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屏用耐弯折的双面胶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4585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屏用耐弯折的双面胶带,包括基材层和分设于基材层两表面的胶层,基材层的至少一表面设置有凹槽,凹槽的槽长沿双面胶带收放卷方向延伸,凹槽的厚度沿槽宽方向由两侧向中部逐渐减小。该折叠屏用耐弯折的双面胶带结构合理,基材层表面设置槽长沿双面胶带收放卷方向延伸的凹槽与折叠屏的折线方向贴合,凹槽朝向弯折方向,由于凹槽的厚度沿槽宽方向由两侧向中部逐渐减小设置,不仅保证基材层的力学性能,且双面胶带折叠时凹槽处能有效释放挤压力,提高了耐弯折性能;基材层表面设置的凹槽,增大了与胶层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胶层与基材层的附着力,多次弯折后仍具有良好的粘接力和持粘性,不脱层。不脱层。不脱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屏用耐弯折的双面胶带


[0001]本技术涉及胶带
,尤其是涉及一种折叠屏用耐弯折的双面胶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发展,折叠屏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日益盛行。电子产品的折叠屏显示设备通常为各种薄膜层叠而成的复合结构,异质的各膜层间常须采用双面胶带组装固定。但因为各膜层的材料及其模数不尽相同,同步弯曲折叠过程中所能承受应力程度也不同。因此,各膜层间的双面胶带需具备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弯折性能。
[0003]CN114410240A专利公开了一种耐弯折单面胶带及其制备方法,通过优化复合膜的原料,制得具有耐弯折压敏胶层、耐弯折弹性体层和底膜层的层结构。压敏胶层与产品贴合时浸润效果及走胶的排气效果不佳。
[0004]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胶带层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折叠屏用耐弯折的双面胶带,通过基材层表面设置厚度沿槽宽方向由两侧向中部逐渐减小的凹槽,不仅保证基材层的力学性能,且双面胶带折叠时凹槽处能有效释放挤压力,提高了耐弯折性能。
[0006]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折叠屏用耐弯折的双面胶带,包括基材层和分设于所述基材层两表面的胶层,所述基材层的至少一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槽长沿双面胶带收放卷方向延伸,所述凹槽的厚度沿槽宽方向由两侧向中部逐渐减小。
[0007]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凹槽的槽面为凹凸曲面。
[0008]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凹槽的槽底最低处至槽口截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基材层层厚的1/5,所述基材层的层厚为10~30μm。
[0009]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胶层包括外胶层和至少一层内胶层,所述胶层的硬度由所述内胶层至外胶层依次减小。
[0010]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内胶层的层厚至外胶层的层厚依次增大或相同。
[0011]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基材层的至少一表面设置有耐弯折硬化层,所述耐弯折硬化层夹设于所述基材层和胶层之间。
[0012]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胶层的材质为聚氨酯类压敏胶。
[0013]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基材层的材质为聚酰亚胺。
[0014]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胶层背向所述基材层表面盖设有离型膜。
[0015]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0016]该折叠屏用耐弯折的双面胶带结构合理,基材层表面设置槽长沿双面胶带收放卷方向延伸的凹槽与折叠屏的折线方向贴合,凹槽朝向弯折方向,由于凹槽的厚度沿槽宽方向由两侧向中部逐渐减小设置,不仅保证基材层的力学性能,且双面胶带折叠时凹槽处能
有效释放挤压力,提高了耐弯折性能;
[0017]基材层表面设置的凹槽,增大了与胶层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胶层与基材层的附着力,多次弯折后仍具有良好的粘接力和持粘性,不脱层。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双面胶带的层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基材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双面胶带的层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3双面胶带的层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4双面胶带的层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5基材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基材层;2、胶层;3、离型膜;4、耐弯折硬化层;10、凹槽;100、凹凸曲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6]“外胶层”“内胶层”以折叠屏用耐弯折的双面胶带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7]凹槽
[0028]利用热压辊在基材表面压延制得。为了保证基材层的力学性能同时兼顾耐弯折性能,凹槽的槽底最低处至槽口截面之间的距离小于基材层层厚的1/5,基材层的层厚为10~30μm。
[0029]由于折叠屏实现360
°
翻折弯曲,进一步的,基材层两表面均设置有凹槽。基材层两表面的凹槽沿厚度方向中点的集合面为对称面对称设置。保证基材层在弯折或展开时,沿槽长方向的受力均衡。
[0030]凹槽的槽面为凹凸曲面,能进一步增大了与胶层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胶层与基材层的附着力,多次弯折后仍具有良好的粘接力和持粘性,不脱层;实现折叠屏360
°
翻折弯曲,不断裂。
[0031]胶层
[0032]胶层的硬度由内胶层至外胶层依次减小,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及保证胶层的耐弯折性,胶层分成的单元胶层层数为4~6。胶层的硬度达到渐变的方法如下:改变胶黏剂中固化剂含量,或通过调节胶黏剂中软单体和硬单体的质量比,或通过胶层交联反应的交联网状结构。
[0033]内胶层的层厚至外胶层的层厚依次增大,外胶层的硬度最小,不仅提高胶层的耐弯折性,且与产品贴合时浸润效果更佳,贴合性和走胶的排气效果更佳。
[0034]胶层的材质为聚氨酯类压敏胶,聚氨酯类压敏胶不仅粘性和耐温性均良好,且弹性优异,满足折叠屏360
°
翻折弯曲,不断裂。
[0035]实施例1
[0036]如图1~2所示,折叠屏用耐弯折的双面胶带包括基材层1和分设于基材层1两表面的胶层2,胶层2背向基材层1表面盖设有离型膜3。基材层1的层厚为15μm,两层胶层2的层厚均为15μm。基材层1的材质为聚酰亚胺,胶层2的材质为聚氨酯类压敏胶。
[0037]基材层1的一表面设置有凹槽10,凹槽10的槽长沿双面胶带收放卷方向延伸,凹槽10的厚度沿槽宽方向由两侧向中部逐渐减小。凹槽10的槽底最低处至槽口截面之间的距离小于基材层1层厚的1/5设置。
[0038]实施例2
[0039]如图3所示,实施例2基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基材层1背向凹槽10的表面设置有耐弯折硬化层4,耐弯折硬化层4的层厚为2μm,耐弯折硬化层4夹设于基材层1和胶层2之间。
[0040]实施例3
[0041]如图4所示,实施例3基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胶层2包括四层单元胶层,最外面的单元胶层为外胶层,其余为内胶层,胶层2的硬度由内胶层至外胶层依次减小,内胶层的层厚至外胶层的层厚依次增大。
[0042]实施例4
[0043]如图5所示,实施例4基于实施例3,区别在于,基材层1两表面均设置有凹槽10。基材层1两表面的凹槽10沿厚度方向中点的集合面为对称面对称设置。胶层2的硬度和厚度递进变化设置趋势均不变。
[0044]实施例5
[0045]如图6所示,实施例5基于实施例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屏用耐弯折的双面胶带,包括基材层和分设于所述基材层两表面的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的至少一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槽长沿双面胶带收放卷方向延伸,所述凹槽的厚度沿槽宽方向由两侧向中部逐渐减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屏用耐弯折的双面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槽面为凹凸曲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屏用耐弯折的双面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槽底最低处至槽口截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基材层层厚的1/5,所述基材层的层厚为10~30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屏用耐弯折的双面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层包括外胶层和至少一层内胶层,所述胶层的硬度由所述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永南李庆六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通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