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深流塑状淤泥土层全回转双套管施工工具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4470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超深流塑状淤泥土层全回转双套管施工工具及方法,所述超深流塑状淤泥土层全回转双套管施工工具包括:防水槽、防水定位块、密封条、连接杆及连接槽;有益效果为:通过顶持弹簧顶持下限位块进入下限位槽内部对活动环顺时针限位,下限位块位于顶持槽内部时,顶持弹簧顶持上限位块进入上限位槽内部对活动环顺时针限位,使得限位插杆对连接杆限位锁死,防止两组外套管松动,并且便于两组外套管连接,通过分体化的外套管便于对外套管进行运输周转,节省连接外套管的时间,从而提高施工效。从而提高施工效。从而提高施工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深流塑状淤泥土层全回转双套管施工工具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为一种超深流塑状淤泥土层全回转双套管施工工具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原采石场等超深部位,不少地区将河流清淤时产生的淤泥及建筑工地垃圾土等进行回填,随着城市发展逐步向周边市区扩张,导致原采石场等部位进行重新规划建设,其回填后的淤泥具有较高的保水性,经历数年后仍具有较高的流塑性,在如此复杂的地址条件下进行桩基施工,需解决成孔问题。在此情况下,全回转全套管施工工艺的优点得以发挥,全回转全套管施工工艺具有施工效率快,成桩质量好的优点,近几年来在各类建筑中得以应用。
[0003]但是现有的全回转机械所使用外套管和内套管,外套管负责在流塑状淤泥质土层中入岩一定长度,将外侧淤泥与外套管内部空间进行隔断,确保外套管外侧淤泥不会流入套管内部,内套管负责充当模板作用,负责灌注桩混凝土成型,全回转钻机对外套管施加扭力及压力,使外套管逐步进入土层中并最终入岩一定长度,内套管在外套管形成的空腔内达到设计要求标高位置,进而进行钢筋笼、导管、混凝土等完成灌注桩施工工作,而外套管壁厚较厚,如果外套管为一体化成型则难以运输周转,如果分体化设置,则大多通过螺栓进行连接,不仅影响外套管内壁平整度,且在对外套管连接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增加了施工周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深流塑状淤泥土层全回转双套管施工工具及方法,以解决外套管为一体化成型则难以运输周转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超深流塑状淤泥土层全回转双套管施工工具,所述超深流塑状淤泥土层全回转双套管施工工具包括:
[0007]防水槽,开设在外套管底端表面;
[0008]防水定位块,固定在外套管顶端表面;
[0009]密封条,固定在外套管顶端表面,且位于防水定位块两侧;
[0010]连接杆,固定在防水定位块顶端表面,且设置有多组,且以外套管轴心线为圆心呈圆周分布;
[0011]连接槽,开设在防水槽最里端表面,且与连接杆一一对应。
[0012]优选的,所述防水槽与防水定位块横截面均呈等腰梯形状结构,且防水定位块与防水槽均为环状结构,且连接杆最外端设置有定位倒角,连接槽横截面呈“匚”字形结构,防水定位块表面铺设有防水密封膜。
[0013]优选的,所述连接槽表面开设有插接槽,插接槽呈弧状结构,且插接槽贯穿连接槽
设置,且插接槽与外套管同轴心设置,插接槽一侧表面开设有导向槽,且导向槽贯穿外套管设置。
[0014]优选的,所述插接槽内部设置有限位插杆,连接杆表面开始设有连接孔,连接孔贯穿连接杆设置,且连接孔与限位插杆均与外套管同轴心设置,且限位插杆与连接孔直径相等,限位插杆与连接孔配合对连接杆限位。
[0015]优选的,所述外套管外侧套设有活动环,活动环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状结构,且斜面朝向外套管外侧设置,导向槽内部设置有导向杆,导向杆一端与限位插杆连接,另一端与活动环内壁连接,且活动环外侧表面开设有防滑槽,防滑槽设置有多组,且以外套管轴心线为圆心呈圆周分布。
[0016]优选的,所述外套管外侧表面开设有滑动限位槽,滑动限位槽位于插接槽上下侧,且活动环内部固定有滑动限位块,滑动限位块位于滑动限位槽内部,且滑动限位块与滑动限位槽横截面均呈“T”字形结构,且滑动限位槽呈环状结构,滑动限位块呈弧状结构,滑动限位块与滑动限位槽配合对活动环转动限位。
[0017]优选的,所述滑动限位槽远离插接槽一侧表面开设有上限位槽,滑动限位槽靠近插接槽一侧表面开设有下限位槽,滑动限位块上下端表面均开设有顶持槽,下限位槽、上限位槽及顶持槽横截面均呈“匚”字形结构。
[0018]优选的,所述滑动限位块靠近上限位槽一端的顶持槽内部设置有顶持弹簧和上限位块,顶持弹簧一端与上限位块连接,另一端与顶持槽连接,滑动限位块靠近下限位槽一端的顶持槽内部设置有顶持弹簧和下限位块,顶持弹簧一端与下限位块连接,另一端与顶持槽连接,且上限位块和下限位块表面均开设有限位斜面,且限位斜面朝向逆时针方向。
[0019]优选的,所述上限位槽、上限位块、下限位槽以及下限位块均设置有多组,且上限位槽与下限位槽交错设置,上限位块与下限位块交错设置,且顶持弹簧顶持上限位块与上限位槽配合,顶持弹簧顶持下限位块与下限位槽配合。
[0020]一种超深流塑状淤泥土层全回转双套管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1]准备工作:场地平整,测量桩位,全回转钻机就位;
[0022]开钻:将带有刀刃的外套管吊入全回转钻机中心位置,通过全回转钻机施加的扭力及压力,外套管逐步进入土层中;
[0023]外套管接长及旋挖钻取土:在全回转钻进过程中,全回转平台上部外套管留一定高度后停止钻进,进行外套管接长;
[0024]通过将两组需要连接的外套管通过连接杆与连接槽配合对齐,然后将一组外套管的连接杆插接到另一组外套管的连接槽内部,通过定位倒角便于对连接杆定位插接,直至两组外套管贴合,通过密封条及防水定位块与防水槽配合对两组外套管接触面进行密封防水,然后通过防滑槽将活动环逆时针转动,从而活动环移动带动导向杆和限位插杆移动,使得限位插杆以外套管轴心线为圆心转动,且限位插杆穿过连接孔从而对连接杆限位固定,从而将两组外套管连接,并且活动环转动时,通过滑动限位槽与滑动限位块配合对活动环转动限位,并且上限位块表面的限位斜面与滑动限位槽接触,从而将上限位块压入顶持槽内部,下限位块表面的限位斜面与滑动限位槽接触,从而下限位块被压入顶持槽内部,并且上限位槽与下限位槽交错设置,上限位块与下限位块交错设置,使得上限位块位于顶持槽内部时,顶持弹簧顶持下限位块进入下限位槽内部对活动环顺时针限位,下限位块位于顶
持槽内部时,顶持弹簧顶持上限位块进入上限位槽内部对活动环顺时针限位,使得限位插杆对连接杆限位锁死,防止两组外套管松动,并且便于两组外套管连接;
[0025]再继续启动全回转进行钻进,但随着外套管进入土层的长度增加,其受到土层的摩擦力也会增加,此时需要旋挖钻配合将外套管内部的部分土体取出,减少外套管与土体的摩擦力,如此反复钻进、接长、取土直至达到设计要求长度;
[0026]外套管入岩:根据设计要求,在流塑状淤泥质土层中外套管需入岩一定长度,将外侧淤泥与外套管内部空间进行隔断,确保外套管外侧淤泥不会流入套管内部;
[0027]旋挖钻入岩:根据设计要求,钻孔灌注桩需入岩一定长度来达到设计承载力要求,采用旋挖钻逐步将岩石取出;
[0028]清孔:在旋挖钻入岩深度满足设计要求后,对外套管内进行清孔,确保其沉渣厚度满足要求;
[0029]内套管安装接长:在清孔结束后,进行内套管安装,其安装过程需履带吊配合,内套管连接段之间采用焊接,其焊缝形式采用单边V形坡口,反复进行接长工作,使其长度达到设计要求;
[0030]下钢筋笼及浇筑:将制作好的钢筋笼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深流塑状淤泥土层全回转双套管施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深流塑状淤泥土层全回转双套管施工工具包括:防水槽(9),开设在外套管(1)底端表面;防水定位块(4),固定在外套管(1)顶端表面;密封条(3),固定在外套管(1)顶端表面,且位于防水定位块(4)两侧;连接杆(5),固定在防水定位块(4)顶端表面,且设置有多组,且以外套管(1)轴心线为圆心呈圆周分布;连接槽(10),开设在防水槽(9)最里端表面,且与连接杆(5)一一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深流塑状淤泥土层全回转双套管施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槽(9)与防水定位块(4)横截面均呈等腰梯形状结构,且防水定位块(4)与防水槽(9)均为环状结构,且连接杆(5)最外端设置有定位倒角(7),连接槽(10)横截面呈“匚”字形结构,防水定位块(4)表面铺设有防水密封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深流塑状淤泥土层全回转双套管施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槽(10)表面开设有插接槽(13),插接槽(13)呈弧状结构,且插接槽(13)贯穿连接槽(10)设置,且插接槽(13)与外套管(1)同轴心设置,插接槽(13)一侧表面开设有导向槽(11),且导向槽(11)贯穿外套管(1)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深流塑状淤泥土层全回转双套管施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槽(13)内部设置有限位插杆(14),连接杆(5)表面开始设有连接孔(6),连接孔(6)贯穿连接杆(5)设置,且连接孔(6)与限位插杆(14)均与外套管(1)同轴心设置,且限位插杆(14)与连接孔(6)直径相等,限位插杆(14)与连接孔(6)配合对连接杆(5)限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超深流塑状淤泥土层全回转双套管施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1)外侧套设有活动环(2),活动环(2)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状结构,且斜面朝向外套管(1)外侧设置,导向槽(11)内部设置有导向杆(12),导向杆(12)一端与限位插杆(14)连接,另一端与活动环(2)内壁连接,且活动环(2)外侧表面开设有防滑槽(8),防滑槽(8)设置有多组,且以外套管(1)轴心线为圆心呈圆周分布。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超深流塑状淤泥土层全回转双套管施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1)外侧表面开设有滑动限位槽(15),滑动限位槽(15)位于插接槽(13)上下侧,且活动环(2)内部固定有滑动限位块(16),滑动限位块(16)位于滑动限位槽(15)内部,且滑动限位块(16)与滑动限位槽(15)横截面均呈“T”字形结构,且滑动限位槽(15)呈环状结构,滑动限位块(16)呈弧状结构,滑动限位块(16)与滑动限位槽(15)配合对活动环(2)转动限位。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超深流塑状淤泥土层全回转双套管施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限位槽(15)远离插接槽(13)一侧表面开设有上限位槽(17),滑动限位槽(15)靠近插接槽(13)一侧表面开设有下限位槽(21),滑动限位块(16)上下端表面均开设有顶持槽(19),下限位槽(21)、上限位槽(17)及顶持槽(19)横截面均呈“匚”字形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超深流塑状淤泥土层全回转双套管施工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限位块(16)靠近上限位槽(17)一端的顶持槽(19)内部设置有顶持弹簧(20)和上限位块(18),顶持弹簧(20)一端与上限位块(18)连接,另一端与顶持槽(19)连接,滑动限位块(16)靠近下限位槽(21)一端的顶持槽(19)内部设置有顶持弹簧(20)和下限位块(23),
顶持弹簧(20)一端与下限位块(23)连接,另一端与顶持槽(19)连接,且上限位块(18)和下限位块(23)表面均开设有限位斜面(22),且限位斜面(22)朝向逆时针方向。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超深流塑状淤泥土层全回转双套管施工工具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槽(17)、上限位块(18)、下限位槽(21)以及下限位块(23)均设置有多组,且上限位槽(17)与下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凯旋陈壮壮章鹏程田寿俊沈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