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覆套一体化成型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4660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包覆套一体化成型工装,涉及包覆套制备技术领域,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的内腔设置有芯模,所述上模和下模上皆设置有定位销A,所述下模内腔设置有对芯模固定的定位销B。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包覆套一体化成型工装通过哈呋模模压成型结构,采用定位销定位上下模,其中凹槽对应的凸台均布在上下模表面,并采用定位销定位芯模与下模的位置关系,确保凹槽的均布和厚度的均匀性,为了避免哈呋模成型产品合模缝存在的裂缝质量风险,下模溢胶槽采用了无飞边设计结构,避免了合模缝多余胶料的存在,降低了合模缝裂纹的风险,进而可使得该工装能够高精度实现图4所示类型的包覆套绝热层一体化成型,且产品成型质量高,操作方便。操作方便。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包覆套一体化成型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包覆套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包覆套一体化成型工装。

技术介绍

[0002]包覆套绝热层是用于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推进剂包覆的重要部件,具有隔热、限燃、缓冲等重要作用。
[0003]一般的包覆套是一种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囊状结构,根据尺寸大小可以采用模压法或者热压罐硫化法完成,其中模压法是采用阴阳模压制成型,一般适用于尺寸小,结构简单的包覆套;热压罐硫化法是将绝热层胶料缠绕在芯模上,于热压罐内真空硫化后打磨到设计尺寸,一般适用于尺寸较大,结构复杂的包覆套,但是该方法成型精度较差,工艺复杂,周期较长,随着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结构升级和性能要求,对包覆套的结构要求越来越复杂,如图4所示结构,该类包覆套不仅需要隔热功能,还需要有通气或者通线的结构要求,在包覆套的表面增加了三条或者若干条凹槽,而且是均匀分布,该类结构的包覆套绝热层成型难度较大,不仅保证结构型面完整,还要求厚度均匀,产品一致性要求较高。
[0004]但是目前生产该类产品(如图4所示结构)采用的是工艺主要是通过阴阳模压制,但是对于长径比大的包覆套,脱模和压制都很受限,对设备的行程要求较高,脱模过程也容易发生变形而影响产品的整体结构,采用热压罐硫化成型随着技术可行,但是产品成型精度较差,尤其是凹槽的位置和深度不均匀,直接影响后期的装配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现有包覆套一体化成型工装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0006]因此,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包覆套一体化成型工装,解决了包覆套的厚度的不均匀,且凹槽的位置分布也不够均匀,凹槽部位的厚度均匀性较差的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包覆套一体化成型工装,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的内腔设置有芯模,所述上模和下模上皆设置有定位销A,所述下模内腔设置有对芯模固定的定位销B。
[0009]优选的,所述上模和下模皆为产品外型面成型型腔,且下模与芯模存在位置关系。
[0010]优选的,所述下模内腔设置有溢胶槽,且溢胶槽采用无飞边设计结构。
[0011]优选的,所述芯模为产品内型面成型部位,且芯模与下模定位。
[0012]进一步地,所述溢胶槽距离下模型腔的距离为0.3mm~0.5mm。
[0013]优选的,所述上模、下模和芯模的表面喷涂聚四氟乙烯涂层。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5]本技术,通过哈呋模模压成型结构,采用定位销定位上下模,其中凹槽对应的凸台均布在上下模表面,并采用定位销定位芯模与下模的位置关系,确保凹槽的均布和厚度的均匀性,为了避免哈呋模成型产品合模缝存在的裂缝质量风险,下模溢胶槽采用了无飞边设计结构,避免了合模缝多余胶料的存在,降低了合模缝裂纹的风险,进而可使得该工
装能够高精度实现图4所示类型的包覆套绝热层一体化成型,且产品成型质量高,操作方便,实用性较强。
[0016]本技术,通过在上模、下模和芯模的表面喷涂聚四氟乙烯涂层,进而方便产品成型后进行脱模处理,提高脱模的效率。
[0017]本技术,通过加长芯模与下模的接触面,并通过重量计算使得芯模重心与定位点所在的直线与工装轴线垂直,使得芯模放置在下模上模处于平衡的状态。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芯模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目前所需包覆套绝热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上模;2、下模;3、芯模;4、定位销A;5、定位销B。
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2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包覆套一体化成型工装。
[0027]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4所示的一种包覆套一体化成型工装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下模2的内腔设置有芯模3,上模1和下模2皆为产品外型面成型型腔,且下模2与芯模3存在位置关系,上模1和下模2上皆设置有定位销A4,下模2内腔设置有对芯模3固定的定位销B5,下模2内腔设置有溢胶槽,且溢胶槽采用无飞边设计结构,溢胶槽距离下模型腔的距离为0.3mm~0.5mm。
[0028]首先将下模2加热至100℃,保温2h后,将定位销A4和定位销B5装入下模2的定位孔,其中定位销A4在下模2合模缝位置,定位销B5在下模2型腔位置;随后将芯模3通过定位销B5定位,置于下模2内,最后将上模1通过定位销A4扣在下模2上面即可,值得注意的是定位销A4与下模2,定位销B5与下模2装配为过盈配合;
[0029]当使用时,先将该工装于平板硫化机上,在85℃条件下预热至少1h,然后将准备好的绝热层胶料裹在芯模3表面,再将芯模3放入下模2,最后将上模1盖在下模2上面,随后将装好的工装置于平板硫化机加热板,在橡胶绝热层的硫化温度下,加热加压成型,保温结束并冷却至室温,打开上模1,取出芯模3,将产品从芯模3表面取出即可。
[0030]为了方便脱模,如图1

3所示,上模1、下模2和芯模3的表面喷涂聚四氟乙烯涂层,便于快速的脱模处理,提高实用性。
[0031]而为了提高产品厚度的均匀性,如图1

3所示,芯模3为产品内型面成型部位,且芯模3与下模2定位,同时芯模3与下模2接触部位需要加长,确保定位点与芯模3的重心点垂
直,这样就可以使得芯模3能够平衡的放置于下模2腔内,而不会发生倾斜,影响产品厚度的均匀性。
[0032]而为了根据产品厚度的影响,可将该工装的装料方式可以优化为上模1为压注结构,即上模1表面开若干注胶孔,通过压板将绝热层胶料压入模腔内。
[0033]最后,为了避免合模缝的质量风险,除了无飞边设计结构外,还可以设计为分模面倒角结构,即在分模面部位倒角2芯模3
×
45
º
的倒角,这样就将缺陷部位转移到了倒角部位,产品成型完后,将倒角部位的绝热层打磨掉即可。
[0034]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技术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覆套一体化成型工装,包括上模(1)和下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2)的内腔设置有芯模(3),所述上模(1)和下模(2)上皆设置有定位销A(4),所述下模(2)内腔设置有对芯模(3)固定的定位销B(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覆套一体化成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和下模(2)皆为产品外型面成型型腔,且下模(2)与芯模(3)存在位置关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覆套一体化成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俊张新航刘锐白玉凡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普利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