬运不方便,患者进行训练也往往局限于房间内。
[0004]对此线亟需一种能结合医用拐杖和后期康复训练于一体的器械,即能辅助行走,又能随时随地的进行康复训练。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下肢康复训练的拐杖,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适用于下肢康复训练的拐杖,包括:
[0007]撑架,所述撑架包括支撑块、握把和两根撑杆,两根所述撑杆间隔设置,且两根所述撑杆间隔的距离由顶端至底端方向逐渐变窄,所述支撑块连接两根所述撑杆的顶端,所述握把的内部中空,且所述握把平行于所述支撑块并两端分别连接在两根所述撑杆的中上部位置,两根所述撑杆的底端相互连接;
[0008]折叠踏板,所述折叠踏板的一端插入所述握把的内部并与所述握把转动连接,所述折叠踏板的另一端为可折叠结构,所述撑杆对应于所述握把处还设有用于收纳所述折叠踏板的容纳腔,所述折叠踏板经折叠嵌入在所述容纳腔中;
[0009]受力把手,所述受力把手转动连接在所述撑杆中下部位置。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折叠踏板,可以折叠收纳在受力撑杆中,受力把手也可以通过连接处转动进而藏入撑架中,整个装置,通过折叠和收纳起折叠踏板和受力把手,就能变成为单一的医用拐杖,可以用于帮助患者行走;同时在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时,先倒放撑架,在从撑杆中展开折叠踏板,最后旋转出受力把手,通过受力把手以及支撑块实现摆放稳定,再通过患者踩踏折叠踏板即可进行康复训练,整个装置设计巧妙,结构合理,适用性强,使用方便,能有效提高病人的康复效率。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2]进一步,所述撑杆包括撑杆主体、上套管和下套管,所述上套管和所述下套管上等间距的间隔设有多个通孔,所述撑杆主体上端和下端各设有一个贯通孔,所述撑杆主体上端套设在所述上套管中,其中所述撑杆主体上端的所述贯通孔可与所述上套管上的任意一
个所述通孔对应,所述上套管上插入有插销,所述插销依次贯穿所述通孔和所述贯通孔并插入至所述撑杆主体中,所述撑杆主体下端套设所述下套管中,其中所述撑杆主体下端的所述贯通孔与所述下套管上的一个所述通孔对应,所述下套管通过在所述通孔和所述贯通孔中插入插销连接固定所述撑杆主体。
[001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撑杆主体和上套管可通过通孔和贯通孔的对应关系,通过插销连接固定,进而可以调节撑杆的高度,以及支撑块和握把之间的距离;撑杆主体和下套管也可通过通孔和贯通孔的对应关系,通过插销连接固定,进而调节撑杆的高度;撑杆主体的两端调节可以实现整体撑杆的长度变化,方便装置在拐杖状态可方便不同身高的人使用,同时在康复训练状态下也可有针对性的调节以更方便使用。
[0014]进一步,所述支撑块外侧包裹有海绵,所述海绵外侧包裹有防滑橡胶皮。
[001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海绵提高在行走时的舒适性,海绵外侧包裹有防滑橡胶皮用于在装置展开进行康复训练状态时,防滑橡胶皮可以增大与地面的摩擦,提高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0016]进一步,所述折叠踏板包括L杆和踏板,所述L杆有两个分别中心对称所述握把安装,所述L杆的水平端分别滑动套设在所述握把内部的两端,所述踏板铰接在所述L杆的竖直端末端。
[001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折叠踏板由两个L杆和两个踏板组成,两个L杆与握把成中心对称安装,L杆的水平端分别滑动套设在所述握把内部的两端,踏板铰接在L杆的长边端末端,整个结构与自行车曲柄踏板机构相类似,通过双脚踩踏踏板,并沿握把中心转动,实现对大腿肌肉和关节的锻炼。
[0018]进一步,所述撑杆上还设有用于收纳所述L杆的凹陷空间,所述L杆上设有用于收纳踏板的踏板空间。
[001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L杆上的踏板空间用于收纳踏板,再通过撑杆上的凹陷空间可以收纳L杆,整个折叠踏板即被收纳进了撑杆中,实现了整体空间的有效利用,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
[0020]进一步,所述踏板包括踏板本体和受力轴,所述受力轴铰接在所述L杆的竖直端末端,所述踏板本体转动套设在所述受力轴上,所述踏板本体上还安装有用于限定所述受力轴张开角度的限位器。
[002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踏板本体为人体脚部的踩踏位置,通过踏板本体转动套设在受力轴上,患者可通过踏板进行对受力轴的转动踩踏训练,从而确保鞋与踏板本体的静止摩擦,避免了鞋的磨损,限位器确保踏板本体和受力轴在张开时,恰好垂直L杆,进而确保训练的进行。
[0022]进一步,所述受力把手包括转动杆和把手,所述转动杆铰接在所述撑杆中下部位置,所述把手包括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所述第一把手和所述第二把手铰接在所述转动杆的下方末端,所述第一把手上设有凹槽,所述第二把手上设有凸起,当所述第一把手和所述第二把手旋转至水平时,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相互对应卡接。
[002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需要使用本装置的康复训练模式时,在展开整个受力把手后,可以把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掰直,凸起与凹槽相互对应卡接,确保了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的限位和稳定,方便手扶,进而方便训练的展开。
[0024]进一步,所述撑杆内侧还设有磁铁,所述转动杆的上方也设有与所述磁铁对应的磁吸机构。
[002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需要收起受力把手时,转动受力把手,使其贴合在两根撑杆中,同时在磁铁和磁吸机构下,确保了受力把手的稳固性,这样在使用拐杖功能时,受力把手不会甩出影响行走。
[0026]进一步,所述转动杆远离所述把手的一端安装有脚墩,所述脚墩上还设有与地面接触的支撑台柱。
[002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进行康复训练时,整个装装置相对于拐杖使用状态是倒放的,此时把手的一端安装有脚墩,是用于支撑整个装置,支撑台柱方便与地面的摩擦接触,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0028]进一步,所述握把内部和所述折叠踏板连接处还安装有用于调节阻力的可调节阻尼结构。
[002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调节阻尼结构用于调节康复训练时的踩踏力度,方便针对不同恢复情况又不同强度的锻炼,提高康复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技术拐杖助行形态的正面示意图;
[0031]图2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下肢康复训练的拐杖,其特征在于,包括:撑架(1),所述撑架(1)包括支撑块(11)、握把(12)和两根撑杆(13),两根所述撑杆(13)间隔设置,且两根所述撑杆(13)间隔的距离由顶端至底端方向逐渐变窄,所述支撑块(11)连接两根所述撑杆(13)的顶端,所述握把(12)的内部中空,且所述握把(12)平行于所述支撑块(11)并两端分别连接在两根所述撑杆(13)的中上部位置,两根所述撑杆(13)的底端相互连接;折叠踏板(2),所述折叠踏板(2)的一端插入所述握把(12)的内部并与所述握把(12)转动连接,所述折叠踏板(2)的另一端为可折叠结构,所述撑杆(13)对应于所述握把(12)处还设有用于收纳所述折叠踏板(2)的容纳腔,所述折叠踏板(2)经折叠嵌入在所述容纳腔中;受力把手(3),所述受力把手(3)转动连接在所述撑杆(13)中下部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下肢康复训练的拐杖,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13)包括撑杆主体(131)、上套管(132)和下套管(133),所述上套管(132)和所述下套管(133)上等间距的间隔设有多个通孔,所述撑杆主体(131)上端和下端各设有一个贯通孔,所述撑杆主体(131)上端套设在所述上套管(132)中,其中所述撑杆主体(131)上端的所述贯通孔可与所述上套管(132)上的任意一个所述通孔对应,所述上套管(132)上插入有插销,所述插销依次贯穿所述通孔和所述贯通孔并插入至所述撑杆主体(131)中,所述撑杆主体(131)下端套设所述下套管(133)中,其中所述撑杆主体(131)下端的所述贯通孔与所述下套管(133)上的一个所述通孔对应,所述下套管(133)通过在所述通孔和所述贯通孔中插入插销连接固定所述撑杆主体(13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下肢康复训练的拐杖,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11)外侧包裹有海绵,所述海绵外侧包裹有防滑橡胶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下肢康复训练的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利梅金舟唐嘉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