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测光电流的光纤耦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4588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测光电流的光纤耦合装置,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测试光路对应的通光孔,所述壳体的入光孔与所述通光孔之间依次设有用于对入射光进行准直聚焦的第一单元、用于将经准直聚焦的光反射至第三单元的第二单元、用于对光强进行调整的第三单元及用于实现光路耦合的第四单元;所述第三单元通过切换设置于光路上的衰减片进行光强调整,所述第四单元通过切换本层光路的通断实现光路的遮挡与耦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将目前市面上出现的各种光源耦合进入光路,且在装置的内部加入其他光学元件和电子器件,使得出光的偏振方向、光强、频率可调。频率可调。频率可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测光电流的光纤耦合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光电测试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测光电流的光纤耦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世界各国的激烈竞争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突飞猛进及科研技术的提高,光学与电子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测试技术——光电测试。它主要利用电子技术对光学信号进行检测,并进一步传递、储存、控制、计算和显示。光电检测技术从原理上讲可以检测一切能够影响光量和光特性的非电量。它可通过光学系统把待检测的非电量信息变换成为便于接受的光学信息,然后用光电探测器件将光学信息量变换成电量,并进一步经过电路放大、处理,以达到电信号输出的目的。然后采用电子学、信息论、计算机及物理学等方法分析噪声产生的原因和规律,以便于进行相应的改进,更好地研究被噪声淹没的微弱有用信号的特点与相关性,从而了解非电量的状态。
[0003]光电检测的系统机构比较简单,分为信号的处理器、受光器和光源。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受光器在获得感知信号后,就会被反映为不同形状、颜色的信号。光电检测的媒介光一般是自然的光,例如白炽灯或者荧光灯。随着精密度和功能特性的不断提高,普通的光源已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此时激光以其单色性好,相干性好,方向性好,亮度高等优点在众多光源选择中脱颖而出,且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成本的稳定下降,激光光电检测技术将日益成为光电用户的首选方案。
[0004]但是随着测试功能特性不断升级,需要特定的波长、变化的光强等需求的产生,如何将激光作为光源合理的加入测试模块中,已成为目前人们考虑的问题之一
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专利技术目的:针对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测光电流的光纤耦合装置,通过模块化设计,搭配灵活,扩展性强,满足复杂的配置化需求。
[0006]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用于测光电流的光纤耦合装置,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测试光路对应的通光孔,所述壳体的入光孔与所述通光孔之间依次设有用于对入射光进行准直聚焦的第一单元、用于将经准直聚焦的光反射至第三单元的第二单元、用于对光强进行调整的第三单元及用于实现光路耦合的第四单元;
[0008]所述第三单元通过切换设置于光路上的衰减片进行光强调整,所述第四单元通过切换本层光路的通断实现光路的遮挡与耦合。
[0009]所述第三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轮转衰减器和拉杆衰减器;
[0010]所述轮转衰减器转动安装,在其上位于同一圆周处开设有若干用于安装不同规格衰减片的衰减片固定孔,且在轮转衰减器转至其工作位时对应的衰减片和拉杆衰减器的衰减片均与通光孔对应。
[0011]与所述轮转衰减器还配合设置有配合柱塞,在所述轮转衰减器的外圆周上与每一衰减片固定孔对应位置处均开设有一配合槽,该配合槽与所述配合柱塞配合卡接实现所述轮转衰减器上对应的衰减片转至其工作位。
[0012]所述工作位为所述轮转衰减器上的衰减片固定孔转至中心位置处。
[0013]所述轮转衰减器上位于同一圆周处的衰减片固定孔为6个,其中五个中分别安装OD0.3、OD0.6、OD1、OD2、OD3的衰减片,另一个不安装衰减片;
[0014]所述拉杆衰减器上的衰减片采用OD3的衰减片。
[0015]所述第四单元为切换反射镜或挡光块至通光孔处的两档切换器;所述反射镜位置可调,且调整方向为垂直于光路方向;
[0016]所述两档切换器包括固定于壳体上的导轨固定座、垂直于光路固定于导轨固定座上的切换器导轨、滑动安装于切换器导轨上的两档安装器、并排安装于两档安装器上用于挡光的挡光块和用于将光反射至通光孔的反射镜;所述挡光块上与通光孔对应位置处开设有光孔;
[0017]在所述两档安装器的侧面与所述挡光块和反射镜对应位置处分别开设有档位固定卡槽,在所述两档切换器对应侧还固定安装有滚轮柱塞,通过所述两档安装器在切换器导轨上的滑动及所述滚轮柱塞上的弹性轴承与两档安装器上的档位固定卡槽配合实现档位切换,分别使得所述挡光块和反射镜位于所述通光孔处。
[0018]所述第一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准直器和聚焦调节机构,所述聚焦调节机构包括固定于壳体内的聚焦调节滑台、与光路同向滑动安装于聚焦调节滑台上的聚焦调节支架,在聚焦调节支架上固定安装有聚焦调节微分头,在壳体侧壁位于入光孔侧还开设有固定孔,聚焦调节微分头位于光路上,且穿设于所述固定孔上,通过对聚焦调节微分头的调整实现所述入射光的聚焦调节。
[0019]在所述第一单元和所述第二单元之间还设有电子快门,所述电子快门垂直于光路安装,通过控制所述电子快门的开合实现所述光路的通断,进而控制光入射样品表面的时间。
[0020]所述第二单元为两个相对安装且调整方向为垂直于光路方向的可调反射镜,其中一可调反射镜反射经准直聚焦的光,另一将经前述反射的光反射至第三单元。
[0021]在两相对安装的可调反射镜之间还设有用于根据实际需求安装光学元件的光学元件插槽。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3]1、本技术可将目前市面上出现的各种光源耦合进入光路,且在装置的内部加入其他光学元件和电子器件,使得出光的偏振方向、光强、频率可调。
[0024]2、模块化设计,搭配灵活,扩展性强,满足复杂的配置化需求,更换不同光源时,只用将光纤耦合器上的光源对应换掉,不用更换整个模块,便捷省时,在快速连续测量时,更加凸显其实用性。
[0025]3、一体式成型机身,精致小巧,不会占用实验室的珍贵空间;燕尾槽连接口,安装方便,可以匹配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的显微系统。
[0026]4、层叠使用,层叠式光路设计,结构稳定,扩展性强。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的光纤耦合装置的的表面示意图,其中,左为该装置的上表面,右为该装置的下表面(调整过的视图)。
[0028]图2为本技术的光纤耦合装置的俯视展开示意图,具体为图1左图顺时针旋转90
°
后的展开图。
[0029]图3为平移调整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电子快门安装架的示意图。
[0031]图5为电子快门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转轮衰减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7为衰减片转轮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8为拉杆衰减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9为两档切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中,A为燕尾槽母口,B为燕尾槽公口;
[0037]1为光入光孔,2为准直器,3为聚焦调节机构,4为电子快门机构,5为第一反射镜,6为光学元件插槽,7为第二反射镜,8为轮转衰减器,9为拉杆衰减器,10为两档切换器,20为滚轮柱塞,30为通光孔,40为光路观测孔;
[0038]11为转接板,12为平移调整架;31为聚焦调节滑台,32为聚焦调节支架,33为固定孔;41为固定底座,42为快门安装架,43为电子快门;51为第一调节孔,71为第二调节孔,81为衰减器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测光电流的光纤耦合装置,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测试光路对应的通光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入光孔与所述通光孔之间依次设有用于对入射光进行准直聚焦的第一单元、用于将经准直聚焦的光反射至第三单元的第二单元、用于对光强进行调整的第三单元及用于实现光路耦合的第四单元;所述第三单元通过切换设置于光路上的衰减片进行光强调整,所述第四单元通过切换本层光路的通断实现光路的遮挡与耦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轮转衰减器和拉杆衰减器;所述轮转衰减器转动安装,在其上位于同一圆周处开设有若干用于安装不同规格衰减片的衰减片固定孔,且在轮转衰减器转至其工作位时对应的衰减片和拉杆衰减器的衰减片均与通光孔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轮转衰减器还配合设置有配合柱塞,在所述轮转衰减器的外圆周上与每一衰减片固定孔对应位置处均开设有一配合槽,该配合槽与所述配合柱塞配合卡接实现所述轮转衰减器上对应的衰减片转至其工作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位为所述轮转衰减器上的衰减片固定孔转至中心位置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转衰减器上位于同一圆周处的衰减片固定孔为6个,其中五个中分别安装OD0.3、OD0.6、OD1、OD2、OD3的衰减片,另一个不安装衰减片;所述拉杆衰减器上的衰减片采用OD3的衰减片。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耦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单元为切换反射镜或挡光块至通光孔处的两档切换器;所述反射镜位置可调,且调整方向为垂直于光路方向;所述两档切换器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尚池陈太园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雷特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